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扬中国茶文化,助力中国茶产业

神州茶网——茶闻天下

RSS

洛阳牡丹再添新丁 产业未来还需“高山出名茶”

更多 产业要闻 内容  |  2014-10-30  |  牡丹全花茶 牡丹花茶 -东方今报  |   新闻爆料

   神州茶网10月30日 讯: 牡丹之名,千百年来始终与洛阳相伴。花大色艳,观赏最佳;根皮入药,名曰“丹皮”,这是牡丹最常见的两种用途。近年来,牡丹深加工产业链才开始逐渐拉长,牡丹籽油、牡丹精油、牡丹胶囊、牡丹饼等产品层出不穷。

    10月16日,洛阳牡丹深加工产品又添新丁,有完整的花粉、花蕊、花瓣的牡丹全花茶研制成功。此前,用牡丹花瓣制成的牡丹花茶已经虏获了不少人的心,洛阳牡丹红茶也成为河南红茶品牌的新秀。牡丹花茶开发经历了哪些阶段,目前处于什么样的状态,未来牡丹深加工产业链条又将往何处延伸呢?

    牡丹全花茶面世

    白色的花瓣,黄色的花蕊,沁人心脾的芳香,一整朵凤丹白牡丹绽放在玻璃杯中。在10月16日召开的洛阳牡丹全花茶新闻发布会上,“一朵牡丹”惊艳亮相。

   “一朵牡丹”是洛阳众芳牡丹产业集团(以下简称“众芳集团”)董事长杨晓红给研制成功的牡丹全花茶所取的名字,全花茶保持了牡丹的原汁原味,它的面世,填补了牡丹全花制茶的空白,也拉长了牡丹深加工产业的链条。

    2011年之前,杨晓红从事的并不是牡丹产业相关的工作。那一年,杨晓红受邀到贵州一家知名酒厂考察。当地因为酒产业的发展百姓生活富足,这让她也陷入了思考,“一瓶白酒养了贵州,一片茶叶红了信阳”,那么究竟什么能给洛阳老百姓带来福利呢?

   “牡丹”两个字跃入脑海。在杨晓红看来,牡丹与洛阳名气相当,外地人提起洛阳,不会说洛阳的重工业怎样发达,文化怎样厚重,而是张口就说牡丹花。牡丹有众多功用,且在洛阳有着一千余年的栽培史,然而洛阳的牡丹产业却一直没有真正兴盛起来。

    说干就干!杨晓红把自己的全部家当投入到牡丹产业中,在洛阳市伊滨区、偃师市和栾川、嵩县交界的杨山建成了3000多亩的油用牡丹基地。

    紧接着要考虑的问题就是做什么。杨晓红觉得,做洛阳牡丹衍生品的企业有很多,但真正的牡丹产业链很短。众芳集团先后研制出了牡丹籽油、牡丹精油、牡丹胶囊、牡丹面膜等系列产品,牡丹全花茶的研制是杨晓红的有心之作。

    研制3年 牡丹全花入茶

    杨晓红是洛阳牡丹协会副会长,在她看来,洛阳牡丹近年来的主要作用都流于观赏,尽管能在每年四月短短二十余天的花期来洛阳看牡丹的人是少数,但国人对牡丹的喜爱不可小视。

    此外,牡丹花的花粉里含有大量的总黄酮素、氨基酸、植物蛋白、牡丹酚、维E等元素,有调经活血、养血和肝、促进血液循环以及减轻女性生理期疼痛、延缓衰老和更年期等作用。凤丹白牡丹是国家卫生部批准的新资源食品,也是经过认可的、唯一能够食用的牡丹品种。

    怎样将牡丹花的观赏性和药用价值相结合呢?杨晓红想到了将牡丹全花入茶。

    可是将牡丹全花入茶并非易事,杨晓红开始和洛阳市委农村工作委员会的专家们寻找方法进行研制,起初做了无数次实验,均以失败告终,如何保持牡丹原有的形态、颜色、气味是最大的难题。

    一位朋友的一句话点醒了杨晓红:“最原始的就是最好的。”此前,杨晓红一直使用的是现代工艺,机器加工,为了满足口感进行硬性的添加,破坏牡丹花原有的味道,制作出来的产品连她自己都不满意,朋友的话让她转而寻找制牡丹全花茶的古法。

