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扬中国茶文化,助力中国茶产业

神州茶网——茶闻天下

RSS

武夷岩茶大红袍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考核现场记

更多 产业要闻 内容  |  2014-10-23  |  福建日报  |   新闻爆料

    原题:让大红袍制作技艺代代相传——武夷岩茶(大红袍)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考核现场记

    神州茶网10月23日 讯:随着机械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手工茶占茶叶总量的比例越来越少。为有效保护武夷岩茶(大红袍)非物质文化遗产,武夷山市近日开展了第二批武夷岩茶(大红袍)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申报认定工作。

    14日,考核第一天。

    一早,笔者在考核现场看到,晾青架旁,整齐摆放着12筐鲜嫩的茶青;人群中,佩戴着号标的参评选手格外安静,让人感受到考前的紧张气氛。

    一场高水平的手工茶制作“盛宴”正式展开,开青、做青、炒青、揉捻、筛茶、簸茶……轮番上演。

   “此次考核是2006年我市公布首批武夷岩茶(大红袍)制作技艺传承人之后,时隔8年再次开展传承人申报认定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武夷山市文体局副局长、评审委副主任林锋说。

    此次申报条件严苛,如近三年内有生产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茶叶产品者,茶叶产品被有关部门和市场抽查指标不合格者,违规开垦茶山和违章建筑整改未到位者等,均不得申报。

   “消息公布后,备受关注,咨询者很多,对照申报条件后只有96人报名,最终24人通过审核。”林锋说。

   “公司领导层非常重视,经严格选拔,才推荐申报。能参加这次考核评比,是我的荣幸,也是取长补短的好机会。”考核选手冯卫虎说。

    听说评审委员会正在碰头,笔者赶往旁听。专家评审组组长、武夷山市茶业同业公会会长刘国英正对照评分表说明注意事项,以国家、省、南平市和武夷山市传承人为主的14位评审组成员认真聆听。

   “为便于打分,我们将评审细则分解细化为18项评审内容、几十项评审标准。”刘国英说,评审细则是经过业界人士多次讨论、修改才最终出台的,有较强的指导性。

    为保证申报认定工作的公平、公正,真正产生让人信服的传承人,武夷山市成立了武夷岩茶(大红袍)制作技艺评审委员会,并在评审委员会设立监督组,监督组成员来自纪检、监察、人大和政协等部门,考核过程进行录像留档,以便复审。

   “这次评选按百分制进行,80分入围,最多只能认定6人。若没有一个达到80分的,那就不产生新的传承人,宁缺毋滥。”武夷山市文体局局长、评审委主任林建江表示,从今年的第二批认定开始,以后每隔3年开展的申报认定产生的传承人,都不超过6人。

    武夷岩茶(大红袍)制作技艺是武夷山茶农在漫长的武夷岩茶制作历史过程中,总结创造出的独特制作工艺。在传统工序中,做青和烘焙工艺,变化因素众多,掌控复杂。茶界泰斗陈橼教授曾说:“武夷岩茶制作技术独一无二。”

   “武夷岩茶(大红袍)制作技艺是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要让更多茶人掌握这项传统技艺,确保代代相传。”刘国英说,开展此次评定是鼓励更多武夷山茶人掌握传统制作技艺,对茶叶质量的提高,特别是对传统风格的茶叶质量提高,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让消费者品到更多更好的武夷岩茶。

   “在学习技艺的年轻人当中,女茶人不多见,因为传承这项技艺需要吃苦耐劳。”此次入围的唯一一位80后女茶人季素英说,通过参加评选,增长了见识,学到了很多,对制作水平的提高有很大帮助。

    据了解,此次评审结果将按照程序公示并报市政府批准后,在第八届海峡两岸茶业博览会上公布。


 

本站资讯如无特殊说明,均采编于合作媒体或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刊载此文仅为提供更多信息来宣扬中国茶文化,并不代表本站同意文中的说法或描述,也不构成任何建议。如对本文有任何异议,请联系我们删除。—神州茶网官方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相关规定>0评论

相关阅读:

大红袍武夷岩茶
广告服务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茶网大全  |  关注我们
- 神州茶网(ST26.com | tea26.com) 版权所有 -  闽ICP备09028097-1号  闽ICP备09028097-3号   - 闽公网安备 35058302350668号 - QQ:1378577119  
Copyright   ©2006-2028 w.z.g_stuo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