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扬中国茶文化,助力中国茶产业

神州茶网——茶闻天下

RSS

发现多彩贵州:都匀毛尖"茶毛毛"背后有奥妙

更多 产业要闻 内容  |  2014-06-09  |  贵阳网-贵阳晚报  |   新闻爆料

   原题《“发现多彩贵州”:毛尖“茶毛毛”背后有奥妙——“我们一起行走 发现多彩贵州”第八站  走进都匀 看移民城市的繁华》

    神州茶网6月9日 讯: 在距离贵阳130公里的南方,有着这样一座峡谷城市。清亮的剑江河穿城而过,将这座城市分为东西两面。沿着主干道行走,仿佛没有尽头。千百年来,这座城市牢牢占据着贵州出海的必经之道,以自己独特的地理位置吸引着一批又一批的移民来到这里,创造当地的繁华。6月6日,贵阳晚报“我们一起行走,发现多彩贵州”大型采访活动走进都匀,探索这座移民城市背后的故事。

    从地形上看,都匀呈一条带状,地貌落差最高达到500米,是贵州出海的必经之地;从文化上看,都匀经历过多次迁徙,原著民们已经藏匿在深山之中,城市里行走的大都是来自于各个时期移民的后代;从历史上看,古驿道、黔桂铁路的存在为都匀带来繁华,毛尖茶让城市扬名海内外。

   “发现多彩贵州”采访团探秘都匀螺蛳壳山茶海  毛尖“茶毛毛”背后有奥妙

    喀斯特地貌大都因为石漠化,地质脆弱,无法保持充足的水分、难以长出树木,要在这里种茶,似乎成为不可行之举。在距离都匀市区24公里外的螺蛳壳山上,却偏偏长出了一种茶叶:都匀毛尖。在今年的市场上,特级毛尖的价格已经达到4000元一斤。

    在古老的传说中,都匀毛尖是治好当地蛮王伤寒的绝世秘方。这样的故事后人无法考证,但是从准确的历史记载中,在明朝年间,都匀毛尖茶已经成为皇室贡品,由于外形卷曲,因此被定名为“鱼钩茶”。乾隆年间,都匀毛尖茶开始行销海外,成为洋人脑海里对中国的众多神秘印象之一。1956年,毛主席在品尝过该茶之后,正式将其命名为“毛尖”。

    中午12点,踏进螺蛳壳山腹地摆忙乡,茶叶的清香扑面而来,一层大雾笼罩着整座茶山,行走其中,水雾不知不觉就沾湿了衣摆。这里就是都匀毛尖茶生长的最佳环境。

    都匀毛尖传承人张子全对于毛尖做过研究,他发现唯有在螺蛳壳山上,都匀毛尖才能得到最佳的生长。

    张子全说,茶树中影响茶叶浓涩的两种物质会随着海拔升高而减少,而保证茶叶香甜的芳香物质却会随着海拔升高而增加,螺蛳壳山的海拔达到1700多米。这样一来,生长在这里的都匀毛尖茶喝上去便会格外清雅。

    除了海拔之外,螺蛳壳山上的云雾也对毛尖茶的生长起到了推动作用。对于常年居住在螺蛳壳山腹地的村民来说,挡雨的斗笠、雨衣成为了他们不可缺少的物品。在张子全的印象中,螺蛳壳山上的云雾天气常年如此,每逢夜间,淅淅沥沥的小雨便会落下,而这样的环境恰与毛尖茶所需一拍即合。

    如同不可复制的国酒茅台一样,曾有人将都匀毛尖的茶种移植到其他地方,然而长出来的毛尖茶始终不如都匀毛尖可口、清雅,就连毛尖茶的标志“茶毛毛”也较为稀少。

    在内行人的口中,“茶毛毛”的名字叫做“白毫”,这是让都匀毛尖身价倍增的一个标志,正是因为有了这层白色的绒毛,才让都匀毛尖的新鲜程度得到印证,恰如都匀毛尖茶代言人林志玲的那句广告词:“没有茶毛毛的茶叶,不是好茶”。(记者 李慧超)

   “发现多彩贵州”之炒茶秘诀>>>都匀毛尖制作技艺传承人张子全:八字要诀 揉捏出茶清香

    家住螺蛳壳山怀抱中的张子全,从6岁开始,便与长在此山中的毛尖茶结下了不解之缘,至今30多年。

    在张子全家的会客厅中,一张由贵州省文化厅颁发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都匀毛尖茶制作技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荣誉证书,挂在了所有证书的中央。

    张子全说,要制作上好的都匀毛尖茶,唯采取茶叶之上最嫩的部分:茶青,之后再通过专业的手法进行后期的制造。根据张子全的经验,5斤茶青才可造就1斤毛尖茶。

   “一锅到底,一气呵成。”这是制造都匀毛尖第一步杀青的八字要诀。张子全说,要做到这一步,速度是关键。当锅底烧红后,制茶人双手在空中划出一条抛物线,快速伸入锅中,捧起茶叶抖洒起来,经过百次重复后,方可将茶叶中的水分蒸发掉,不过制茶人若是稍有不慎,双手触碰到锅底,便会被灼伤,因为这时锅底的温度是140摄氏度。