    查阅古籍发现,原来全花茶在隋炀帝时已有,为当时的陆浑名医杨上善所制,后来牡丹全花茶的制作工艺被记载于《陈氏香谱》中,工艺非常复杂。而如今面世的牡丹全花茶经过采、晾、烤、窨等9道工序,全部由人工完成。杨晓红对花形的要求非常高,牡丹花又非常娇嫩,加工过程中只要牡丹花有一点瑕疵都会被淘汰,所以20朵花中可能最终只有1朵能合格。

    今年年初,耗时3年之久的牡丹全花茶研制成功,在4月农业部举办的北京第四届茶博会上,洛阳牡丹全花茶受到欢迎,9月举行的白马寺泰国殿落成典礼上,牡丹全花茶还作为招待海外高僧的名贵禅茶。

    在洛阳牡丹全花茶的新闻发布会上,洛阳市委常委、市农工委书记史秉锐说,洛阳牡丹全花茶是洛阳牡丹产业发展当中的又一个成果,是牡丹深加工产业的一件大事,也是洛阳牡丹产业发展的一件喜事,将进一步丰富牡丹深加工产品的种类。同时,他鼓励相关的企业、科研单位研发更多的牡丹深加工产品。

    牡丹产业链也要“甲天下”

    杨晓红给牡丹全花茶起了个朴素的名字叫“一朵牡丹”,目前众芳集团正在申请商标和专利认证,已获得了食品质量安全QS认证。杨晓红说,茶品便于携带、储藏,既是茶饮,又是艺术品,牡丹全花茶除了功效之外,真正实现了让国人一年四季随时能看牡丹,最让杨晓红高兴的是,洛阳牡丹深加工产业链得到了提升,花农也会随之增收,这是她作为洛阳牡丹协会副会长应尽的一份责任,她希望一朵牡丹能够花开中国,富裕洛阳人民。

    杨晓红算了一笔账,一亩地可栽种4000株牡丹,一株至少开5朵花,一亩地就是2万朵,每朵花按0.2元卖,一亩地花农可以收入4000元,远高于普通农作物的经济效益。有了经济效益,不需要政府的推广,农民就会自觉去种植牡丹,政府和企业要考虑的就是如何把产业链拉长。

    杨晓红说,预计到2025年,将带动洛阳周边县市利用荒山、荒坡、闲余地块,大力推广油用牡丹(即用于牡丹深加工的、非观赏性牡丹)种植,采取“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模式,并争取达到10万亩,这将为农民带来巨大的收益。在4月举办的茶博会后,不断有北京、上海、广州等地的企业找上门来。众芳集团现在正在全国招商加盟,并计划推出会员制的营销模式,采取积分方式,消费达到一定积分还有对应的折扣。

    杨晓红一直想做一个真正的牡丹品牌,如今的牡丹产品太多,但还仅处于旅游市场的阶段,高端的牡丹品牌缺少,深加工产业链条上没有拳头企业,除了要在观赏上“甲天下”之外,产业链上也要有“甲天下”的牌子才行。

   “牡丹花茶创始人”用6年研制出首批花茶

    牡丹全花茶只是牡丹花入茶的一个新探索,说牡丹花茶的发展,还得从被洛阳市委农工委称为“牡丹花茶创始人”的詹建国说起,丹凤牡丹(即凤丹牡丹)能成为国家新资源食品,也是他的功劳。

    詹建国和牡丹打了20余年交道,在部队时他负责的就是绿化和环保,也有牡丹园,他负责种植管理,其间加入了河南省牡丹芍药协会和洛阳市牡丹芍药协会。詹建国是浙江人,懂点茶叶工艺,菊花、玫瑰都能做花茶,牡丹也有良好的功效,何不试着开发牡丹花茶?

