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扬中国茶文化,助力中国茶产业

神州茶网——茶闻天下

RSS

勐腊易武:发展茶产业 打造"中国贡茶第一镇"

更多 产业要闻 内容  |  2015-02-10  |  云南经济日报  |   新闻爆料

    原题《好雨知时节 贡茶有新意——勐腊县易武乡发展茶产业透视》

    神州茶网2月10日 讯:“南来烟酒糖布茶,北来牛羊骆驼马”这句话中,可以窥见茶引发了巨大的市场连锁反应。就西双版纳州而言,拥有“最具中国茶文化魅力地区”的荣誉。这个荣誉并非虚名,包括古六大茶山在内至今依然遗存在西双版纳州的十二座古茶山,既是历史的见证,更是西双版纳现代茶产业不可复制的十分珍稀的历史文化与产业资源。

    勐腊县易武乡,是构成大半部近代普洱茶史和现代普洱茶史的两翼之一。易武乡党委、政府创新驱动,发扬光大“民以茶致富、乡以茶振兴”的优良传统,以加快“特色旅游小镇”建设步伐、重大项目稳步推进、文物古迹得到有效保护、民族文化宣传特色突出和推动特色产业健康发展为抓手,打造“易武——中国贡茶第一镇”,加快茶产业发展,拓宽群众致富路。当下,易武乡种植、加工的茶叶 ,远销上海、广东、香港等地。万里茶路真如铁,如今迈步再穿越。易武乡发展的引擎已拉响,在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海洋中扬帆远航。

    随着易武贡茶的名声鹊起,易武茶乡民族文化成为了西双版纳靓丽的地域名片。闻名不如见面,见面胜似闻名。易武茶山吸引了大批茶人、茶商千里迢迢前来追根溯源。山潮水潮不如人来潮,易武的茶产业迎来了蓬勃发展的生机。人喊人不答应,货喊人声声应。宁夏客户马女士对易武的贡茶情有独钟。原因何在?马女士有板有眼地解读:贡茶特别浓烈,适合北方人的口感,品尝之后感觉很不错,现在她喝茶买茶就认贡茶。后来,马女士了解到了贡茶产自西双版纳州勐腊县的易武。于是,2014年她和丈夫一道乘飞机,从宁夏转到北京,从北京辗转到昆明,又从昆明一路奔波到易武,终于看到了向往已久的易武古茶山。置身“隔窗云雾生衣上,卷幔山泉入镜中”的易武古茶山仙境,品尝到了纯正的贡茶。一路腾云驾雾的旅程让她激动不已,并感慨万端:“人拉人不过沟,贡茶拉我过九州。”

    贡茶获得茶商的点赞和锁定,赢得消费者的不远万里的追踪和宠爱,还缘自贡茶的高品质平添贡茶文化的魅力:全乡所有制茶作坊办理“QS”认证后方可生产;生产茶叶作坊批量进购原材料时,原材料必须通过“QS”认证或符合国家有关规定,有产品随货检验报告单;茶叶上市后,检查获证作坊是否按要求包装标识,产品是否有检验报告单,产品包装计量是否符合要求、是否过度包装等,不留下质量安全隐患;设立茶叶质量举报箱,要求广大群众增加茶叶质量监督管理的自觉性,维护易武古茶园良好的声誉。

    高品质,打造了茶商和消费者对贡茶有着解不开的情结和化不开的忆念,凝聚成了茶的文化魅力。

    贡茶,担当着易武乡绿色崛起的殷勤希望,蕴含着产业支撑的无穷能量。

    经过茶市场摸爬滚打,且见证其价格浮浮沉沉的业内人士坦言:茶叶的竞争不单是市场的竞争,拐点是原料基地的竞争,建设符合现代人生态环保理念和健康生活方式的高产生态茶园,是其品牌在博弈中胜出的必由之路。作为拥有“中国贡茶第一镇”名头的勐腊县易武乡,在打造茶产业“升级版”中有何作为呢?