    要保持这样的温度,制茶人是专门挑选过柴火的,杉树芽成为他们考证之后的最佳选择。张子全说,只有用这种树枝,柴火的温度才能在瞬间上升,达到140摄氏度。

    青岗木是在接下来的揉捏过程中制茶人最好的伙伴。伴随着火焰的燃烧,青岗木能将温度始终控制在70摄氏度左右。在这样的温度下,张子全从锅中取一“热茶”,放在手心揉捏,力度逐渐增大,随后又慢慢放轻,多年的经验告诉张子全,茶叶的清香之气就在这揉捏之中产生。(邱宏卫 李慧超)

   “发现多彩贵州”之毛尖大城:毛尖茶乡 人均三亩茶园

    毛尖茶镇,因盛产都匀毛尖而得名,是由前都匀市摆忙乡、江洲镇合并后,于2014年4月区划调整后正式命名。都匀毛尖茶的原产地斗篷山和螺蛳壳山,隶属于毛尖茶镇。

    在延绵起伏的螺蛳壳山上,10多年前芳草萋萋的景象,现如今已是万顷的绿色茶海。在主峰坪阳村的半山腰上,一座别致的现代“城堡”在这片茶海中显得尤为耀眼——红白相间的现代楼亭、巨型茶壶造型的石雕,以及亭内的一代伟人毛泽东塑像,与整个茶海遥相呼应, 小城到处尽显茶香。

    现年48岁的村民张光辉,早在10年前,他只是一名普通的村民,那时的他,与当地很多村民一样,驻守“金山”中,却不知怎么“淘金”。2005年,在都匀市政府发起种植茶叶的第一拨浪潮中,张光辉通过退耕还茶项目种植了30多亩茶树,2008年,他又卖掉了家里用于跑运输的货车,筹资50万元,承包了村里的400多亩荒山用于发展茶园。

    特殊地理位置盛产好茶叶,因此,张光辉的茶生意越做越大,以他为榜样,很多村民也纷纷加入茶叶种植上来。

    张光辉说,近年来,都匀市对毛尖茶种植的扶持力度越来越大,特别是在今年的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对都匀毛尖的点赞,更是使毛尖茶迎来了发展的春天。

    据原都匀市摆忙乡乡长张元聪说,摆忙乡共有37个村民组,总人口8560人,农民自有茶园面积32000亩,全乡涉茶农户7500余人,“人均3亩茶园”。

    张光辉说,茶叶致富,他们的坪阳村如今60%以上的农家都拥有家庭轿车。(记者 张仁东)

   “发现多彩贵州”之市民随笔:两地产毛尖 都匀茶更香

    这次都匀之行让我长了知识,都匀毛尖和信阳毛尖不仅仅是产地不同。

    看起来,都匀毛尖的茶汤和信阳毛尖相近,汤色清亮,悬浮着细小的绒毛。闻一闻,同样的清香鲜嫩。不过,相比信阳毛尖的香气单一,这茶好像多了些馥郁。品一口,滋味清新。再品,口舌生津,有淡淡的甘甜。半杯茶汤很快喝下,顿时全身毛细血管顿时舒展开来,感觉鼻子里呼出的气息都带着香气儿。

    香味浓郁。我自以为找到了都匀毛尖和信阳毛尖的差别。为此,我专门向精通茶道的老朋友求证,得知确实有这种说法,都匀毛尖的香气更浓一些。

    而两者香味的差别就在于工艺上的一个动作——搓团提毫。一般绿茶需要经过杀青、揉捻、烘焙。而都匀毛尖在揉捻之后,烘焙之前多了一道搓团提毫。就是把茶叶握在手心,合掌旋搓,搓成茶团,然后抖散。

    这个动作看似多余却十分重要,经过搓团才能保持茶叶里外干度一致,增进这个叶片的香气。所以,我们都匀毛尖的外形,才是卷曲的螺形,而非信阳毛尖的条形。(市民记者 万燕丽)

    相关链接:都匀毛尖的荣誉

    都匀毛尖茶斩获诸多荣誉。1915年,在巴拿马万国食品博览会上荣获优奖,与茅台酒齐名,被后人誉为“北有仁怀茅台酒,南有都匀毛尖茶。”其品牌价值达12.93亿元,进入中国茶叶品牌影响力前十强。

    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全国“两会”期间两次点赞都匀毛尖,寄望贵州把都匀毛尖的品牌打出去。我省明确将都匀毛尖作为引领黔茶出山的首推品牌,并以立法的形式对都匀毛尖品牌进行保护和建设,计划到2016年,举全州之力打造都匀毛尖品牌,使之成为中国最大的毛尖茶基地。

    目前,都匀毛尖茶现有茶园面积,已经从2000年的0.83万亩发展到如今的近30万亩,可采面积达10万余亩, 茶叶总产量已达2200余吨,产值6.5亿元。(张仁东 李慧超)


 

本站资讯如无特殊说明,均采编于合作媒体或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刊载此文仅为提供更多信息来宣扬中国茶文化,并不代表本站同意文中的说法或描述,也不构成任何建议。如对本文有任何异议,请联系我们删除。—神州茶网官方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相关规定>0评论

相关阅读:

都匀毛尖贵州
广告服务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茶网大全  |  关注我们
- 神州茶网(ST26.com | tea26.com) 版权所有 -  闽ICP备09028097-1号  闽ICP备09028097-3号   - 闽公网安备 35058302350668号 - QQ:1378577119  
Copyright   ©2006-2028 w.z.g_stuo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