    有想法容易,实际操作起来却有很多问题,毕竟做花茶和做茶的工艺还是有很大差别的。詹建国成立的洛阳祥和牡丹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祥和牡丹”)现在所销售的牡丹花茶,是他用了六年时间研制成功的。

    在祥和牡丹开在涧西区的一家品牌形象店里,詹建国展示了最早制成的牡丹花茶的形态,玻璃盅里盛放着一根根微微泛着粉红的茶丝,每一根都是由一整片凤丹牡丹花瓣搓制而成。

    牡丹花瓣含有大量水分,还要再卷成丝,难度特别大,烘烤的过程中温度高了就焦了,温度低了水分又脱不掉。从2000年开始研制牡丹花茶,詹建国昼夜都想着方案,甚至把中国农业部茶叶研究所的工程师都请过来做茶,反反复复不知做了多少次实验。

    2004年因为问题困扰,詹建国在这一年都没有搞研发,到2005年又进行尝试,还是失败。一直到了2006年年初,詹建国想出了方案,一试便成功,当即报了专利,年底就盖了厂房,在2007年开始进行生产。

    一杯花茶 “红”了洛阳

    2011年,是对洛阳牡丹花茶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当年11月18日,也必将记入洛阳市茶叶发展的历史。这一天,国内红茶中研发成功的首个花茶——洛阳牡丹红茶亮相,詹建国就是洛阳牡丹红茶的研发人之一。

    与牡丹花茶研发的艰难程度相比,牡丹红茶的研发看上去相对容易,因为它的面世仅仅用了70天。追溯牡丹红茶的开发渊源,不能不提两件事:原河南省委书记卢展工对信阳乃至整个河南省红茶发展的点题之笔和省政府颁布的《茶产业发展规划(2011~2020年)》,规划中说,洛阳市西南山区被列入茶叶生产加工带。

    洛阳并无茶树种植的传统,但是洛阳市牡丹红茶协会在实地调研中,在嵩县白河等地发现了一些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留下来的零星茶树,长势还不错,产出的茶叶也不错,嵩县、栾川为代表的洛阳南部浅山区有大量丘陵坡地,是生产有机农产品的理想场所,这也成为洛阳市西南山区被列入茶叶生产加工带的科学依据。

    作为牡丹花茶研制的始发地,祥和牡丹在2011年9月9日接到了洛阳市委、市政府指定研发牡丹红茶的任务,詹建国和洛阳的牡丹专家以及福建武夷山的茶叶专家经过两个月的潜心研究,联合攻关,研制出牡丹红茶。詹建国从事牡丹花茶研究十余年,经历了很多挫折,也正因如此,他深切体会到政府在研发牡丹红茶中的作用。

    牡丹花入茶也并不是牡丹红茶的特例,此前詹建国还研发有牡丹花龙井、观音、毛尖等茶,他还将牡丹花茶丝进行捆扎,使其在杯中冲开时呈现出一朵牡丹花的形态。去年詹建国申报了10个国家专利,今年又申报了9个,目前都正在审批中,基本涵盖了牡丹系列相关产业的开发。(本文转自“”)

    发展十余年 仍处于艰难状态

    产品研发成功,那么市场又如何呢?詹建国说,去年和今年的销量已经有了提升,但还没有达到他预想的效果,已经有很多人接受了牡丹花茶,但并不是人人都知道,现在的牡丹红茶还处于礼品的状态,消费者的意识还没有提升。可以说,目前还处于艰难的状态。

    2007年4月开始生产之后,直到年底詹建国的牡丹花茶总共卖了8万元,第二年的销售额也只有24万,那是最难的两年。经过7年的发展,如今祥和牡丹拥有五个店面,每个店面每年销售额可达四五十万元,开发的产品有三四十种,有130余家超市售有祥和牡丹的产品,目前主要的市场是洛阳、郑州和山东菏泽。

    以洛阳祥和牡丹科技有限公司目前的实力,想做到几千万的营业额,詹建国说并不难,但生产规模要提升就要有投入,现在的生产设备都是詹建国自己研发的,每年的生产能力只有2000余斤,需要1000余亩的用花量,要扩大生产规模现有的设备都得淘汰。要提升就得提升产能和品质,只有生产设备都达到半自动化的程度,才能实现产品的标准化,现在的成产还是靠经验掌握品质,这样的产品其实是不规范的。一定要有标准化的生产工艺,才能打造标准化的产品,企业才能做大做强。

