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扬中国茶文化,助力中国茶产业

神州茶网——茶闻天下

RSS

原生态环境成就雅安蒙顶山茶的卓越自然品质

更多 产业要闻 内容  |  2015-03-10  |  华西都市报  |   新闻爆料

    原题《第十一届中国·四川蒙顶山国际茶文化旅游节系列报道:春回蒙顶山“极致好茶”香飘万里——专家认为,生态环境得天独厚、制作技艺独具特色,让蒙顶山茶成为极致好茶》

    神州茶网3月10日 讯:3月12日至16日,第十一届中国·四川蒙顶山国际茶文化旅游节将在雅安举行。3月9日,华西都市报记者提前探访发现,尽管离本届茶文化旅游节开幕还有3天,但蒙顶山从上到下已是人潮如织:山上,到茶园观光的游客络绎不绝;山间,茶农十指翻飞忙着采春茶;山下,茶叶交易市场里人声鼎沸。

  一片小小的茶叶,何来如此大的魅力?作为享誉千年的“扬子江心水,蒙山顶上茶”,与其他地方的茶叶有何不同?

    生长篇:高山好茶典型产地生态环境得天独厚

  从成都出发,沿成雅高速一路向西,约1个小时后便是名山。高速路出口附近,竖着醒目的广告牌:“世界茶源 中国茶都”、“千秋蒙顶千年贡茶”。

  蒙顶山离城区不远,山间的氤氲还没有散尽,春日暖阳从林间斑驳而下,照在山间随处可见的茶园里,折射出让人赏心悦目的绿。“蒙顶山茶的主产区,主要分布于海拔600米至1200米的范围。”四川农业大学博导、四川省茶叶科技工程重点实验室主任杜晓教授说,这是中国“高山好茶”的典型产地。

  山间不时有风吹来,但一点也不觉寒冷,山间有茶农已穿上了单衣。“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均气温约23℃。”杜晓说,蒙顶山春天来得早,而且气候温暖。茶农们说,今年的早茶2月中旬便开采了。2月11日,蒙顶山茶区第一背篓茶上市,36.5斤新茶拍出了90万元的高价。

  蒙顶山上,有一口井名曰“甘露井”。相传,只要揭开盖子,很快就会招来大雨。“这是因为蒙顶山茶区降水丰富。”据介绍,雅安是著名的“雨城”,蒙顶山茶区年降水量约1600毫米,空气相对湿度在85%以上,“云雾山中出好茶,说的就是这种环境。”

  此外,森林覆盖率高达55%,耕作层土壤有机质丰富,使得茶叶内含物丰富,而且茶区空气、水土完全无污染。“这些条件堪称得天独厚。”杜晓说,这种宜茶原生态的环境,成就了蒙顶山茶卓越的自然品质。

    制作篇:继承贡茶制作技艺发展现代加工技术

  优良的生长环境,奠定了蒙顶山茶的品质基础,独特的制作技艺,则让蒙顶山茶成为了极致好茶。“既科学地继承了‘五朝贡茶’的传统制作技艺,又创新发展现代加工技术,形成了精细化的采制工艺。”杜晓认为,蒙顶山茶的卓越品质,生长环境和制作技艺缺一不可。

  在蒙顶山天盖寺,华西都市报记者品尝到了今年的石花。茶叶放入杯中,便有清香飘出,冲泡时则茶香扑鼻。茶叶在杯中翻滚、舒展,一粒粒芽头形态饱满,好似微微张嘴的雅鱼。轻呷一口入唇,是一股绿茶的微涩,随即便是淳厚的回甘。

  “蒙顶山茶具有‘形美、色润、香润、味甘’四大感官特征,具有‘茶性温’、‘味独珍’的独特‘茶叶性格’。”杜晓说,且茶内含物丰富,根据实验室测定,其游离氨基酸总量达5.5%-6.5%,茶多酚总量适中为28%-32%,酚氨比为6.7-11.2(P/A值),香气物质组分达86-94种,“通俗来讲,就是营养价值高。”

  在蒙顶山茶中,甘露、黄芽、石花、毛峰并称“四大名品”。从茶系来讲,蒙顶山茶则涵盖了绿、黄、青、红、黑、白等“六大茶类”。“既满足于茶艺、茶技和茶道等高端品茶消费,又适合于饮茶、喝茶的大宗消费。”杜晓说,蒙顶山茶适口性强、市场适应性广,使得其畅销全国各地。

    点赞篇:雅安应有“四雅”雅茶应是“灵魂”

  陈宗懋(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茶叶科学研究所原所长):2004年,陈宗懋专程到雅安考察茶产业发展。当蒙顶山下的名山区中峰乡万亩生态茶园展现在他眼前时,他不禁感叹:“想不到中国西部还有这么好的茶园!”2011年6月,陈宗懋再次来到雅安,在参观过名山区的茶园、茶企业后,欣然提笔写下“名副其实的中国茶乡——四川名山”和“蒙顶山茶”。

  程启坤(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名誉副会长、学术委员会主任):蒙顶山茶在唐代以前就很出名,唐代时更成为第一贡茶。这说明蒙顶山茶在当时就有很大的名气、很高的地位。我经常饮用蒙顶山茶,喝起香味浓郁、苦涩味低、鲜爽度高,具有极佳的口感。同时,蒙顶山茶氨基酸、维生素C等含量高,坚持饮用能增强人体免疫力。

  舒曼(河北省茶文化学会常务副会长、《吃茶去》杂志主编):2004年和2012年,我曾经两次去蒙顶山茶产区,对蒙顶山茶文化产生了特殊的感情。都说雅安有“三雅”文化,我认为雅安应该有“四雅”,而雅茶是“四雅”文化的灵魂,雅雨滋润雅茶,雅女采摘雅茶,雅鱼则因甘露井的传说与雅茶相联系。


 

本站资讯如无特殊说明,均采编于合作媒体或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刊载此文仅为提供更多信息来宣扬中国茶文化,并不代表本站同意文中的说法或描述,也不构成任何建议。如对本文有任何异议,请联系我们删除。—神州茶网官方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相关规定>0评论

相关阅读:

广告服务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茶网大全  |  关注我们
- 神州茶网(ST26.com | tea26.com) 版权所有 -  闽ICP备09028097-1号  闽ICP备09028097-3号   - 闽公网安备 35058302350668号 - QQ:1378577119  
Copyright   ©2006-2028 w.z.g_stuo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