    保护:让“中国贡茶第一镇”透出新颖绿意

    2015年伊始的勐腊县易武乡,业经风又飘飘、雨又萧萧的造化,在温煦的阳光下,一经朝霞涂抹,澄空碧净,让人心旷神怡。直面易武乡村村寨寨,呈现的是“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景致。

    易武乡村村寨寨环境优雅如斯,缘自易武乡党委、政府对森林,特别是古茶园且行且珍惜的保护:制订《古茶园保护条例》,且条例与各村寨《村规民约》相结合,印发《致全乡茶农、茶庄、茶商的公开信》,悬挂横幅标语,要求茶农、茶商不能对古茶园、新式茶园滥施农药、化肥;对古茶园(树)生长的村寨以普查为依据,明确管户主题及责任,做好古茶园(树)的防病除害工作;总结推广对古茶园保护行之有效的传统民间方法,形成规范和制度;选择一些典型的村寨作为古茶园保护及有效的管理示范点,推而广之;对古茶园分布的村寨,乡政府及有关管理部门工作人员进行古茶园保护培训,从而掌握剃杂木、除草、耘治、培土、栽植、除苔藓、除寄生等古茶园保护技能;在依托乡文化站建立茶文化资料库的基础上,借助广播、电视、报刊、互联网等媒体,广泛深入持久地开展古茶园保护的宣传活动,让广大群众拥有古茶园资源的知情权、监督权,自觉履行保护义务。

    诚然,构建大半部近代普洱茶史和现代普洱茶史两翼之一的勐腊县易武乡,至今尚有二万余亩的古茶园,其间遗存数百里的茶马古道和民初的石雕、石刻、石碑、木匾和政府文书等。直面如此资源优势,易武乡党委、政府,计利当计天下利,求名应求万世名,夯实弘扬古茶文化的基础性工作,使绿色资源中的古茶园奇葩千古流芳、造福万代。

    徜徉易武乡村寨,古茶园郁郁苍苍,丝毫没有“霸王别姬”的悲怆。微风吹来,枝条摇曳,仿佛相互间挥手致意。易武的绿意,毅然决然地成为发展茶产业的“定海神针”。

    文化:让“中国贡茶第一镇”永葆深厚定力

    各国茶文化各不相同,各有千秋。中国茶文化反映出中华民族悠久的文明和礼仪。就易武乡而言,壮丽的自然风光,多彩的民族风情,众多的名胜古迹,给贡茶文化注入了新的内涵和活力,从而推进茶产业与文化旅游业融合发展。

    2009年,可谓匆匆那年。因为易武乡开始举办以传播易武等古六大茶山茶品牌及贡茶文化为核心的“易武斗茶会”,且将“易武斗茶会”的颁奖仪式移至广州举行。迄今易武乡已经举办了三届“易武斗茶会”,第四届将在2015年春天拉开帷幕。“易武斗茶会”,产生了涟漪效应:“斗”出了古六大茶山茶叶的优良品质,“斗”出了制茶技艺的高超水平,“斗”出了古六大茶山普洱茶的金字招牌,“斗”出了优秀茶文化的灿烂辉煌。

    易武乡党委、政府用前瞻性的视野,盘活茶马古道存量,打造贡茶文化旅游:组织工作人员对辖区内的古庙、古碑、古桥、古井、古茶具及其它实物进行普查,对不可移动的文物进行登记造册,做出文物标签;对茶马古道山歌进行了分类收集整理,目前已分类收集整理1000余首;筹措资金55万元,按照修旧如故的建筑要求,不仅在茶马古道上修复了一个关帝庙原址,而且新建了占地350.31平方米的中国普洱茶古六大茶山茶文化博物馆,馆内收藏了一批石刻碑文、石刻图案、木匾、清代字据契约,当地百姓祖传的制茶、泡茶、马帮驮运茶工具等杂件,各茶庄、茶号生产的茶叶样品以及有关茶文化的历史书籍;维修加固荒田石拱蜈蚣桥一座,对茶马古道千年以上人工栽培型古茶树进行了根基培土加固;开展了《云岭和声》《岁月茶乡》《马帮贡茶万里行》《寻香问茶走滇南》等大型媒体活动;以易武古镇来布局文化景致,以滇藏茶马古道为主线,以古茶山、古茶镇、传统七子饼茶加工为内容的古六大茶山旅游景点,开辟茶文化走廊,开展茶文化旅游。

