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扬中国茶文化,助力中国茶产业

神州茶网——茶闻天下

RSS

怎样鉴定紫砂老壶的年代

更多 紫砂文化 内容  |  2016-03-17  |  新浪收藏  |   新闻爆料

  神州茶网3月17日 讯:明代的紫砂壶造型多以方形、圆形、筋囊式为主,线条简约,壶体偏大,平实质朴。清代初期的紫砂壶造型与瓷器一样,出现了专供宫廷皇家使用的精雕细琢的宫廷壶,多以自然形与几何形为主。另有一些民间实用型壶类,壶形小,流短,小耳柄,形制小巧玲珑。清末及民国初期的紫砂壶造型款式增多,附加装饰也增多,以仿古代名家为主,在形制上没有多少创新。

  紫砂器的胎质具体的说就是砂料。不同时期的砂料有着不同的砂质,而不同的砂质呈色肌理都是不尽相同的。明代紫砂使用的砂料内含颗粒状粗砂,给人的感觉是粗糙的,这是当时的炼砂淘洗技术相对落后而造成的。

  据有关资料表明,明代紫砂泥料的目数为20—30目,清中期为50—60目,近现代为100—120目。目数低,颗粒粗,孔隙度大,用手指弹击,声音沙哑、发闷。明代的砂壶由于多是墓葬出土物,胎体吸收了地下的水气,表面失光。清代砂料细腻润泽,也显示出古朴的意趣。由于经常把玩摩擦,久而久之,会有一层光亮面,如同古代硬木家具,年代久远自然而然地产生光亮面一样。

  创制砂壶的成型工艺,各个阶段都有不同之处。这些外在的因素也就成为我们今天断代的凭据之一。

  明代创始期的壶是以手捏制为主,壶内胎往往有掏空时捏按的指纹。晚明时时大彬创制了木模制壶方法,壶内壁不见指纹,而略留用竹刀刮削的痕迹。在柄与壶身、流与壶身相接处往往比较粗糙,有时为美化接痕而贴上柿蒂形泥片而成为最早的附加装饰。盖与钮的相接处有时也会这样处理。

  由于明代不单独烧壶,仅将壶放在窑中套烧,常有缸瓮飞洒的釉泪沾在壶体表面。有的砂壶还因受火的原因凸起气泡,使表面凸凹不平,内壁薄厚不一。很多情况下由于温度不够,砂壶不能完全烧结,故胎质较为疏松。清代的紫砂壶一般采用打泥片,再捋泥片镶接而成,所以壶胎厚薄均匀,制作精细。也有制壶大家仍然坚持以手捏制为主,技艺炉火纯青,一般匠人不能望其项背。近现代采用注浆成型,壶身略加修饰就极为光润,细如膏泥,干脆而不润泽,里外极规整,手感极轻。注浆成型的紫砂壶需用较多的黏性土掺和砂泥,实际上紫砂的比例已经很小了,从严格意义上讲,它不具有任何艺术性,充其量是黏土与砂泥的混合物。

 

本站资讯如无特殊说明,均采编于合作媒体或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刊载此文仅为提供更多信息来宣扬中国茶文化,并不代表本站同意文中的说法或描述,也不构成任何建议。如对本文有任何异议,请联系我们删除。—神州茶网官方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相关规定>0评论

相关阅读:

紫砂
广告服务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茶网大全  |  关注我们
- 神州茶网(ST26.com | tea26.com) 版权所有 -  闽ICP备09028097-1号  闽ICP备09028097-3号   - 闽公网安备 35058302350668号 - QQ:1378577119  
Copyright   ©2006-2028 w.z.g_stuo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