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扬中国茶文化,助力中国茶产业

神州茶网——茶闻天下

RSS

2014中国茶业经济年会:学界商界共论茶产业转型升级

更多 产业要闻 内容  |  2014-10-22  |  梧州日报  |   新闻爆料

   原题《“品”茶,学界商界共论转型升级——2014中国茶业经济年会主题报告会、中国黑茶(六堡茶)产业发展专题报告会观点摘录》

    神州茶网10月22日 讯:10月20日,2014中国茶业经济年会主题报告会、中国黑茶(六堡茶)产业发展专题报告会先后在梧州举办,9位来自不同区域、不同行业的茶叶专家学者共话茶事,纵观年度茶叶走势,把脉产业发展。

    两场报告会上,主题发言的专家学者,分别从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茶业发展的现状及发展走势、食品安全监管形势、六堡茶产业发展形势、茶叶品牌建设、六堡茶文化传承和发展等分别阐述了真知灼见。

    地理标志是区域财富

    工商总局商标局 姚坤

    地理标志是指标示某商品来源于某地区,该商品的特定质量、信誉或者其他特征,主要由该地区的自然因素或者人文因素所决定的标志。

    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是识别产品或服务来自哪个地理区域的标记,是一个通过对自身特色产品、服务的保护,促进和发展自身经济的重要手段。但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制度对我国来说还是一个新生事物,全社会对之了解还不多,茶叶类地理标志商标注册、运用、管理和保护工作的协调发展,可以促进该产业健康发展。

    当前,茶叶产业还存在不少问题。从茶叶产区上看,茶农对茶叶产品质量认识不足,缺乏“质量就是生命保障”的意识,甚至有四川的茶叶披上浙江茶叶名号的外衣包装销售的现象,对茶叶品质、茶文化传播等不利。从文化上看,茶叶产区追求产量,盲目追求数量,最后面临茶贱伤农的局面。我认为,茶叶应当以质取胜。

    商标品牌战略是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生存、谋发展的重要手段。将企业自主商标、区域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行业协会政务商标三者关系有机整合是茶业发展的方向。以企业、消费者、文化为核心,建立一个商标品牌战略,政府负责搭建平台,从茶业产业配套、保存运输、餐饮、通讯、加工等方面加强建设,为企业公平竞争创造良好的环境;行业协会负责宣传、推广,向海外传播茶叶文化;企业则优化自身生产条件,把茶叶产业“蛋糕”做大做强做优。

    目前,我国有180多个茶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地理标志是这个区域的财富,并非公用产品,属于区域私权。建议通过商标战略推进工作,做强传统农副产品品牌,做大茶叶产业,做活茶叶文化传播,下一步,要切实发挥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带动一方产业、富裕一方农民、促进一方经济发展的作用,鼓励行业协会发挥行业监管和指导作用,制定相关标准,如从农药残留、氨基酸成分等角度,制定具体标准,设置使用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门槛,并向社会传递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使用商品的品质,获得消费者的赞誉。

    黑茶红茶消费持续增长

    农业部种植业司 封槐松

    今年,采茶人工费上涨10%左右,受雇工难、雇工贵因素影响,加上中高档名优茶价格持续下降,名优茶产量趋于稳定,机械化采摘的大宗茶将较大幅度增加;简易包装的中低端茶叶颇受大众消费者欢迎,以大宗茶为主的夏秋茶将增产幅度较大。

    从消费市场看,由于公费消费受到限制,茶叶高端消费持续减少,中低档消费明显增加;具有保健作用的黑茶、红茶消费继续看好,绿茶消费逐步减少;城市市场相对稳定,乡村市场开始活跃。出口茶叶传统市场有所缩小,新兴市场将继续扩大。

    当前,茶叶市场存在盲目扩大面积、单产水平低、加工赶时髦等情况。从整体上看,今年长江中下游地区“倒春寒”使茶树遭受冻害或生长受阻,春茶采摘期比常年推迟10天左右,但中后期温度适宜茶树生长,使得采摘期拉长,产量和产值双双增加,夏秋茶生产比较平稳,预计全年干毛茶产量和产值分别达到10%和18%左右。

    今后,我国茶叶生产发展将往茶园标准化、管理科学化、采茶机械化、加工现代化、产品无害化、经营产业化方向发展。平整土地,加强茶园基建建设,配套现代化喷灌、滴灌等措施,采取无性繁殖茶树良种苗木,实现大宗茶采摘机械化。(更多内容在“”)

