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扬中国茶文化,助力中国茶产业

神州茶网——茶闻天下

RSS

湄潭:西部生态茶园第一村产业规模越做越大

更多 产业要闻 内容  |  2014-12-29  |  贵州日报  |   新闻爆料

    原题《茶农景林波的“胆子”》

  神州茶网12月29日 讯:  核桃坝村,是湄潭县茶产业发展中的一张耀眼名片,有“西部生态茶园第一村”的美誉。群众腰包鼓起来了,产业规模越做越大了,日子一天比一天过得红火。此时此刻,村干部、创业者和村民们都在忙什么?想什么?盼什么?12月17日,记者走进村里探访答案。

  下午4时40分。进村不久,就与村委会副主任韩周华迎面相撞。他行色匆匆:“就聊5分钟,好不?已经约好了,马上要去薛家坎,联系放在茶园里防蝗虫的篾条。”

  村里干部说,从早上8点半算起,韩周华今天已经从村头到县城打了两个来回,跑了信用社、派出所、农牧局和新农办。韩周华一笑:“新农村建设,要帮大家办存折、办户籍;茶叶生产要上楼,得去印‘茶叶标准’资料。还是带你们去村委会吧,支书在。”

  下午4时50分,见到村支书陈廷明。他大病初愈,说话语速有些迟缓,可讲起村里可持续发展,又蛮有底气。

  陈廷明说:“我当了28年村支书,看着核桃坝从一个‘茶’字里长了出来。可现在我想得最多的,并不是茶叶的事。”

  “产业发展起来了,很多事要重新谋划考虑。”他说,下一步全村都要围着“提档升级”开展工作。

  他还打起村里新来的“博士挂职支书”的主意。“他是农业部下来的,能不能通过他,给核桃坝做一个更全面的产业发展规划?”

  同行的县里干部讲,好多村干部“变得厉害”。其实,是形势逼着他们变。过去,村干部言不离茶;现在,建设新农村,言不离茶但又要跳出茶。

  下午5时36分,夜幕降临,气温骤降,村民景林波家却热气腾腾。

  小伙子刚从永兴镇逛建材市场回来,妻子已在家备好饭菜。

  景林波以前在广州打工,2002年才回核桃坝做茶。今年起,他注册的“绿翠湄香茶叶有限公司”,从10万元注册资金增至800万元,而景林波也从家庭作坊小老板升级为中小企业负责人:“去年还领了5万元的小微企业补助,今年得不到了。”

  妻子在一旁笑着插话:“12年前,为做茶叶生意贷款2000元。现在,一下子就贷了150万元,事业要做大,压力和胆子也跟着大了。”2002年,景林波只有70平方米的“作坊加工厂”,2011年有了150平方米的两层楼厂房,今冬农闲,他要修一栋500平方米的新厂房。

  县委宣传部的同志说,湄潭到底有多少个“景林波”现在说不出个准数,但这个数字肯定是快速增长的。

  傍晚6时,途经“茶香壶缘超市”,老板娘何蒙济正在里屋看电视,见有人来忙起身招呼。

  何蒙济家从茶叶做起,现在开了超市,每年有20万元的收入。生活条件好了,家里买了小轿车,她也报了班去考驾照:“开车去县城方便多了。以前去是进货,现在经常去逛街,买好看的衣服。吃的更不用说,想吃什么就买什么。”何蒙济计划着,等天气好了,也要约着村里的大姐们,像城里人一样跳“坝坝舞”。

  村委会干部掰着指头给我们算村里像何蒙济这样的家庭和人有多少,并说,其实何蒙济说出了一村人的心里话:他们现在正盘算着怎样把日子过得更踏实、更丰富,盼着幸福指数一步高过一步地攀升。


 

本站资讯如无特殊说明,均采编于合作媒体或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刊载此文仅为提供更多信息来宣扬中国茶文化,并不代表本站同意文中的说法或描述,也不构成任何建议。如对本文有任何异议,请联系我们删除。—神州茶网官方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相关规定>0评论

相关阅读:

第一生态茶园
广告服务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茶网大全  |  关注我们
- 神州茶网(ST26.com | tea26.com) 版权所有 -  闽ICP备09028097-1号  闽ICP备09028097-3号   - 闽公网安备 35058302350668号 - QQ:1378577119  
Copyright   ©2006-2028 w.z.g_stuo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