    牡丹花茶卖的是地方特色,还有功效和其中蕴含的文化。推出一个新产品很容易,但能不能推介好、销售好,很难。詹建国觉得,无论在哪个时期,销售好的前提是要有好的产品。

    计划开发新的牡丹产品

    詹建国说,一直到去年年底,全国只有祥和牡丹一家在做真正的牡丹花茶产品。市面上也出现过其他牡丹花茶,比如有把芍药的花蕾采摘加工当做牡丹花茶的,也有把花瓣采摘回去,晒到半干时进行揉搓,简单制成牡丹花茶的,这些产品的出现,无疑对真正的牡丹花茶产品形成了冲击。

    考虑到未来的发展,这位“牡丹花茶创始人”却并不认为花茶会是祥和牡丹今后的主打产品,在祥和牡丹的品牌形象店里,还卖有牡丹枕头、牡丹精油、牡丹化妆品等等,詹建国还试着把四月盛开的牡丹通过特殊处理,制成完完整整的干花进行销售。

    下一步詹建国准备开发牡丹茶点,之前他做过牡丹月饼在店面卖,销售出去之后有企业主动找上门来谈代加工,这给了他很大的信心。他计划做的牡丹茶点,馅料里牡丹鲜花瓣至少会含45%,保留牡丹花瓣原汁原味的味道。并且要做就做糕点里面的中高端产品,绝对不做低端,因为一旦品质差了,消费者觉得不好吃,就绝对不会再买了。做中高端就是为了保证质量,在这一前提下树立自己的品牌形象。

    尴尬的食品认证之路

    牡丹花茶的发展一路坎坷,企业在发展牡丹深加工产业时,不仅要面对艰难的研发过程,还要面对食品认证等诸多尴尬。

    在2006年,詹建国研制的牡丹花茶是全国食品领域第一个牡丹深加工产品。那时国家关于新食品原料的认定权限下放到省一级卫生部门,詹建国把牡丹花茶拿到河南省卫生厅,经过专家的评审签字,最终获批河南省“豫卫食字”,这一批文就相当于“生产许可证”。后来因政策变化,詹建国又到相关部门更换了食品生产许可证,现在想想,那时的“合法”其实是属于“合理不合法”。

    为了使牡丹花茶真正“合法”,詹建国向国家卫计委申报凤丹牡丹花为国家新资源食品。经过对40余种物质的检测、对致癌物质的检测以及三个月的白鼠喂养,整个申报过程用了两年多的时间。因为地域叫法的差异,在申报时,凤丹牡丹花被更名为丹凤牡丹花,直到去年年底,丹凤牡丹花才正式成为新资源食品。

    因为申报过程耗时长,需要近百万元的经费,詹建国觉得暂时很难再有企业去申报新的牡丹花品种为国家新资源食品,并且在洛阳,凤丹牡丹有较大的种植面积,为牡丹深加工产品奠定了基础,短期应该不会有企业再去申报别的品种。

    洛阳市委农工委副书记、洛阳牡丹协会常务副会长焦封喜介绍,目前洛阳市牡丹种植面积有12万亩,主要集中在洛阳市伊滨区、孟津县、洛宁县、嵩县、栾川县等地,品种多为凤丹牡丹,牡丹深加工产品已经形成牡丹食用油、牡丹食品、牡丹饮品、牡丹精油、牡丹保健品、牡丹化妆品6大类200多个品种。

    花茶产业需要品质来呵护

    牡丹花茶新产品不断面世,给牡丹深加工产业注入活力的同时,也带来一些问题。河南科技大学农学院教授、洛阳市牡丹生物学重点实验室主任史国安教授对牡丹精深加工深有研究,他也说出了自己的看法。

   “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当爱迪生。”这句话听上去好像是在给洛阳牡丹花茶泼冷水,但实际上却隐含着史国安对牡丹花茶发展的关心和担忧。

    史国安最担心的就是牡丹深加工产业会大起大落,尤其是牡丹花茶,因为病从口入,入口的产品更应该小心再小心,牡丹花茶刚刚起步,还非常脆弱,稍有不慎,可能会对整个行业产生致命的打击。

    詹建国给记者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三年前,一位顾客在武汉市买了牡丹花蕾茶,回去掰开后,发现里面发霉了,他就将此事发布在网上,当时引起了一定的影响。詹建国说,他相信会有发霉的现象产生,因为花瓣里面有糖分,见空气就容易回潮,回潮就会发霉,所以牡丹花茶全部要在密闭状态下储存。

