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扬中国茶文化,助力中国茶产业

神州茶网——茶闻天下

RSS

林隐茶博园成为“生态官塘”的重要组成部分

更多 产业要闻 内容  |  2014-08-18  |  镇江日报  |   新闻爆料

  神州茶网8月18日 讯:静谧的山林,郁郁葱葱,雨后山林间云雾缭绕。很多市民并不知道,在南山风景区的南麓,有这样一片“空山新雨后”的风景:茶园随山起伏,声势浩大的“绿波”扑面而来;一泓碧水,自山涧而出,清新透亮,不时有叫不出名的鸟儿划过。就在这样的山林中,几处正在施工的建筑若隐若现,颇显神秘。近日,记者走进这片确如其名的风景——林隐茶博园,体验茶与山林美景的亲密互动。

  眼下,集团消费大幅削减,“人情茶”行情一蹶不振,大多数茶场正纠结于销路危机。此时,位于润州区官塘桥街道官塘桥村的南郊茶场,已进入转型升级的冲刺阶段,投资4000万元的林隐茶博园项目,一期将于10月份揭开神秘面纱。“集茶叶加工、茶园观光、制茶参观与体验、茶文化普及与推广、茶艺表演、茶产品导购等旅游产品于一体,展现具有镇江本地特色的茶文化、茶产业。”南郊茶场负责人谢成彪信心满满,不仅要向市民展现镇江人饮茶的历史和制茶工艺,而且要把这片“茶天地”打造成“生态官塘”的一个亮点,以茶和景,带动旅游消费和茶叶消费。

  2001年,官塘桥村民谢成彪在村里承包了50亩荒山,开始自己的创业之路,从茶农种茶到研究茶文化,他的想法也越来越多。早在几年前,他就“看淡”礼品茶市场,“必须通过转型升级,转变茶叶的销售途径。”2012年,茶博园项目动工,目前茶文化展示楼已建成,研发楼正在有序推进,用来参观制茶每道环节的观光通道即将启动。

  事实上,对大众茶的探索,在该茶场已通过茶叶深层次加工初显成效。“我们已经尝试做发酵茶,生产了红茶等新品种,可以在合理利用茶叶资源最大化的基础上,降低成本。“在谢成彪看来,今年茶场销售额并未受市场的太大冲击,也是得益于转型“动身早”。不过,他志还不在此,“中国茶分为六大类,绿茶、白茶、黄茶、青茶、黑茶、红茶,我想把六种茶做个遍,做精品茶的同时,最大化利用茶叶资源,满足大众消费的需求。”

  打造镇江特色的茶产业,除了茶品的丰富,融入镇江山水的这一景的特色,在林隐茶博园更是俯拾皆是。“从布局上说,总体突出茶文化、茶学科普、茶叶科技,但又要克服单调性。”正如谢成彪所言每一个曲径通幽处都别有洞天,记者探园时发现,占地300亩的园区,不是简单地以道路来区分功能,而是结合景观效果、地理环境等因素综合考虑,形成了以有机生态茶园为主体,茶苑楼、林隐生态湖、生态湿地、南山生态林、林隐山庄等个体又自成以景。

  茶博园已成为“生态官塘”的重要组成部分,将与官塘桥村原醋厂地块、市茶林研究所所属园区共同组成润州官塘现代都市农业观光园。据介绍这一项目具体分为旅游接待中心区、茶艺园、农业科普及植物园三个功能区,集现代农业研究、生产、展示、科技、生态、休闲、旅游、科普于一体,总投资11681.7万元。从社会效益来看,通过该项目的建设,可以为村民提供就业和农业休闲、学习的新途径;从生态效益来看,形成依山傍水的生态环境,将荒山、废地变成公园式的农业园,可以改善自然环境,保持水土不流失,促进人与环境和谐发展。(殷寿柏石玉成朱婕)

 

本站资讯如无特殊说明,均采编于合作媒体或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刊载此文仅为提供更多信息来宣扬中国茶文化,并不代表本站同意文中的说法或描述,也不构成任何建议。如对本文有任何异议,请联系我们删除。—神州茶网官方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相关规定>0评论

相关阅读:

生态茶博园
广告服务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茶网大全  |  关注我们
- 神州茶网(ST26.com | tea26.com) 版权所有 -  闽ICP备09028097-1号  闽ICP备09028097-3号   - 闽公网安备 35058302350668号 - QQ:1378577119  
Copyright   ©2006-2028 w.z.g_stuo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