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扬中国茶文化,助力中国茶产业

神州茶网——茶闻天下

RSS

松桃棉花山村春茶飘香 茶园成了“绿色银行”

更多 产业要闻 内容  |  2015-03-19  |  贵州日报  |   新闻爆料

    原题《棉花山村茶飘香 小康之路笑开颜》

    神州茶网3月19日 讯:“正月里来上茶山,锄草施肥一并兼,满山茶树亲手种,辛苦换来幸福年。”2月28日,记者来到松桃苗族自治县普觉镇棉花山村茶叶基地时,一首山歌随风飘来。放眼望去,只见茶园云雾缭绕,数十名茶农正在茶园里锄草、施肥,一派新春繁忙景象。

  棉花山村,早就享有茶叶之乡的美誉。茶叶生产成了棉花山的支柱产业。长期以来,村支两委紧紧抓住茶产业不放,做大做强茶叶这篇大文章,在茶叶生产领域闯出了一片新天地。2014年全村实现茶青纯收入1900万元,加工出售茶叶120万公斤,实现销售纯收入4500万元,仅茶叶一项人均纯收入达3.8万元。

  记者走进棉花山,村支书刘德智引领我们来到茶园的最高处,极目远眺,一片绿色海洋印入眼帘。村民们正在给茶叶锄草和施肥。茗茶,就是靠茶农们的精心管理和茶技师炒制出来的。村支书自豪地说:“别看现在茶园里没几个人,特别是一到采春茶时节,满山遍野是茶农那才壮观!往日不见人影的茶山一下子热闹非凡起来。”一位正在施肥的老大娘接上话茬:“种茶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从种到采茶叶,至少要三年以上。”

  记者问:“大娘,种茶辛苦,为什么你们还要种呢?”老大娘笑一笑说:“茶叶,能卖个好价钱哇。有了茶叶,我们才过上好日子。你说我们能不种吗!”

  离开茶园,来到种茶大户李叶忠的家,热情好客的李叶忠给记者倒上一杯热气腾腾的清茶。“去年的好茶,早已被订购一空,就这点龙井茶还是我留下来待客的,仅批发就要400多元一公斤,口感是没得讲的。”听了李叶忠的介绍,记者赶紧端起杯子,只见杯中青青的茶叶在水里浮沉舒展,茶叶有一层薄薄的茸毛,看上去赏心悦目。茶水渐渐地变成了淡淡地绿色,颜色又由淡绿变成了深绿。用鼻子一闻,那清香沁人心脾,令人馋涎欲滴。

  龙井茶,有一种特有的清香。村民们常常泡上一壶龙井茶,带到耕作的地里,渴了,倒上一碗一气喝下去,说不出的那样享受的痛快,既解暑,又提神。

  为壮大茶产业,他们大胆“走出去,引进来”,大力发展优质茶叶。同时在茶叶品种质量上严格把关,成立了茶叶专业合作社,由村党支部书记亲自抓,先后引进“福鼎大白茶”、“龙井43”、“碧螺春”、“毛峰”、“浙龙117”等优质品种,加快推进茶叶产业化经营,规模化生产和品牌化战略,围绕“苗家佛光茶”、“净山翠芽”、“松桃翠芽”、“松桃春毫”等品牌进行高标准建园和规模化管理,率先将棉花山打造成武陵山区茶叶第一村。

  在采访中,镇党委书记罗坤告诉记者:“镇里将棉花山作为茶叶、旅游、观光一体化农业来打造,集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重点建设‘七香园’,在茶园中套种梨、李子、桃、桂花和银杏等树种达4000多亩,届时形成一年四季有花开、有果摘。”

  过去,“种花生不长米,种洋芋有蚂蚁,种稻谷无水源。”人均收入还不足600元,这是棉花山的真实写照。

  “我初中未毕业就撑起这个家,做过补鞋匠,学过裁缝,干过赤脚医生,喂过牛养过猪,仍无法摆脱贫困,吃的是杂粮,住的是茅房,结婚时,连一床被条和一件像样的衣服都买不起,活得真窝囊。”刘忠平为了改变家里的贫穷现状,始终未能如愿。

  1982年,他开始种植茶园,1984年就收到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当年投入5400元买了一台揉练机和炒干机干起了茶叶加工,为了尽快掌握炒茶技术,他刻苦钻研,每炒一锅都要品尝一杯,直到熟练掌握。现在已投入加工设备80多万元,自办茶园580亩,2014年年产值达到240万元,纯收入80万元,全家6口人,人均年收入达到13.3万元,圆了小康梦。

  茶叶大户刘思东向记者透露,去年150亩茶园收入40万元,采春茶期间,就付了春茶劳务费50多万元。老屋基组12岁的小女孩刘琴,一天采茶收入72元,她母亲高金云采茶收入一天高达300元,是当地有名的采茶能手,收入十分可观。

   “每亩茶园,每年至少收入3000多元,再经过精加工,收入那就更可观了。”尝到甜头的村民把种茶当成了自己发家致富的产业。如今,全村人均茶园面积达3.3亩,形成了“山上是森林,山腰是茶园,山脚是良田”的乡村美景。

  棉花山村,14个村民组373户1684人。充分利用酸性土壤资源丰富和高山形成雾气笼罩的优势条件,种茶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穷到富,直到2014年实现全村家家种茶,多则几百亩,少则三四亩,全村茶园面积已发展到5600亩。

  村民们说,茶园不但成了村民的“绿色银行”,还使美丽的田园风光增色不少,吸引了全国各地的一批又一批摄影爱好者前来采风。如今,棉花山农民与茶叶的这份情缘,让他们深深地感受到,茶叶已经给他们带来了巨大的实惠。


 

本站资讯如无特殊说明,均采编于合作媒体或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刊载此文仅为提供更多信息来宣扬中国茶文化,并不代表本站同意文中的说法或描述,也不构成任何建议。如对本文有任何异议,请联系我们删除。—神州茶网官方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相关规定>0评论
广告服务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茶网大全  |  关注我们
- 神州茶网(ST26.com | tea26.com) 版权所有 -  闽ICP备09028097-1号  闽ICP备09028097-3号   - 闽公网安备 35058302350668号 - QQ:1378577119  
Copyright   ©2006-2028 w.z.g_stuo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