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扬中国茶文化,助力中国茶产业

神州茶网——茶闻天下

RSS

凤冈湄潭试解茶产业三大难题,探索黔茶崛起之路

更多 产业要闻 内容  |  2014-12-01  |  贵州日报  |   新闻爆料

    原题《凤冈湄潭试解黔茶三题》

    神州茶网12月1日 讯:近年来,贵州茶产业发展迅猛,至2013年底,贵州茶园面积达611万亩,成为全国茶园冠军。

  专家认为,虽然贵州拥有全国最多的茶园,具备了从茶园冠军省成长为茶业强省的潜力,但小荷才露尖尖角,要梦想成真,还需认真贯彻落实好《贵州省茶产业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回答好如何提高茶园建设质量、怎样打造茶品牌,以及如何高效开发利用茶园资源三道题。

  眼下正是“茶闲”时节,凤冈县永安镇田坝村茶农周中举每天都要到自家的茶园里除草修枝,做一些基础维护。

  “好茶才卖得了好价,不精心照顾,哪来的好茶?”他说。

  体会到“好茶好价”的周中举还知道,“品牌叫得响,茶叶销路广”。

  因为“名号”不响亮,田坝茶在上世纪90年代被江浙茶商低价抢购。

  凤冈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打响了品牌“攻坚战”,其发展历程,亦是贵州茶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贵州茶产业发展迅猛,至2013年底,贵州茶园面积达611万亩,成为全国茶园冠军省,比长期占据龙头的云南省多25万亩。

  但是,当年的茶业产值,贵州刚跨百亿元,排全国第四位,比排名第一的福建差80亿元,茶园面积只有275万亩的浙江则为131亿元,同样高于贵州。

  显然,贵州要实现从茶园冠军到茶业强省的转变,须回答好如何提高茶园建设质量、怎样打造茶品牌,以及如何高效开发利用茶园资源三道题。

  在此,同样饱受“品牌弱势”之苦的凤冈与湄潭茶产业发展实践,为探索黔茶崛起之路提供了宝贵经验。

   一题

    如何提高茶园建设质量?

    回答:建设有机茶园

  9月底,凤冈县田坝村茶农尹学江以每斤7元的单价,卖掉今年最后一批茶青,去年,他家茶青每斤仅为2元。

  价格提高,源自有机。

  作为全省著名的茶叶专业村,整个田坝村有2.7万余亩茶园,其中1.8万亩获有机产品认证,农民人均年收入8000多元,95%来自茶叶。

  这一切,贵茶公司和“连帮”林茶农民专业合作社功不可没。

  11月22日,在贵茶公司位于田坝村的茶园,工人正挥锄锄掉茶垄间的杂草,边上,锄掉的杂草堆得老高。

  因为产品主要销往国外,公司对茶园管护要求很高——施用菜油饼等有机肥、喷洒生物农药,配上粘黄板、杀虫灯辅以物理杀虫,重金属、农药残留等指标不超过欧盟制定的标准……

  “有机茶叶外形较‘瘦’,产量也不高,当地茶农开始很不理解,但是看到购买有机茶的商家越来越多,价格也高,才觉得种有机茶是有好处的。”凤冈县茶叶产业发展中心副主任安清说。

  贵茶公司生产的“绿宝石”茶每斤价格100元,而当地茶企同期用普通茶园茶青制成的大宗茶,每斤仅售20元。

  自此,在贵茶公司的引领示范下,得到有机茶实惠的田坝村茶农,开始自觉按有机标准管理茶园。

  在田坝茶园有机化进程中,“连帮”林茶农民专业合作社亦是“主角”。

  “连帮”合作社成立于2013年10月,吸纳了村中57家茶企、21家大户、2000户茶农,拥有茶园2.5万亩。

  合作社要求入社茶企、茶农施沼液、油饼等有机肥,用人工除草,禁止施用催芽素、化肥、草甘灵等,这样一来,每亩茶园每年的管理成本增加了700元。但合作社通过补贴和整体购买肥料、农药的方式,使茶农能低价购买到生物农药、有机肥,降低茶农负担。

