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扬中国茶文化,助力中国茶产业

神州茶网——茶闻天下

RSS

浙江省农业厅茶叶专家毛祖法:以茶为媒写人生

更多 产业要闻 内容  |  2014-12-15  |  今日桐庐  |   新闻爆料

    原题《以茶为媒的精彩人生》

    神州茶网12月15日 讯:毛祖法,浙江省农业厅茶叶领域首席专家,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客座研究员、浙江大学兼职教授、中国茶叶学会副理事长,曾获得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一等奖、农业部科技进步三等奖、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奖项,先后被评为全国农业引智先进工作者、浙江省优秀科技工作者、浙江省有突出贡献中青专家等,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一)

  即便寒冷冬日,湛蓝的天、澄清的水、鲜活的绿,依然将百江镇奇源村装点得生机勃勃。

  纵然山水相隔,承载着浓浓乡愁的绿水青山,依然让在此出生、在此长大的毛祖法魂牵梦绕。

  一枝一叶总关情,游子心、思乡情该从何说起?不妨从他最熟悉的茶说起,虽然那时的他并未意识到自己与茶之间的不解之缘。

  潇洒桐庐郡,春山半是茶。独特的山水禀赋与良好的生态优势,让深山里的奇源村茶香四溢。那时,村里家家户户都有几亩茶,每到清明节前后,茶山上更是热闹不已。让众多采茶人意想不到的是,毛祖法的采茶功夫了得,手法之巧妙与速度之快紧密结合,这也让他常被邻居们夸赞手巧。

  正因如此,干活效率一高,“业余时间”就多了。他就把挤出来的时间花在了学习上。再如水稻插秧,瘦瘦高高的他一天完成一亩地的插秧任务不在话下。每次干农活,他都又快又好地完成任务,然后拿着书,躲到一棵树底下,津津有味地看起书来。

  这不仅是他的自我严格要求,也是家人的共同心声。毛祖法有七个兄弟姐妹,他排行老三,主要靠着父亲一人支撑整个家庭。虽然家境贫寒,但父母思想开明,一直鼓励引导孩子多读书、读好书。

  白天忙着干农活,晚上忙着看书——这几乎成了毛祖法的常态生活。夜幕降临后,他常常坐在床上看书,这一看就到深夜。有好几次,电灯突然灭了,让毛祖法奇怪不已。原来,奶奶以为孙子睡着后忘了关灯呢。

  都说书山有路勤为径,利用业余时间学习正是一个写照,这在毛祖法身上有更生动的体现。在偏远山区,小学离毛祖法家约有4公里路,用路远且艰来形容再贴切不过。上学路上,他光着小脚丫,“啪嗒啪嗒”地走着,风雨无阻。而到了冬天,一双鞋子让他倍感高兴,也加倍珍惜。

  家里的支持,加上自身努力,让毛祖法的成绩始终名列前茅。不仅如此,毛祖法还喜欢助人为乐。先且不说同学、村里人等熟人,就算是路上遇到的陌生人,只要对方有难处,他便会主动上前,力所能及地帮助对方。品学兼优的他成了“班长”的热门人选,从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这个头衔伴着他走过了那一段青葱岁月。

  但与此同时,家里也需要个帮手,逐渐长大的毛祖法也面临着退学的危险。正因如此,学校老师时常到毛祖法家中当说客,动员家人一定要让他把书读下去。在老师眼中,这孩子将来肯定有出息。

  毛祖法没有辜负老师和长辈的期望,不但学习好,而且懂事。升初中后,毛祖法开始了住校生活。每到周六,他就快马加鞭地赶回家中,干的第一件事不是坐下来好好休息,也不是找同村的小伙伴玩,而是带上农具到地里帮父母干农活。他会一大早去山上砍个几十公斤的柴火,或剥些树皮,再背到百江镇上的收购站卖钱。等回学校时,一周的伙食费就有了。而这也是他每周必做的“功课”。这不但减轻了家里的负担,而且也锤炼了毛祖法。

  (二)

  1971年,毛祖法高中毕业后,留在家里务农。在帮忙挑起家庭重担的同时,他并未放弃学习,时常找些各类书籍来看。一年之后,县里举办了一次教师培训班,大山深处的毛祖法被公社领导推荐去学习,便报名参加了。优异的表现,让他脱颖而出,获得了走上“三尺讲台”的机会。

  他本打算去百江中学当老师,但当时奇源村书记舍不得他。原来,在村里办初中是全村人的期盼,书记早就盯上了文化底子好的毛祖法。这次培训后,他则下定决心,“硬拉”毛祖法到村里的初中当老师。这对于毛祖法来说,也是一件好事。之后,毛祖法便安心留在家乡当起了老师。在与孩子们的朝夕相处中,在一声声“毛老师”的呼喊声中,毛祖法的生活愈发充实了。

