发扬中国茶文化,助力中国茶产业

神州茶网——茶闻天下

RSS

财政助农:福建茶农迎来又一春

更多 产业要闻 内容  |  2010-12-28  |  神州茶网  |   新闻爆料
  福建具有“茶之乡”、“茶之祖”等诸多美誉。2008年以来,为推进现代茶产业,围绕“五促进,两带动”的目标,中央财政连续三年注入资金,总额达2.29亿元,整合省相关部门资金4.33亿元投入茶产业。中央和地方财政的扶持,有效拉动了福建现代茶产业加速发展。

  “最近三年,可以说是一年一个新台阶,这个发展速度,主要得益于中央财政资金的杠杆效应。”谈起茶产业,福建省农业厅相关负责人林景元有着聊不尽的话题,“今年福建茶产业再传好消息,全年茶园面积将达300万亩,居全国第四位,茶叶产量将超过27万吨,占全国茶叶总产量的五分之一,居全国第一位。”

  在中央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下,促进了福建茶园生态和茶叶品种更加优化;促进了茶叶质量提升和农民增收;带动了地方支农资金和民间资金投入现代茶业。如今,种茶、制茶、售茶、品茶、斗茶、赛茶等已成为福建百姓重要生活元素……

  改善生态,构建现代茶产业发展基础

  一条条宽敞的机耕路四通八达,装运有机肥的小四轮,穿梭其中;一条条畅通的水渠,蜿蜒纵横;一口口新建的蓄水池,星罗棋布……这是记者在松溪县现代茶园见到的情景。自从2008年省里将松溪县列入现代茶业生产建设项目县后,全县茶叶生产基础设施就逐渐变了模样。截至2010年上半年,松溪县完成项目总投资1965.3万元,建设标准化生态茶园5286亩。

  茶园的生态环境和标准茶园建设是现代茶产业的关键环节。福建省大抓标准化生态茶园建设,制定了详细的补助标准,2008年~2010年,全省共建设标准化生态茶园29.39万亩,为福建茶叶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奠定了良好发展基础。

  改善生态,更要改良品种。在具有“大陆阿里山”美誉的漳平市,早在1996年,就有来自台湾南投县的谢东庆开辟了千亩优质高山茶茶场。在现代茶业项目资金的扶持下,漳平市大力改进茶树品种,着力提升漳平水仙茶、永福高山茶和官田铁冠三大名优茶的品质和知名度。日前,中国茶叶学会已经审查通过,命名漳平市为“中国名茶之乡”。

  在中央财政支持下,福建突出无性系良种大面积推广应用,现在,全省拥有国家级茶树良种19个,省级良种21个,无性系良种推广面积达95%,远高于全国35%的平均水平,居全国领先地位。全省平均茶叶单产91公斤/亩,高出全国85.7个百分点,居全国第一。全省名优茶产量9.53万吨、产值75亿元,分别占全省茶叶总产量和总产值的35.3%、75%。

  提升质量,奏响悦耳的茶农增收曲

  记者来到全国最大乌龙茶主产区安溪县,在城区茶叶公园的生态茶园里,记者看到,每隔500米就安装了一台TFC型太阳能灭虫器。工作人员李旭云介绍说,灭虫器收集取之不尽的太阳能作为能源,针对害虫生活习惯,诱杀害虫。

  自现代茶业项目在安溪实施以来,该县通过建立病虫害测报点,配备TFC型太阳能灭虫器、虫情测报灯、双筒解剖镜、生物显微镜、机动喷雾器等设备提升茶叶质量安全。

  不仅仅在安溪县,几乎在所有的获得中央财政支持的茶叶主产县,提升茶叶质量安全都列入了茶叶生产的重要指标。为抑制病虫害发生,减少农药施用,项目实施区域建立并不断完善茶树病虫害测报点,形成相对完整的测报体系,指导茶农科学防治病虫害,构建了一道茶叶质量安全保障网。

  茶叶质量安全的提升,促进了茶产业总体效益日益攀升,农民收入尤其是茶区农民收入显著增加。2009年,福建全省农民人均收入为6680.2元,比2007年增加1213.1元,两年就增长22.2%。安溪、福安、武夷山等茶叶主产县涉茶人口数占全县人口的60%~70%,农民人均纯收入中的50%~60%来自茶产业。

  整合资金,带动优势特色茶产业发展

  “现代茶业县资金补助政策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谈及中央财政如何支持产业发展时,安溪县农茶局副局长宋建设认为,要发展一个地区茶产业,现代茶业实施的项目其实本来都是必须做的,但由于没有相关政策的引领和激励,很多项目实施比较缓慢。财政资金补助政策极大地调动了茶农、茶商、茶企参与的积极性。在安溪县,中央财政今年补助资金1050万元,而该县全年的总投入却达到3000多万元。

  在另一个获得中央财政支持的产茶大县——大田县,县里出台了《扶持茶业发展的实施意见》。近年来该县财政扶持资金都在500万元以上,建立茶叶加工、销售一条街;设立茶叶集中加工区;成立协会、专业合作社;成立了茶农贷款担保协会,对每个担保协会注入铺底资金10万元;从今年10月开始,福建高山茶文化创意产业园已开工建设,总投资5.06亿元……不断增加的投入和一系列优惠举措,带动了优势特色茶产业发展。

  中央财政、地方支农资金、以及民间资金的理性涌入,使福建茶叶产业化进程迎来了又一个春天,拓展了茶产业的外延和内涵。全省初步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涉茶人数超过300万人,涉茶总产值近300亿元,市级以上龙头企业107家,省以上名牌产品和驰名商标56个,茶叶龙头企业和品牌建设居全国前列。

 

本站资讯如无特殊说明,均采编于合作媒体或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刊载此文仅为提供更多信息来宣扬中国茶文化,并不代表本站同意文中的说法或描述,也不构成任何建议。如对本文有任何异议,请联系我们删除。—神州茶网官方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相关规定>0评论

相关阅读:

广告服务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茶网大全  |  关注我们
- 神州茶网(ST26.com | tea26.com) 版权所有 -  闽ICP备09028097-1号  闽ICP备09028097-3号   - 闽公网安备 35058302350668号 - QQ:1378577119  
Copyright   ©2006-2028 w.z.g_stuo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