    保障“舌尖上的安全”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聂大可

    食品安全准入制度就是国家为保证食品质量安全,对从事食品加工的企业设定一定的条件要求,规定符合相应条件的企业才能从事食品加工的一项制度。茶叶是农业支柱产业之一,也是农民增加收入的重要载体。因而,茶叶产业能否健康有序的发展,食品安全问题应当引起重视。

    目前,我国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善的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体系,出台了包括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食品生产许可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严格遵守食品安全“紧箍咒”,创新社会治理体制,健全公共安全体系,是一项长期的工作。

    根据相关要求,完善统一权威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机构,建立最严格的覆盖全过程的监管制度,建立食品原产地可追溯制度和质量标识制度,保障食品药品安全。大力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持续开展专项整治,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行为。建立从生产加工到流通消费的全程监管机制、社会共治和可追溯体系,健全从中央到地方直至基层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制。严守法规和标准,用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坚决治理餐桌上的污染,保障“舌尖上的安全”。

    构建食品安全社会共治,需要从企业自律、政府监管、社会协同、公共参与四方面制订相应制度。企业建立食品质量安全授权制度、食品质量安全可追溯制度;政府重点抓好重点食品、重点问题、重点地区、大型食品企业的安全监管,实施“极低、低、中、高、极高”风险分类监管,建立完善企业食品安全信用档案:实施食品生产许可情况、监督检查情况、食品抽检情况、投诉举报处理、违法行为查处;社会发挥食品行业协会、食品检验检测机构作用,食品安全知识宣传,支持新闻媒体开展食品安全舆论监督;公众的咨询、投诉、举报权利要得到切实保护。

    强化六堡茶品牌管理和保护

    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常务副会长 王庆

    六堡茶产于广西梧州,优越的自然环境和丰富的社会资源造就了六堡茶独特的品质特征,在黑茶产业中稳占一席,其年产量占六堡茶全产区的95%以上。

    2012年,梧州作为六堡茶的主产区,茶园面积于2013年达6.58万亩,同比增长2600亩,增幅4.11%。近三年,六堡茶产值持续增长,其单价高于全国茶叶平均价格近一倍,低产量高产值的产业特性折射出六堡茶优异的市场环境和价格优势,发展前景良好。同时,因其独特的品质风味和保健功能被人们所认识,六堡茶国内外销量持续上涨,发展态势良好。随着六堡茶市场占有率和品牌知名度的日渐提升,梧州六堡茶开始走进国际舞台,提高国际知名度,进一步带动产业发展,拓宽出口市场是六堡茶业今后的发展方向。

    目前,六堡茶已有4个行业或地方标准,并已逐步推广应用,现已有多家六堡茶生产企业获得产品质量QS认证。2013年8月,广西六堡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在梧州成立,六堡茶行业的标准化水平进一步提高。

    近年来,梧州市政府分别从茶园管理、品质监控、产品流通体系建设、文化展示等各个方面采取措施,在六堡茶的产业发展和品牌建设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成效。2009年,“六堡茶”被列入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并于2011年3月通过国家质检总局的审查,正式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进一步增强了六堡茶的产品质量特色。梧州市政府及茶叶企业积极思考,以品牌培育作为茶产业现代化发展的战略核心,建立品牌规划、管理和维护方案,增强了品牌的抗风险能力。

    梧州市政府利用政策工具引导六堡茶产业的发展,改善产业环境,在市区建成两个六堡茶专业批发市场,以及两个六堡茶产业化集中加工区,完善六堡茶的加工、交易和流通平台,还把六堡茶生产发展作为一项农民增收的重要措施。随着相关政策和措施的出台,六堡茶逐渐由低产型向高产型转化,由作坊式加工向工业产业化发展,传统生产工艺向标准化、清洁化方向发展。

    随着多元而完善的销售渠道逐步建立,六堡茶的销售半径将不断扩大,电商、微信、微博等新型营销方式的注入无疑会进一步促进消费,这意味着,茶叶生产者首先要抓好质量安全,提供放心茶叶,同时加强科技创新,扩大产业张力,培育龙头企业,稳固市场格局。

    现阶段,六堡茶产业应提高生产组织化水平,促进产业可持续发展,同时完善六堡茶产业标准体系,带动茶叶健康发展。梧州六堡茶是一个区域性的农业产业,其品牌发展需集合产业集约化与标准化,政府部门应加强对茶叶品牌的管理和保护,净化市场环境,为全面实施茶叶产业品牌化提供有力保障。