  今年,合作社统一购买了1300吨有机肥,团购价每袋比市场价便宜25元,加上合作社每袋补贴10元,共为茶企、茶农节约几百万元。

  合作社还成立有机督查队,每天开着宣传车在茶区巡回宣传、监督。一年来,督查队按照村规民约和合作社章程,查处5起滥施化肥和除草剂的行为。

  为防治病虫害,除统一安置杀虫灯、粘黄板用物理方式杀虫以外,合作社还租用飞机统一喷洒有机农药。

  “虽然管理成本提高了,但往年独芽春茶采摘期只有20天,现在延至两个月,每斤价格也从60元增至85元,每亩茶园每年光茶青就增收2000元。”尹学江切身感受到有机茶带来的实惠。

  尹家于2003年种植15亩茶园,4年前开始按有机标准管理茶园,今年茶青毛收入超过20万元。

  合作社向茶农发放有机茶园卡,标明各户有机茶园亩数,茶青必须持卡交易。今年,当地有机独芽、一芽一叶茶青比普通同类茶青价格每斤高15至20元,茶农有机茶园亩均茶青收入8000元。

  如今,全国的茶商主动到田坝村增加茶叶订单,南京、山东的茶商还预交100万元订金专营凤冈有机茶。

  今年,合作社春茶批发价每斤平均比去年高80元以上,实现茶叶生产总产值2.275亿元,亩产量、茶叶单价都明显提升,总产值较去年增加20%以上。

  “田坝茶产业能迅速壮大,关键在于以质取胜。如果不按有机标准管理茶园,田坝的质量优势将不复存在。”合作社发起人、露芽春茶业公司董事长周咪说。

  凤冈县在全县推广田坝经验,该县193家茶企正向有机茶园转变。

   二题

    怎样打造茶品牌?

    回答:龙头企业带动

  凤冈县琊川镇福人茶业公司负责人胡涛愁容满面:今年茶叶不仅销售不好,单价也比当地老茶企低得多。

  凤冈县峰岩镇茶叶大户刘建伦却满脸喜色:“这几年做茶叶,赚得不少。”

  两家茶园相距不远,又都是同一年开始种茶,为什么会一家愁一家喜呢?

  没有自主品牌的福人公司,单枪匹马闯市场,因为入行不久,没有稳定的销售渠道及一定数量的客户群,遭遇销售难问题,并不意外。

  刘建伦则不同,茶园刚投产,他就和贵茶公司签订了合作协议,茶园按有机标准管理,茶青收购、工人工资都由公司垫付,5月前的茶叶生产“绿宝石”,5月后的茶叶加工成“红宝石”,全部交公司统一销售。

  “我只负责生产和管理,不担心周转资金、销路。”刘建伦告诉记者,虽然卖给公司的茶叶价格不如凤冈锌硒名优茶价格高,但茶叶资源却全部利用起来,每亩茶园年产值近万元。

  有大企业护航、搭乘品牌快车,“傍上大树”的刘建伦,不发财都不行。

  福人公司遭遇的尴尬,同样存在于整个贵州茶产业——据国家农业部统计,2013年,贵州干毛茶吨价7.7万元,浙江为8.4万元,江苏为16.4万元,山东为18万元……而造成这一状况的原因,主要在于缺乏强有力的茶品牌带动。

  在百度上搜索中国名茶排行榜,贵州茶叶还未进入前十名。

  为此,2007年,贵州省决定加快茶产业发展后,加快了茶品牌打造进程,先后开展了“贵州十大名茶”、“贵州五大名茶”、“贵州三大名茶”评选,每年都组织茶企到北上广等大城市举办黔茶品鉴会、展销会,《贵州省茶产业提升三年行动计划》更是提出举全省之力把“三绿一红”打造成全国知名茶品牌。

  如今,都匀毛尖、绿宝石、湄潭翠芽、遵义红“三绿一红”黔茶品牌已被全国消费者所熟知,正引领黔茶打响自主品牌,走向国内外市场,带领广大茶企、茶农增收致富,这让福人这样的新茶企看到了做大做强的希望。

  胡涛说:“我们公司已与贵茶公司达成新建‘绿宝石’生产线的意向,以后不再担心加工和销售。”

   三题

    如何高效开发利用茶园资源?

