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扬中国茶文化,助力中国茶产业

神州茶网——茶闻天下

RSS

崇阳县发展茶叶产业应抓住机遇优势顺势而为

更多 产业要闻 内容  |  2014-09-24  |  咸宁日报  |   新闻爆料

   原题《顺势而为谋崛起——论崇阳发展茶产业的机遇优势》

    神州茶网9月24日 讯:茶叶产业是市委、市政府确立的三个百亿农业主导产业之一。茶叶产业发展,对崇阳人来说,不是一个新的事物。为什么要发展茶叶产业?有什么好的条件?有什么样的前景?这些思想认识问题迫切需要尽快解决。

    当前,在一些党员干部中,就茶叶产业发展,存在着三种错误论调:一是炒现饭。认为茶叶产业在崇阳历史上种植过,最终没有形成主导产业。现在旧事重提,是走过去的回头路。二是瞎折腾。认为县委、县政府每换一届书记、县长,就搞一个产业。崇阳近年来农业产业发展过桑树、麻、雷竹和水果等多种产业,都没有形成气候。三是不可靠。认为发展茶叶不会成功,有的说崇阳人好吃懒做、急功近利,对茶叶这个需要精细种植和管理的产业瞧不上、看不起,这个产业不会取得大的突破。

    对于这些错误的思想认识,崇阳县组织党政代表团赴夷陵、五峰、英山等地考察后的第一感觉就是:这些县的农民都是依靠茶叶发家致富,亩平收益6000元以上。“一早能摘一壶油,一天能赚一身绸,一月能挣一头牛,一年能做一层楼”,“茶叶有三分,生活不担心;茶叶有一亩,日子能温饱;茶叶三亩半,小康能实现。”这是当地共念茶叶经、齐做茶文章的真实写照。

    其实,崇阳发展茶产业可谓得天独厚,机遇叠加。相传种茶历史传承千年,自唐朝即有盛名。史记“崇阳四山俱种,山民藉以为业”。宋朝初期,茶兴绢迭。至清朝,海客、粤商、晋商买茶于蒲邑之羊楼洞,延及邑西沙坪。俄英茶商就在沙坪古城“开店建市”,日夜歌笑市中。自海客入山,城乡茶市日增,盛况空前。“茶出山则香,俗呼离乡草”。各处贩客云集,入疆黑茶,出洋红茶,茶去米来,以至市中百物皆贵,茶贸易尤其活跃。至上世纪初,全县茶园达到3万亩,产茶2500吨,是闻名中外的老青茶独特产区之一,绿茶以小港毛尖和双井、龙泉茶著称。《中国名茶》一书对高枧出产的小港毛尖亦有记载。到1980年,全县兴办茶场258个,面积达到4.61万亩,产量达到1260吨。到1994年,全县茶叶产量一直稳定在1200吨以上,是崇阳县茶叶生产和加工效益最显著的兴盛时期。从1995年开始,由于市场需求变化和产业结构调整等原因,大部分茶场改栽雷竹、水果。致使茶叶种植面积锐减,茶产业风光不再。

    茶产业是一项文化产业。“和、美、清、敬、雅”是茶文化的内涵。发展茶产业,弘扬茶文化,“尽茶之真,发茶之善,明茶之美”。据称,茶叶既是世界性饮料,又是21世纪最有发展前途的产业之一,被有关专家称之为永不衰败的朝阳产业,市场前景非常广阔。

    加之,近几年,国家和省继续实施低丘陵岗地改造、土地平整、退耕还林、农业开发政策,特别是省委、省政府将崇阳县列为全省幕阜山连片特困地区扶贫攻坚范畴,市委、市政府将茶叶产业确定为三个百亿产业之一,茶叶发展面临良好的资金项目支撑、政策激励支持。鉴于此,在这次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中,县委、县政府站在科学发展的高度,确立把茶叶产业发展确定为全县今后农业产业的主攻方向,是符合崇阳县情、体现群众意愿的。

    他山之石可攻玉。只要我们抢抓机遇,认真学习借鉴夷陵、五峰、英山等地茶叶产业发展先进经验,把条件优势转化为生产力,坚持从一做起、做到第一的理念,坚定不移地把茶叶发展成崇阳县富民强县的主导产业,我们茶叶产业就会顺势而为、因势崛起,重振茶产业的雄凤。


 

本站资讯如无特殊说明,均采编于合作媒体或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刊载此文仅为提供更多信息来宣扬中国茶文化,并不代表本站同意文中的说法或描述,也不构成任何建议。如对本文有任何异议,请联系我们删除。—神州茶网官方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相关规定>0评论

相关阅读:

茶叶产业
广告服务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茶网大全  |  关注我们
- 神州茶网(ST26.com | tea26.com) 版权所有 -  闽ICP备09028097-1号  闽ICP备09028097-3号   - 闽公网安备 35058302350668号 - QQ:1378577119  
Copyright   ©2006-2028 w.z.g_stuo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