    以质量为核心提升品牌价值

    广西梧州茂圣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苏淑梅

    质量安全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基础。因此,我们一是抓源头,强化有机生态茶园的建设,狠抓产品原料的源头质量。根据种植六堡茶所需的地理位置、气候、地貌特质、水质等特点,投资建设茶园,确保所有的原料均来自当地生态茶园。二是抓过程,从原料采购、半成品陈化、包装物及仓储等,对与六堡茶质量有关的每个过程实施严格监控。三是抓制度。从原料采购到车间生产,从仓储包装到销售推广,每个环节都严格执行,从而确保公司六堡茶品质。

    近年来,国际、国内食品安全问题日益受到关注,因此,确保六堡茶质量安全尤为重要。

    开展科技创新,坚持往生态、环保、有机方向发展,茂圣公司与国家植物功能成分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南农业大学、广西民族大学合作,在保持传统工艺的基础上,更加注重技术创新、产品创新,自主研发了先进的六堡茶生产线,在保证传统工艺要求的同时,实现了六堡茶科学化、自动化、清洁化、标准化生产,确保六堡茶品质。

    茂圣公司作为六堡茶生产企业,在注重生态环保,科学发展基础上,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坚持走生态之路、环保之路、有机之路、国际化之路,提升品牌价值,在国际市场上提升中国六堡茶的影响力。

    黑茶产业面临转型升级

    湖南农业大学茶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刘仲华

    黑茶为2013年我国茶叶增长最强势的茶类。然而,目前黑茶产业仍面临产业发展瓶颈:传统作业、质量不稳、效率不高、安全隐患造成的技术瓶颈,原料粗老、规格单一、外形笨拙、包装简陋造成的产品瓶颈,以及品饮不便、储运不便、驱动乏力、市场局限造成的消费瓶颈等都是黑茶产业面临的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

    黑茶产业转型升级有几种途径。一是发掘黑茶的保健养生功能,科学诠释其作用机理,以驱动市场消费;二是进行产品创新,研发方便化、高档化、时尚化、功能化的黑茶系列新产品;三是吸取传统工艺净化,融入现代发酵技术,消除质量安全隐患。

    功能饮料,是黑茶消费方式的一种突破。通过创新冲泡方式,方便快捷的消费同样能够使六堡茶饮料成为年轻时尚消费群体的新期盼。

    六堡茶有着独特的加工环节、加工工艺、产品属性以及养生功效,梧州应抓住这些魅力元素,打造六堡茶产业园与龙头企业群,跨界融合协同发展,提速六堡茶产业升级。通过生产与茶市融合,促进商贸流通;通过金融与茶业融合,加速茶业升级;通过文化与旅游融合,拓展产业空间;通过科技与文化融合,促进消费升级。

    围绕六堡茶文化做强产业

    广西梧州茶厂厂长 刘泽森

    近年来,随着人们保健意识的增强,带来了六堡茶发展的新机遇。六堡茶以其良好的保健功效、独特的风味品质受到了众多爱茶人士的推崇,喝六堡茶、谈六堡茶、藏六堡茶成为茶叶爱好者追求的新时尚,梧州六堡茶生产企业产销两旺,陈年优质的六堡茶供不应求、价格不断上升。

    2007年以来,梧州市委、市政府根据六堡茶产业发展态势,把六堡茶列为梧州市十大优势农业产业,并制定一系列政策措施,鼓励茶农、企业建设标准化茶园,发展绿色有机茶园,鼓励企业建设清洁化、连续化生产线,创建著名商标等,进一步促进梧州六堡茶产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大量的民间资本流入该行业。由于六堡茶有着相当好的发展前景,民间资本转移到六堡茶产业上来,从育种、种植、加工、市场、科研等都有民间资本介入,为六堡茶发展延长了产业链。

    茶农的积极性高。六堡茶的大力发展,充分调动了茶农的积极性,从过去毁茶园改种其他经济作物,到现在恢复茶园、新种茶叶,从原来的不足1000亩,发展到现在的6.58万亩。