    回答:茶旅一体化

  凤冈县琊川镇福人茶业公司有637亩茶园,进入第4个采摘年头,但今年只生产5000斤春茶,年产值仅100多万元,除去茶园管理、采摘、加工等成本,所剩无几……

  这种茶园资源利用率低的现象在贵州省新茶区极为普遍。

  现在,贵州省很多茶园已进入冬管期,但记者在湄潭、凤冈却发现,茶农还在采茶青,茶叶加工厂还转个不停。

  在湄潭,茶资源利用率就很高。该县培育并引进企业开发了绿茶、红茶、黑茶、茶多酚、茶籽油、茶酒、茶树花等茶产品,茶园效益显著提升。

  2013年,该县茶叶产值达21.1亿元,茶产业综合收入则超过40亿元,成为全国茶产品最为丰富、茶资源利用率最高的县之一。

  湄潭、凤冈两县更是充分利用了茶区生态资源,走茶旅一体化道路。

  湄潭县兴隆镇龙凤村有5736亩茶园,前几年,县里整合项目资金,重点改善茶区公路、住房等基础设施后,来村里采茶、制茶的人日益增多。

  村里趁势成立了旅游公司,鼓励村民开设农家乐,推出体验式采茶、制茶等旅游项目,日均接待游客上百人。

  在茶乡旅游的带动下,龙凤村茶叶销路广、单价高,每斤茶青价格比邻村高三四块,每亩茶园多收入上千元,每天外来采茶工人超过300人。

  目前,村里正规划建设花海景观、湿地公园,编排乡土节目,推动茶乡旅游。

  湄江镇核桃坝村芸香茶庄原来主要加工和销售茶叶,从去年初开始经营宾馆,中旅集团每周都要发团到核桃坝的茶园,体验茶乡风情,每月餐饮收入20多万元,50间客房月收入10多万元。

  茶庄老板娘陈坤梅告诉记者,游客多了,茶叶也好卖了,她家1500多亩茶园基地,加上收购茶农的茶青,年茶叶产值3000多万元。

  “湄潭的茶旅一体化能快速兴起,与湄潭丰富的茶园资源、深厚的茶文化,以及政府在基础设施的改善、对茶农的培训分不开。”县旅游局副局长张洪湄说,湄潭茶乡村村柏油路,房前花草香。

  去年,湄潭县旅游收入6.86亿元,旅游接待147万人次,其中茶乡旅游接待约96万人次、收入4.33亿元,茶园已成为该县的主要旅游资源。

  茶乡旅游的良好效益,让湄潭人告别小打小闹走向企业化经营。

  永兴镇的万亩茶海已引进以晴集团投资10亿元,打造中国最大的茶海旅游,有望明年清明前完善五星级酒店、观海楼、风情一条街、水上高尔夫等项目。

  同时,该县相关部门正扶持当地茶企开发红茶、茶多酚食品、糕点、茶枕、茶饮料等茶旅游产品。

  他们围绕乡村休闲养生游,招商引资在茶乡建10家乡村宾馆,现在,“一海”(永兴镇中国茶海)、“一山”(象山茶文化景区)、“一壶”(天下第一壶茶文化公园)、“一馆”(省茶文化生态博物馆)、“一城”(中国茶城)、“一村”(核桃坝村)的茶文化旅游产品格局已经成型,并推出了6条茶旅一体化精品线路。

  “湄潭有48万亩茶园,茶资源都用活了,湄潭人想不富都难。”湄潭县茶业局副局长罗章自豪地说。


 

本站资讯如无特殊说明,均采编于合作媒体或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刊载此文仅为提供更多信息来宣扬中国茶文化,并不代表本站同意文中的说法或描述,也不构成任何建议。如对本文有任何异议,请联系我们删除。—神州茶网官方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相关规定>0评论

相关阅读:

黔茶茶产业凤冈
广告服务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茶网大全  |  关注我们
- 神州茶网(ST26.com | tea26.com) 版权所有 -  闽ICP备09028097-1号  闽ICP备09028097-3号   - 闽公网安备 35058302350668号 - QQ:1378577119  
Copyright   ©2006-2028 w.z.g_stuo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