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扬中国茶文化,助力中国茶产业

神州茶网——茶闻天下

RSS

雅安茶产业发展的宏观环境

更多 产业要闻 内容  |  2011-01-18  |  神州茶网  |   新闻爆料
  ——解读张士康“雅安茶产业可持续发展战略选择”专题讲座(一)

  为全面总结2010年雅安茶业发展状况,为2011年谋篇布局。今年1月9日,雅安第六届茶业经济年会召开,特邀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杭州茶叶研究院院长张士康,为雅安茶业把脉诊断。

  会上,张士康院长作了主题为“雅安茶产业可持续发展战略选择”的专题讲座,对雅安茶产业的宏观环境、微观环境、面临问题、解决之道做了较为全面的阐述。

  本报将针对张士康的专题讲座,策划一组系列报道,从宏观到微观揭示雅安茶业和现代茶业的差距,为下一步发展寻找着力点。

  茶产业格局超竞争环境

  业内人士认为,中国茶叶在世界的地位,可用“1123”来表示。中国的茶园面积世界第一,中国茶叶产量世界第一,中国的茶叶产业规模世界第二,中国茶叶出口量世界第三。

  我国是茶树的原产地,是世界上最大的茶叶种植国和生产国。茶产业已成为茶区农民的支柱产业,成为“民生产业”、“生态产业”、“健康产业”和“政绩产业”,对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扩大就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2009年,全国茶园面积是2799万亩,同比增长6.9%;总产量135万吨,同比增长7.1%;干毛茶总值413亿元,同比增长16.9%;出口量30.3万吨,同比增长2%;出口值7.05亿美元,同比增长3.3%。

  张士康认为,茶产业今天面临的社会环境,再也不是过去“一招鲜吃遍天”的封闭格局,而是一个超竞争的社会环境:永远在爬坡,永远没有终点,只有方向,不进则退、无功即是过。

  传统茶业VS现代茶业

  为了更清晰地寻找发展路径,张士康把现实存在的茶业类型分为:传统茶业和现代茶业。

  传统茶业是以茶树有效部位为原料,经特定加工工艺加工而成的、可用于人类以冲泡方式饮用的原茶产品的产销等活动相关产业的统称。

  现代茶业是以茶树有效部位为原料,经现代技术处理而向其它领域拓展形成新型衍生产品的产销等活动相关产业的统称。

  其中,传统茶业目前呈现“两大两小”的发展格局:产量占比大,但绩效小;企业数量多,但规模小。

  2009年135万吨传统茶中,名优茶产量达53万吨,占39%,产值308亿元,占总值75%;大宗茶产量82万吨,占61%,而产值仅占25%(约为105亿元)。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2009年名优茶产量少于大宗茶,但是产值远远大于大宗茶。张士康说,这不是茶产业健康发展的路径。传统茶业通过增值,降本,提效,成为普通快速消费品,才能达到茶产业发展的健康状态。

  而现代茶业呈现“三多三少”的发展趋势:功能性成份制取多,应用开发少;产品品种多,知名品牌少;实验室成果多,转化推广少。

  目前,我国年产茶饮料约1170万吨;各种速溶茶的年生产总量已达10万吨,年产茶多酚4000吨,世界消费总量70%以上的茶多酚由中国出口。下一阶段,应该加大终端产品开发的专项科技投入,拓展应用领域,重视营销资源整合。

  瓶颈:功能浪费和供需失衡

  全世界对茶叶的总需求量约300万吨,而总产量已达330万吨,总体呈现出产大于求。而我国有些省份还在盲目的扩大茶园面积,全国1/4茶园未投产,未来几年即使面积不增加,产量也会快速增长。茶叶供需失衡问题,将是我们未来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同时,茶叶只有30%水溶性成分冲泡饮用,70%的水不溶性成分被废弃;只有30%的茶青叶在树上采摘下来加工,70%的茶叶在树上自生自灭。所以,传统的饮茶方式,只有9%的茶叶功能被人类利用,剩余91%的茶叶功能被浪费。

  张士康认为,对于功能浪费和供需失衡的问题,将来政产学研都应该给予关注,否则,中国茶业发展的瓶颈永远无法突破。

  张士康还认为,在目前情况下,传统的市场空间越来越拥挤,利润和增长的前途也就越来越黯淡,开辟新的市场空间,创造新需求,让茶产业从“红海”走向“蓝海”,实现茶产业发展的优化突破,十分必要。

  会后·聆听声音

  李跃:从传统茶业到现代茶业

  雅安市雨城区某藏茶企业,在延长产业链方面一直走在前头,不仅推出藏茶精华液,还有藏茶枕垫、藏茶墙砖等一系列装饰品。

  其相关人员李跃介绍说,藏茶精华液是将藏茶中的有用物质浓缩分离提取。提取后剩下的残渣也是一种功能浪费,而残渣如何使用?李跃表示,要检测成分后才知道。

  “我们是立足现代茶业,发展现代产业,两条腿走路。”该茶企相关人员说。

  卢先生:凸显特色抓住销售点

  一位上海的藏茶经销商卢先生表示,大城市的生活节奏很快,简单便利的包装不会增加消费者的负担,同时有助于吸引消费者眼球。今后,茶叶包装简便化、小型化会是一种趋势。

  “大城市消费茶品的多为年轻上班族,他们的需求是什么?他们喜欢什么茶?企业应该把主要客户群的需求,作为生产研究的依据。”

  卢先生还表示,通过一段时间的藏茶销售,他发现文化作为品牌塑造的一个软性依托,过分强调反而不利于产品推广。卢先生说,市面上的茶叶品牌成千上万,唯有把自身特点简洁准确地告知消费者,才有可能把握市场先机。

  郑宗玉:超竞争环境学无止境

  去年年底,名山县某茶企董事长郑宗玉赴福建考察学习,发现当地的茶文化十分浓厚,大到官员,小到普通村民,都能头头是道地介绍铁观音。

  张士康说,铁观音有10万销售大军分布在各地,保障销售终端。

  “无论是文化氛围,还是销售规模,都是雅安茶无法比拟的。”怀着学习的态度,她亲自考察制作工艺和咨询茶叶专家,发现名山县也有铁观音的原材料,而且肉质比福建丰厚。和郑宗玉一样,在超竞争环境里,不断学习,取长补短的雅安企业家还有很多。

 

本站资讯如无特殊说明,均采编于合作媒体或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刊载此文仅为提供更多信息来宣扬中国茶文化,并不代表本站同意文中的说法或描述,也不构成任何建议。如对本文有任何异议,请联系我们删除。—神州茶网官方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相关规定>0评论

相关阅读:

广告服务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茶网大全  |  关注我们
- 神州茶网(ST26.com | tea26.com) 版权所有 -  闽ICP备09028097-1号  闽ICP备09028097-3号   - 闽公网安备 35058302350668号 - QQ:1378577119  
Copyright   ©2006-2028 w.z.g_stuo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