    六堡茶文化传播空前高涨。六堡茶的发展,还得益于广大茶叶爱好者的追捧,更得益于六堡茶文化工作者的大力宣传和弘扬,先后出版了很多六堡茶专著,以及各种杂志、报纸、电台、电视台、网络等媒体的大力宣传,同时通过组团到全国各地参加大型茶博会,进一步加强了六堡茶文化的传播,六堡茶的知名度得到了提高。

    呼唤茶行业经营家

    中华全国供销总社杭州茶叶研究院院长 张士康

    中国茶产业正迎来一个黄金发展战略机遇期。外源性资本涌入,内源性资本固化,使得茶企纷纷增资,进行企业扩大再生产,工商、金融、风投等非茶行业资本对茶叶领域有良好的发展预期。国家对实体经济政策导向明显。茶业产业链长,是典型生态、健康、民生产业实体。各级政府进一步落实和完善已出台的各项政策措施,加大财税政策对实体经济的引导。同时,文化兴国上升为国家战略层面,而茶产业是最具文化底蕴的产业形态。茶的生态功能主要指茶对生态环境的改善作用,在建设生态文明的今天,发挥茶和茶文化的生态功能潜力无限,意义重大。实现茶产业、旅游开发与环境保护的良性互动,促进茶产业的可持续、跨越式发展。

    茶产业发展需系统性设计。以科技创新为动力,围绕提质、增效和转型,构建以高效生态茶园建设、规范化标准化加工、资源全价利用、商营模式创新、科技园区建立和文化传播体系设计为主的产业创新链,实现茶叶倍增式发展。力争到2020年茶产业规模达10000亿元,其中,一、二、三产的比重为2:4:4,茶叶产量300万吨,茶叶深加工利用率达20%,茶园亩均效益逾5000元。

    而实现这些途径,则是通过茶园功能从单一加工原料向生产、生态、生活多元化转变,茶叶消费形态从传统的饮茶向吃茶、用茶转变,茶叶加工方式从粗放向精细化、规模化、标准化转变,茶叶效益产出模式从数量增长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茶叶驱动力从单体向由第三产业带动第一、第二产业联动转变。

    商营模式创新是大数据时代的必然选择。现代茶业应走全价利用、跨界发展的路径。一是关注交叉学科的技术进步,利用相关学科的科学成就;二是要拓展茶产物的应用领域;三是变“加工”茶叶为“制造”茶叶,设计茶叶特征功能模块,制造个性化的终端产品。 (本文转自:)

    以优良品质建设茶业品牌

    浙江大学茶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梁月荣

    品牌的效应包括溢价效应、聚集效应、磁场效应、衍生效应、内敛效应、宣传效应、带动效应、稳定效应等。

    品牌对于消费者的作用,可以体现在个性展现和识别功能、导购功能、降低购买风险功能和契约功能。品牌对于企业的作用,则体现在存储功能、维权功能、形象塑造功能和降低成本功能。

    如何建立品牌?台湾著名广告人张百清提出“创意五因子”,即效益、差异、注意、艺术、记忆。以此作为借鉴,有人提出品牌创意六因子,即创艺、创易、创异、创忆、创议、创益。

    对于某些茶叶产品,品质认知度、品牌知名度、美誉度都已经有一定基础,品牌知名度、忠诚度和联想度培养是今后的重要任务。要加强品质技术体系研究开发,品质是产品的基础,如果产品的品质没有保证和信任,品牌建设只是在沙滩上建大厦——根基不牢。欲解决品质认知度的问题,最重要是保证优良的品质。

    完善标准化生产管理:建立系列生产管理标准,使生产规范化,达到品质稳定的的目的。还要让品质可知可感化,挖掘品质特点和建立服务特色,通过产品的特点宣传,在消费者中建立认知度。那么就可以通过识别性、传达性、审美性、适应性、时代性、经济性等方面,去体现六堡茶的特性特点。如通过包装和产品形象,挖掘文化内涵,以此展现六堡茶的特性。


 

本站资讯如无特殊说明,均采编于合作媒体或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刊载此文仅为提供更多信息来宣扬中国茶文化,并不代表本站同意文中的说法或描述,也不构成任何建议。如对本文有任何异议,请联系我们删除。—神州茶网官方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相关规定>0评论
广告服务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茶网大全  |  关注我们
- 神州茶网(ST26.com | tea26.com) 版权所有 -  闽ICP备09028097-1号  闽ICP备09028097-3号   - 闽公网安备 35058302350668号 - QQ:1378577119  
Copyright   ©2006-2028 w.z.g_stuo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