    史国安认为,当前牡丹花茶要发展,必须要有更精细的加工,多进行实验,尽量考虑周全。如今洛阳做牡丹花茶的企业不下十家,但是牡丹花茶不像南方的茶叶那样,已经受到社会的普遍认可,牡丹花茶不能急于求成,要给大众一个接受的过程。

    如今市面上销售的牡丹花茶五花八门,詹建国觉得这种现象也是正常的,因为牡丹产业刚开始萌芽,很多人都在积极创新,想找出牡丹的系列产品,好与洛阳的牡丹产业相链接。但在这种情况下,一旦有产品出现问题,不单单会影响一家企业,更会引起牡丹整体深加工产业出现系列问题,导致消费者对牡丹产品不信任,所以没有食品安全就谈不上品牌的树立。

    产业发展要有明确分工

    如今在洛阳从事牡丹花茶生产加工的企业有十余家,还有一些从事牡丹深加工产业的企业,总体而言,这些企业规模都不大。用焦封喜的话说,洛阳的牡丹深加工产业还处于初级阶段,没有形成像样的品牌,以前都是作为药材来开发,2011年才有牡丹籽油,牡丹其他价值的开发也只是近五年才开始发展,目前整个产业还处于持续研发的状态。

    史国安说,在牡丹深加工产业中,应该有明确的分工,科研院所负责研发,企业负责开发市场进行销售,政府从政策上进行引导,同时加强相关监管。而目前牡丹花茶的研发加工主要还是企业在做,政府在政策上有所倾斜。科研机构还停留在对产品种植的研究上,没有深加工方面的专门研究机构,企业遇到研发问题还需要自己去请专家协助解决。企业目前是研发主体,但很多企业都没有储备相关的研发人才,走的甚至是违背科学的道路,这也是企业需要直面的一个问题。

    洛阳市委常委、市农工委书记史秉锐在洛阳牡丹全花茶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洛阳市将继续支持和鼓励科研单位、企业研发出更多的适销对路的牡丹加工产品,相关部门也要为牡丹种植、加工企业做好服务,给予实实在在的支持。

    处于初级阶段的牡丹深加工产业目前最需要做什么?焦封喜说,从政府层面上说,还是希望多一些规模化、品牌化的企业,但目前最需要的还是规模,现在企业的规模都很小,因为规模的限制都处于起步阶段。目前市场上的牡丹花茶价格都比较贵,也是受规模的影响,一旦规模上去,工艺更优化,价格就会相应下降。

    规模化的生产首先要有规模化的种植,为了鼓励牡丹的种植,洛阳市政府给予连片种植200亩以上的,按照每亩600元连补3年。此外,对于规模生产的企业给予政府贴息补贴,新产品研发成功还有一定的政府奖励。

    企业做大做强要靠股份制改造

    那么,从事牡丹深加工产业的企业,又该如何壮大实力,做大做强呢?杨晓红觉得,从事牡丹深加工产业的企业一定不可以单打独斗,要抱团发展,不可以杂乱无章的。别人都担心研发出一款产品有人会“跟风”,杨晓红喜欢有人“跟风”,她宁愿做一个先驱者,只要后期能有人把洛阳牡丹花茶真正打出去,现在的努力也都是值得的。

    詹建国的观点类似,牡丹深加工产业要发展好,不能单枪匹马,必须搞联盟,强强联合,有技术的出技术,有资金的出资金,不走这条路谁也不可能做大做强。此外,同行之间一定不能恶意竞争,这会造成很多品牌宣传的浪费,导致越来越多的企业不愿意搞宣传,导致洛阳牡丹花茶很难打开知名度。詹建国今年53岁了,如今他考虑的已经不仅仅是牡丹花茶新产品的研发问题,还有他退休后企业该如何发展的问题。两年前他就和洛阳市牡丹开发管理办公室的负责人交流,既然很多人都愿意做牡丹产业,那就考虑实行股份制改造,他把自己的企业和技术都拿出来,由股东入股,做一个集团公司,聘请总经理,用现代公司的经营模式来做,他愿意把有限的技术都留给企业。现在很多企业都是个人单打独斗,一旦没人接班学习技术,企业就会回到原点,进行股份制改造是不让企业回到原点的有效方式。要对产品进行有效开发,企业经营理念、生产程序都要规范。