  除了日常的教学工作以外,毛祖法还有个主要任务——在“双抢”时节出简报。其他人在田里挥汗如雨,而他同样一刻也不放松。毕竟一个人每天出一张报纸可不是件容易的事。那时,毛祖法的常规工作就是每天起早摸黑,将各个生产队统计进度与当天发生的好人好事以简报形式最快速度地呈现在大家面前。

  当时村里有6支生产队,“一圈”跑下来,常常已是中午。随便扒口饭,他又接着写稿、设计插图和版面、送审,印刷……待忙完,一个下午又过去了。吃完晚饭,他又化身为“邮递员”,将印好的简报送到各个生产队。“这对自己来说,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毛祖法回忆说,“当我把简报送到大家的手里,或是念给大家听的时候,心里也是蛮高兴的。”

  都说“好汉不挣六月钿”,但是,不经历“双抢”,就不能感受到劳动的伟大和崇高,不会深刻理解“粒粒皆辛苦”的涵义。如今,毛祖法为自己曾经有过这份经历而感到自豪。但不可否认,在当时的毛祖法心中,走出大山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始终是他的心愿。

  1977年,高考恢复。

  一场涉及当年570万年轻人命运的决策,如同地下滚热的岩浆,在平静的地表下奔涌翻腾。从城市到农村,中学课本被抢购一空,走村串户借书者有之、抄书者有之,求知学习蔚然成风。正是这项决策,直接影响到包括毛祖法在内的千千万万的年轻人的人生走向。

  那时的高考分为初试与复试。在初试那天,毛祖法早早来到考点百江中学。然而,眼前的情景却让他着实吓了一跳——硕大的操场已经被考生挤得水泄不通。“虽说早已料到考试的人不会少,但他没想到会有这么多人。都是热血青年啊!”30多年后,当毛祖法再次回想起这段历史时,心底依然萌生出股股暖意。对未来的美好期盼、对自身实力的自信,让毛祖法下定决心:绝不能错过这个机会。

  果不其然,初试、复试的成绩先后出炉,毛祖法心里悬着的石头落地了。但同时,他也面临着填报志愿的两难选择:选中专,还是选大学。他求助当初的老师——胡老师。“你填什么中专,填大学!”胡老师一拍桌子,道出心里话。

  “好,那就填大学!”胡老师的话给了毛祖法很大的信心。不过,因为当时信息闭塞,毛祖法对各地大学情况并不熟悉,除了知道清华、北大、浙大等知名大学,其它学校所知甚少。几经思索,他在志愿栏中打上了服从分配的勾。不久后,好消息传来,毛祖法被浙江农业大学茶学专业录取,成为当时在百江中学考点参加考试的考生中唯一一个通过考上大学的考生。

  (三)

  1978年三月,毛祖法开始了他的大学生活。这是他第一次远离家乡。

  刚进入校园,一连串的新鲜事让他始料不及。比如,年纪最小的同学还不到20岁,最大的连孩子都已经上小学3年级了。虽然年龄跨度大,但大家努力的劲头却是一样的。

  毛祖法和其他同学一样,基本没有什么交际或者娱乐活动,基本是书不离手。学校晚上9点熄灯,一些同学拿着书去路灯下看,一些同学打着手电在被窝里看,一个个都埋头苦读。

  和毛祖法一样,不少学子的家庭情况并不乐观。好在高考政策的配置制度发挥了重要作用——助学金给莘莘学子解决了后顾之忧。毛祖法每月可以领到14.5元钱,并每月以饭票的形式发放15公斤粮食。“每份青菜5分钱、大块肉1角2分钱……”时至今日,毛祖法还清晰地记得当时食堂的菜价。

  逐渐在新环境中稳定下来,毛祖法也找到了新的努力方向——以茶学为突破口。生于茶乡、长于茶乡,他对种茶、采茶、炒茶等有深切的了解,如此一来,茶学的相关课程他自然学得得心应手。成绩优秀的他还被选为班里的学习委员。

  在知识的海洋畅游,既充满乐趣又充满挑战,这样的日子总是过得很快。眨眼又到了毕业季,毛祖法成为同班同学中5个留杭学生之一,并被分配到浙江省农业厅经济作物管理局茶叶科工作。

  作为新人,毛祖法的谦虚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不管刮风下雨,每天最早到单位,打扫卫生、帮前辈打水,在做好服务工作的同时,积极向前辈们讨教,学习好经验、汲取新知识。1987年,各方面表现优异的他获得去日本静冈县立茶叶试验场学习交流的机会。在日本,他不仅开阔了眼界,学会了日语,更学习到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茶学理念和技艺。

