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扬中国茶文化,助力中国茶产业

神州茶网——茶闻天下

RSS

安溪茶农向土地要效益 多元退茶渠道促增收

更多 产业要闻 内容  |  2015-03-12  |  泉州晚报  |   新闻爆料

    原题《“退”“进”辩证法 多渠道增收》

   神州茶网3月12日 讯: 春节前夕,安溪县长坑乡山格村“淮山王”陈来金忙得不亦乐乎,每天到他家订购淮山的客商络绎不绝。“3亩茶园改种淮山后,去年淮山收成3000公斤,春节前后订购超过1500多斤。”按市价每斤6元—7元计算,陈来金就可增收近4万元。

   “人勤土生金”。在安溪县,像陈来金一样,很多茶农改变唯茶是农的观念,巧念“致富经”,通过退茶还林、还果、还蔬、还中药、还花卉,向土地要效益。

   “四金四银”换来“真金白银”

    今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要深入推进农业结构调整,科学确定主要农产品自给水平,合理安排农业产业发展优先序。

    而早在几年前,安溪县就率先提出“一叶四金四银”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策略。“一叶四金四银”中的“一叶”即茶叶,“四金”包括山茶油、官桥豆干、柿饼、金线莲,“四银”包括淮山、湖头米粉、茭白、麻笋。安溪县委县政府先后出台多项政策扶持这些特色产业发展,为农民带来“真金白银”的实惠。

    像陈来金一样,近年来,安溪县长坑乡山格村村民渐渐从茶农转变成淮山农,钱袋子也一天天鼓起来,日子越过越红火。在市场热捧下,淮山走上打品牌、进商超、资本运作的现代化之路。

    目前,安溪县淮山种植范围分布长坑、蓝田、剑斗、祥华、桃舟等乡镇。到2015年全县淮山基地将达到3.2万亩,淮山年产量达到6.4万吨,年产值达4亿元。

   “银牌产品”淮山火热,“金牌产品”金线莲也深受消费者青睐。在安溪县福田乡云中山自然保护区大坑峡谷金线莲种植基地,在茂密阔叶树下的腐质土地上原生态种植的金线莲长势喜人。经过三年培育,这种野外难寻的名药,已在全乡遍地开花,种植面积达250亩,每亩年增收达十几万元。

    除“一叶四金四银”,安溪县广大茶农还在房前屋后、茶园田地间种下铁皮石斛、南方红豆杉、金银花、巴戟天等。据不完全统计,全县有30余家农民合作社组织开展林下种植5000亩以上。

    多元退茶茶园“七十二变”

   “退一步海阔天空”。在发展“四金四银”特色产业过程中,广大茶农主动调整农业结构,拓宽增收渠道,在致富道路上演绎着“退与进”的辩证法。

    退茶还林换来好生态。2009年,安溪县提出,在全县范围内每年实施百座茶山退茶还林。2014年,该县全年退茶3000亩,建设生态茶园9670亩。在安溪县感德镇,经过几年连续退茶还林,很多山头已呈现头戴帽、腰系带、脚穿鞋的立体生态景观。“茶园虽然减少了,但茶叶质量明显提升,套种的黄花菜和苗木也是一大块收入。”该镇五甲村茶农苏志气对笔者说。

    退茶还蔬确保“菜篮子”。在省级扶贫村留山村,村民们退改低产茶园,撒播良种花生,引来灌溉山泉……2014年,首期百亩花生喜获丰收。“一亩增收7000元左右,首期百亩花生可增收70万元。”村党支部书记潘文灿给记者算了一笔账。

    此外,虎邱镇、金谷镇、魁斗镇等乡镇也在大力推广退茶还蔬工作,农民除了从田间收益外,还将获得县里退茶还蔬的“政策红包”:对低产低效茶园改造成蔬菜等副食品基地,种植面积10亩以上的集中连片种植项目进行补助,补助标准为每亩2000元。

    退茶还花扮靓美好家园。在三安幸福小镇湖头镇山都村,沿溪的茶园被改种上向日葵、非洲菊、天堂鸟和千日红等花卉。2015年元旦,50多亩花卉百花齐放,成为吸引省内外游客徜徉其间的“幸福花田”。笔者从村民那里了解到,自“幸福花田”名声响后,山都村人气越来越旺,摆小摊、卖特产的村民多了起来,有些人家开始装修房子,准备做农家乐了。

    此外,低产茶园退茶以后,还可以种上中药、紫薯、苗木、水果等。以往低产茶园华丽“七十二变”,农民从同一片土地中获得更高收益,在致富增收观念上更是发生较大转变。

    据了解,今年,安溪县《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15年将继续实施退茶工程,扶持发展有机蔬菜基地350亩、水果基地700亩、中药材基地290亩,新增淮山种植3000亩、油茶种植1000亩,实施21个现代农业、休闲农业项目及6个林下经济项目。通过政策扶持,安溪县广大茶农将在“以退为进”的农业调整战略中阔步前进。

    结构优化产业“接二连三”

    安溪茶农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农民群体。从茶园管理、茶叶生产加工和茶叶营销全程参与,用业界的话说,安溪茶农亦农亦工亦商“三合一”。近几年,安溪铁观音一叶兴、百业旺,接二连三。全县由茶而兴的二、三产业项目总投资接近200亿元,正在从单一走向多元。很多茶农从中敏锐发现商机,增加收入。

    随着茶叶现代化的推进,近几年安溪县茶机械行业发展迅速。龙涓乡庄灶村茶农李明法在长期茶叶加工过程中积累经验,积极向机械师学习,花了9年时间,发明一款茶叶拣梗机。如今,这一机械已成功投入市场。

    其次,近年来茶配套产品市场风生水起。常年往返于福州和安溪的茶商黄明强向笔者道出这几年的一个变化:“前几年,车上载的就是茶叶,但这两年要购买茶具、茶盘、茶枕、茶酒、茶食品的客户越来越多。”

    小黄认为,以前专门生产销售茶叶的方式已无法满足多样化市场需求。这几年,安溪县从政府到茶商都开始往产业链上下游拓展。“从茶饮料到茶食品,甚至到茶具、薰香等产品,都围绕‘茶’这个主题延伸。而且从市场反应来看,这些东西做得还不错。”

    此外,涉茶休闲旅游也成为茶农增收的新增长点。日前,位于桃舟乡的桃源有机茶场的小木屋和人工湖投入使用,成为春节前后省内外自驾游爱好者休闲游的绝佳选择。茶场茶农发现,这些游客对采茶、制茶体验以及农家菜都有极大的兴趣。农家自种蔬菜,自养的家禽以及山上采的红菇都成为游客抢购的对象。


 

本站资讯如无特殊说明,均采编于合作媒体或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刊载此文仅为提供更多信息来宣扬中国茶文化,并不代表本站同意文中的说法或描述,也不构成任何建议。如对本文有任何异议,请联系我们删除。—神州茶网官方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相关规定>0评论

相关阅读:

效益茶农安溪
广告服务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茶网大全  |  关注我们
- 神州茶网(ST26.com | tea26.com) 版权所有 -  闽ICP备09028097-1号  闽ICP备09028097-3号   - 闽公网安备 35058302350668号 - QQ:1378577119  
Copyright   ©2006-2028 w.z.g_stuo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