    焦封喜觉得,牡丹花茶的开发要有技术和品牌,要用信誉去占领市场,这是政府引导的主要方面。此外就是做好对企业和产品的推介,组织新闻发布会,组织牡丹产品参展参赛,搞好媒体宣传,但最终还是要靠企业去闯市场,更需要靠市场效益来带动。

    牡丹籽油是未来产业发展方向

    就牡丹花茶而言,主要有三个方面:全花茶、花瓣茶和花蕊茶,这是牡丹花制茶的三种表现形式,已经小有名气的洛阳牡丹红茶也是花瓣茶的一种,虽然牡丹花茶的市场很叫好,但是牡丹花茶只是牡丹深加工产业的一个方面。焦封喜说,牡丹花茶并不算真正意义的终端产品,只是个粗加工产品,终端产品主要是牡丹籽油和牡丹精油,精油是从花瓣里提炼出来的,籽油是由牡丹籽加工的,是一种具有极高营养价值的食用油。

    牡丹花瓣除了可以入茶之外,主要的加工方向是用于牡丹精油的提取,牡丹精油富含多种人体需要的氨基酸和微量元素。它能有效清除氧自由基抑制皮肤色素形成、除皱、减少皮肤色斑,改善血液微循环,清除皮肤毒素,改善干燥皮肤和收缩毛孔,使皮肤光滑、有弹性。牡丹精油是天然的植物荷尔蒙,能够平衡女性体内荷尔蒙分泌。目前牡丹花瓣最主要的用途就是用于牡丹精油和牡丹化妆品的开发,并且牡丹花瓣的采摘不会影响牡丹结籽,史国安说,盛花期牡丹花瓣被采摘下来可以用于做茶做精油,通过人工干预不会影响后期牡丹籽的产量。

    现在洛阳市正在伊滨区规划建设牡丹深加工产业集聚区,已经有五六家大的牡丹深加工企业准备入驻。到2020年,规划牡丹种植面积将达到100万亩,能达到5万吨籽油的生产规模,并且牡丹籽的产油量比花生和大豆要高,生长5年以上的牡丹,一亩地至少可产300公斤牡丹籽,可至少加工100斤牡丹籽油,一公斤牡丹籽的市场价在20元至40元不等,所以一亩牡丹的收入远高于其他经济作物。

    牡丹花茶要走“高山出名茶”之路

    虽然花茶并不是牡丹深加工产业的主打牌,但其中也蕴含着极大的潜力。史国安建议洛阳牡丹花茶要学习福建武夷山“高山云雾出名茶”的思路,选择一些远离污染源、环境好、温差大的高山建设原料基地,走高端产品的道路,将洛阳牡丹花茶的名气在市场上打响。最重要的是,洛阳牡丹花茶要继续在品质上多下功夫,史国安觉得,现有的牡丹花茶生产企业,要着力对加工工艺进行改进,减少对营养成分的破坏,并且要真正深入进去对花进行研究,找出究竟哪些品牌更适合做茶,因为做花茶应该选一些味道比较香的花,而凤丹牡丹的香味是比较少的,有一些牡丹比如赵粉牡丹,很多花农在地里干活渴了,直接揪下花瓣就能吃。要做好牡丹花茶,必须要有理论支撑。

    此外还要打好文化牌,牡丹花茶本身的卖点除了功效之外,文化也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企业要注重挖掘文化内涵。并且还可以发展一些具有牡丹特色的旅游项目,比如让游客体验牡丹花茶采茶、制茶的流程,也不失为一种很好的方式。焦封喜说,牡丹深加工产业和种植也是相辅相成的,未来也都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来不断探索,拉长产业链条,促进农业结构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真正成为最具洛阳特色的农业支柱产业。


 

本站资讯如无特殊说明,均采编于合作媒体或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刊载此文仅为提供更多信息来宣扬中国茶文化,并不代表本站同意文中的说法或描述,也不构成任何建议。如对本文有任何异议,请联系我们删除。—神州茶网官方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相关规定>0评论
广告服务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茶网大全  |  关注我们
- 神州茶网(ST26.com | tea26.com) 版权所有 -  闽ICP备09028097-1号  闽ICP备09028097-3号   - 闽公网安备 35058302350668号 - QQ:1378577119  
Copyright   ©2006-2028 w.z.g_stuo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