  (四)

  回国之后,毛祖法在续写茶缘上开启了新的篇章。

  他不断引进、学习、钻研新技术,思考如何帮助种植户创造更多的财富。他开始大力推广机械化采茶技术,从日本引进了机械采茶机并组织开展培训等活动。采茶人员紧缺,机械采茶技术可谓“及时雨”,先后在浙江省和全国各地普及。“在日本进修时,那里的机械采茶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用这一技术可以节省不少人力与时间,针对我省的茶叶现状,我觉得很有必要推广这项技术。”毛祖法道出了推广机械采茶的缘由。

  1988年,他正式开展机采课题的研究,在余杭、诸暨、新昌等地进行机采试验,开发了4大系列8个机型33个品种的国产采茶机械。同时,他自己编教材,自己当老师,办起了机械采茶培训班,先后培训了8000多人的机械采茶队伍。

  如今,机械采茶已成为大宗茶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技术手段。通过机采,大宗茶采摘茶工效提高了13.4倍、采茶成本降低了58.4%。不过,毛祖法并不满足。他针对“名优茶采摘难”的突出问题,又提出了“名优茶机采”的重大命题,与中茶所联合开展攻关研究。同时,他还主持完成了名优茶开发与产业化技术体系研究,保证了浙江名优茶长期持续增产增收,使浙江茶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持续稳定增长,每年增加收入2~3亿元,为浙江发展效益农业提供了成功典范。

  他大力倡导茶树良种工作重点从有性转向无性,创造性地繁育推广无性系茶树良种,2002年~2008年新增专用品种茶园62.7万亩,新增产量6.4万吨,新增产值50.6亿元,扭转了浙江茶树无性良种化的落后状态。

  他主持开发有机茶,培育了浙江茶叶新的经济增长点;主持实施茶厂优化改造工程,开创了全国茶厂大规模优化改造的先河,不仅消除了茶叶质量卫生安全中的一些隐患,也为浙江省茶叶在2008年开始实施的茶叶市场准入制度中抢占了先机……

  “茶产业不仅仅要在技术上不断推陈出新,在品牌、市场开发、精深加工、文化促进等领域同样有很多工作要做,我还有很多东西要学。”在他平实的话语中,一如既往地谦虚让人印象深刻。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毛祖法并先后主编了《浙江茶叶》、《茶叶采摘、加工与贮藏》、《茶叶标准化生产技术》、《浙江省十大名茶》等著作,这些书籍如今已是茶叶界中的重要参考文献。

  在致力于茶产业发展的同时,热爱家乡的毛祖法积极回报桑梓。家乡人主动找上门时,他热情相待;每次回到家乡,他都深入基层,这边看看、那边瞧瞧,为茶农排忧解难。

  这可不仅体现茶产业发展上,与“三农”相关的各方各面,他都尽力而为。比如钟山蜜梨,在新品种引进、新技术运用、品牌打造、市场推广等方面,他不但及时给出专业意见建议,而且依靠项目扶持,为整个产业发展提供了资金、技术支撑,在当地果农中留下了深刻印象。一来一往间,流露着浓浓乡情。

  记者手记

  谦虚与平易近人是笔者对毛祖法最大的印象。在两个多小时的采访过程中,大多时候他都在谈论他的童年、大学时经历,而对于在茶研究上所取得的成就,很少提及。即使说到精彩之处,也是一笔带过。

  从一名农家男孩,到成我省茶领域首席专家,从基层一线为民解忧到研教一体攻克难题,几十年来更是获奖无数,是什么支撑着他一路前行?正是这股谦虚。鲁迅曾说,不满足是向上的车轮。季祖法便是这样的车轮。

  任何一门学问,从入门到深造,需要持之以恒的钻研,而维系这股韧性的重要因素之一便是始终保持谦虚。倘若在面对成绩时沾沾自喜,就有停滞不前的危险。在季祖法身上,这股谦虚劲值得学习。


 

本站资讯如无特殊说明,均采编于合作媒体或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刊载此文仅为提供更多信息来宣扬中国茶文化,并不代表本站同意文中的说法或描述,也不构成任何建议。如对本文有任何异议,请联系我们删除。—神州茶网官方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相关规定>0评论

相关阅读:

茶叶专家浙江
广告服务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茶网大全  |  关注我们
- 神州茶网(ST26.com | tea26.com) 版权所有 -  闽ICP备09028097-1号  闽ICP备09028097-3号   - 闽公网安备 35058302350668号 - QQ:1378577119  
Copyright   ©2006-2028 w.z.g_stuo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