    近年来,易武乡党委、政府不断为茶产业发展植入“文化酵母”,茶文化旅游已成为易武乡促农致富的一条新路子。

    把文化铸成产业的内核,它就会实现巨大的能量聚变。

    贡茶文化魅力有戏码,掌声响起来。

    引资:让“中国贡茶第一镇”焕发蓬勃生机

    如何做大做强茶产业,易武乡党委、政府可是“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思路决定出路,出路决定走势。易武乡党委、政府凝心聚力,达成共识:从长远的观点来看,一个产业,有适宜的资源,有市场的支撑,那么在该产业领域话语权的轻重,取决于拥有该产业规模的大小;为确当计,通过上档次和上规模的龙头企业来带动茶产业的发展,显得重要而迫切。

    机会总是垂青有准备的人。易武乡党委、政府通过“易武斗茶会”平台,2013年9月,引进西双版纳祥源易武茶业有限公司。

    西双版纳祥源易武茶业有限公司在易武乡闪亮登场后,在发展茶产业上出手不凡,可圈可点:投资3000万元,完成了祥源易武茶厂初制车间、精制车间、检验车间、储存车间等各项硬件建设;以“小产区特色茶”为发展模式;“藏锋”“大典”“大易武”等经典易武普洱产品受市场热捧;2014年7月,祥源易武茶厂通过西双版纳州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等部门严格审查,取得《全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

    众人划桨开大船,红杏枝头春意闹。易武乡党委、政府以市场为导向,拓展招商引资空间,延伸茶产业链,全面建设和打造“易武——中国贡茶第一镇”。

    增收:让“中国贡茶第一镇”过上幸福生活

    兴一个产业,富一方百姓。当下的易武乡,做大做强茶产业后,村村寨寨的农户建盖了新楼房,摩托车、汽车、小轿车、现代音响、现代通信设备进入了越来越多的农村家庭。

    山衔夕阳,绚丽多姿。沐浴在落晖中的易武乡村村寨寨,呈现的是“山水田园一幅画,城镇村落一体化”建设格局,是那么金碧辉煌,显得分外妖娆。既有田园的安谧和宜居,又不乏都市的气派和养眼,是城镇化建设的一个写真,彰显了产业兴,百姓富的真谛。

    走进易武老街一座古朴的四合院,年过六旬的茶农何天能精神矍铄,身板硬朗。谈及茶业,立马打开了话匣子:“我们家祖祖辈辈居住在易武山上种植经营茶叶,到我已是第六代喽。现在,我们成龙配套,各忙一头。女儿女婿在昆明经营茶庄,两个儿子跑市场搞销售,我老头子做老庄,就在家主抓生产。青藤靠着山崖长,羊群走路靠头羊。我们家能过上幸福生活,全靠党的富民政策。”

    经了解,当下何天能一家有十几亩古茶园,开了一个2000多平方米的茶叶加工厂,种植、加工的茶叶远销上海、广东、香港等地。

    说到易武乡发展茶产业的变化,生活在易武乡曼腊村民委员会大寨村村长陈文明感受最深:“家乡这几年来变化看得见,摸得着。过去的茅草房都消失了,鸟枪换炮的是琉璃瓦房、楼房,生活方式发生巨大变化,过得红红火火。阿里巴巴是念叨着‘芝麻开门’发财致富的,我们易武乡是讲着贡茶的故事,走进了新时代。”

    贡茶,印着易武乡的履迹,载满了故事,写满了传奇。收获的不仅是富裕,更是美景——发展茶产业之光,一抹靓丽易武山水的珍藏;发展茶产业之韵,一首致富易武民众的颂歌;发展茶产业之魂,一曲高原特色农业的呤唱。


 

本站资讯如无特殊说明,均采编于合作媒体或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刊载此文仅为提供更多信息来宣扬中国茶文化,并不代表本站同意文中的说法或描述,也不构成任何建议。如对本文有任何异议,请联系我们删除。—神州茶网官方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相关规定>0评论
广告服务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茶网大全  |  关注我们
- 神州茶网(ST26.com | tea26.com) 版权所有 -  闽ICP备09028097-1号  闽ICP备09028097-3号   - 闽公网安备 35058302350668号 - QQ:1378577119  
Copyright   ©2006-2028 w.z.g_stuo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