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扬中国茶文化,助力中国茶产业

神州茶网——茶闻天下

RSS

安庆茶产业如何做大做强 茶农茶企期盼暖心服务

更多 产业要闻 内容  |  2015-04-16  |  安庆日报  |   新闻爆料

    神州茶网4月16日 讯:安庆市各县大都产茶,尤其对于山区农民来说,茶叶更是一项重要的经济来源。4月中旬,各地茶叶相继进入采茶高峰期,记者走访安庆市太湖、潜山、岳西、枞阳等种茶户发现,近两年,安庆市茶市日渐出现茶企用工成本增加、采茶工紧缺、茶价下跌等几大现象。做大做强安庆市茶产业,期待更多暖心服务。

  清明节过后,天气转暖,各县茶叶都相继进入春茶采摘高峰期。今年早茶市场状况如何?茶农、茶企有哪些新需求新期待?4月7日—4月11日,记者相继走进安庆市太湖、潜山、岳西、枞阳等茶农家,了解一线茶市现状。

  春茶抽芽井喷,茶乡难觅采茶工

  4月7日上午,记者来到了位于宿松县破凉镇黄大村的浙淞茶厂,1000多亩的茶园内到处绿意盎然,新抽出的嫩芽在和煦的阳光下剔透发亮,风一吹,散发着阵阵清香。经过7年发展,这里生产的安吉白茶和龙井早已供不应求,然而,茶园里的采茶工却不是很多。

  “采茶高峰期每天只有200多名采茶工,远达不到实际需求。”该村合作社负责人张礼兵告诉记者,随着茶园面积不断扩大,采茶工将更加紧缺。

  “用工荒”在其它县也有不同程度的反映。在拥有近17万亩茶园,以盛产翠兰、翠尖的岳西县,采茶工都请到了阜阳、舒城、霍山等地。“一人一天只能采半亩,17万亩就意味着需要30万左右采茶工,而岳西40多万人口有10几万外出务工,只能从外地请采茶工。”岳西县翡冷翠茶叶有限公司老总邓柏林坦言。

  而在众多山区,亲朋好友、老弱妇孺采茶成为了一大现象。“村里没人,只剩留守老人或者留守儿童,采的茶良莠不齐,还得花功夫二次挑拣,关键是工价还不能太低,否则都歇火了。”太湖县北中镇茶农毕淮英无奈地说。

  对于为何难招采茶工,多数人认为,各县茶农本来就多,不少人外出打工,加上春茶采摘和春耕备耕同时进行,分散了很大一部分劳动力。

  名优茶价下跌,茶企用工成本增加

  由于清明前后的连绵阴雨,今年安庆市早茶遭遇不同程度地减产,业内人士分析,至少减产1/4。市场存货减少,但茶叶价格却未相应走高。

  就目前市场调查来看,普通农户采制的春茶中,中低档茶价格基本上维持在1斤200—350元左右,高档茶基本在1斤400—600元左右,悬浮价格不高。

  而对于天华谷尖、岳西翠兰、天柱剑毫、桐城小花等安庆名优茶企来说,茶价有所下跌,更“亲民”。

  “与去年相比,今年春茶量少,但茶价却下跌了近1/4。相比之下,用工成本却在增加。”邓柏林坦言,今年采茶工、制茶工的日工资都上调了30—50元/人左右,“除去吃饭、住宿费用,平均一名采茶工一天能拿到120元工资,手脚麻利的要价180元一天。”除此之外,为了留住人,很多公司还为采茶工、制茶工包吃包住,买宵夜、水果、香烟、王老吉,雨天还会给一定的工资补贴,各种便民、人性化服务成本持续增加。

  业内人士透露,一方面是茶价的下跌,一方面是用工成本的增加,本地很多茶企面临部分亏损的局面,寻求市场突破、走亲民路线、走专业化团队路线、扩大产品知名度成为茶企急需解决的问题。

  借助微商,农户手工茶意外走俏

  安庆市是茶叶大市,山区农民大都有自己的一亩三分茶园。近几年,安庆市为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大力推广茶场规模化、标准化发展,“农户+合作社”成为茶厂基本活动模式,产茶大县也基本上实现机械化生产。然而,今年记者走访茶市却发现,借助微商平台推广优势,农户手工制茶正在悄然走俏。

  “已经有5个好友跟我要货了,一斤茶叶价格在200—400元之间,卖得俏得很,都是网上认识的朋友。”太湖县北中镇茶农张晓红告诉记者,因看到朋友圈里有人刷护肤品广告,她也突发奇想,将自己采茶、制茶的各个细节都拍在了网上,采茶两个星期,已经有不少人“私人定制”。

  “农户自己家做的手工茶要价不高,无污染、更香醇,可以自由散卖。”张晓红的微信网友阿哒告诉记者,身边人都喜欢购买这种山区纯手工野茶。

  应对茶产业现状,茶企盼更多服务

  “都是农民成立的合作社,缺乏专业人才管理财务,缺乏一支专业的采茶工,要做大做强总感觉心有余而力不足。”谈及茶叶合作社多年发展状况,潜山县塔畈乡冯冲村茶户凌胜坦言。

  “市场上的茶叶品牌多而乱,希望可以整合资源,扩大品牌影响力。”邓柏林认为,名优茶质量、安全都有保证,但很多茶企尚停留在“找市场还是找市长”的疑惑中。

  更多茶企则期盼在茶季用工方面,政府能够适当引导,提供一些政策性的服务。

  记者手记

  用工荒、茶价低、茶企盈利薄弱,其实说白了就是本地茶叶品牌打得不响、基础不牢,茶企除了销售茶叶找不到新的盈利增长点,无法延伸茶叶产业链、价值链。

  从当前茶产业发展背景来看,茶产品正从农产品向工业品和营养保健品转化,茶企必须实现茶产品工业化生产和安全、方便、多元化消费,大力弘扬茶文化和茶文明。除了依附茶叶销售外,茶企能否靠专业水准、增值服务来发展壮大呢?


 

本站资讯如无特殊说明,均采编于合作媒体或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刊载此文仅为提供更多信息来宣扬中国茶文化,并不代表本站同意文中的说法或描述,也不构成任何建议。如对本文有任何异议,请联系我们删除。—神州茶网官方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相关规定>0评论
广告服务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茶网大全  |  关注我们
- 神州茶网(ST26.com | tea26.com) 版权所有 -  闽ICP备09028097-1号  闽ICP备09028097-3号   - 闽公网安备 35058302350668号 - QQ:1378577119  
Copyright   ©2006-2028 w.z.g_stuo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