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扬中国茶文化,助力中国茶产业

神州茶网——茶闻天下

RSS

高温!西湖景区的龙井茶树晒"红"了脸

更多 产业要闻 内容  |  2016-07-28  |  杭州网  |   新闻爆料

  神州茶网7月28日 讯:连日的高温,不少人感叹烈日晒黑了脸,在西湖景区,部分龙井茶树也晒“红”了脸。如果高温持续,西湖景区的茶树是否会和2013年一样受灾严重?茶农是否做好了预防高温天气的准备?

   “目前情况还行,我们也已经做好了准备工作。”据西湖街道农技站站长林晨介绍,从2014年至今,西湖龙井茶6000亩的种植区附近多了60多个蓄水池,灌满的蓄水池将迎接未来有可能正面“袭击”茶林的高温天气。

老茶农赶在7月底完成茶树修剪工作

   每年7月,对于龙井村茶农戚邦友来说尤为关键,“每年的这个时候,茶叶必须修剪,这是世世代代传下的经验。”凌晨4点,70岁的戚邦友便拿起剪刀,朝着自己转包的30亩茶山走去。

   “修剪茶树有两个目的,一是防止茶树在夏天水分过度蒸发,二是为了让来年长出更多茶叶。”说起连日的高温,戚邦友有些担忧,又有一些庆幸。担忧的是,如果持续高温,茶树红叶的现象在所难免;庆幸的是,目前,他家的茶林修剪工作已经进入尾声,山里的茶树也没有出现红叶现象。

   和戚邦友相比,杨梅岭的茶农应正华却显得十分焦虑,在他承包的9亩龙井茶山上,已经覆盖了一层黑色的遮阴网,“有一小部分茶树已经红叶啦!”应正华说,这是茶农夏天最不愿意见到的现象,“一旦红叶,来年的新茶就有可能不够饱满。”不过,虽说对目前的高温天气有所忌惮,但应正华认为,部分茶树出现红叶影响不大,“哪怕是2013年的极端高温天气,也没有影响来年的新茶长势。”

老茶树抗性强 龙井43有点“危险”

   同是生长在景区的茶树,为什么有些茶树出现红叶,而有些茶树并未受到影响?昨天下午,记者来到西湖街道,为了解开疑惑,街道农技站站长林晨将记者带到龙井茶博馆双峰馆前。记者看到,这里有一片面积约为2亩的茶树出现明显红叶现象,红色的叶片极易脱落,用手一捻就碎,“这说明树叶已经枯死。”林晨解释说,导致红叶的原因是缺水和灼伤。

   而说起为什么戚邦友与应正华各自经营的茶山出现不同情况,林晨认为,事实上,在西湖景区6000亩的龙井茶种植区域内,主要种植了两种龙井茶,一种为龙井茶群体中俗称的老茶蓬,另外一种则为龙井43。

   “龙井43一般是扦插,老茶蓬一般是茶树种子播种而来。”林晨指着身旁叶片发红的茶树说道,目前出现红叶现象的龙井茶大部分就是龙井43。究其原因,还是因为龙井43的根系较浅,太阳持续炙烤后,水分供给自然不足。“如果说要加以防范、保护的,就是龙井43和种植3年以内的新苗。”林晨说。

今年降雨量比较丰沛  茶树还撑得住

   今年的高温,让人很容易联想到2013年连续多天超过40℃的极端高温,那一年,不少龙井茶树被深度“晒伤”。

   “就拿龙井茶博馆双峰馆前的120亩茶树来说,当年可是目及皆红。”林晨分析,导致2013年种植区大面积受灾的原因很多,其中不仅包括极端高温天气,当年春季降水量少也是祸首之一。“但今年和2013年不同的是,首先高温天气从上周三才开始,马上就要立秋,高温天估计不会太长。”除此以外,今年4月至7月,杭州的降雨量比较丰沛,“当年山涧的泉水几乎干涸,今年不一样,每个周末,去九溪玩水嬉戏的孩子特别多。”

   林晨说,目前,大部分的茶树都没有出现红叶现象的原因就在于杭州地下水、地表水都比较充沛,原本抗高温能力就比较强的茶树还撑得住。

60多个蓄水池可蓄3000多吨水

   虽说茶农与专家对高温下的龙井茶持乐观态度,但是为了应对接下来有可能正面“袭击”杭州的持续高温,西湖街道已经用上了保障力量。

   “由于龙井茶博馆双峰馆前的茶地全天受到日晒,土质也不佳,2014年,街道特地在这里安装了79个喷头。”林晨说,2013年旱情过后,这片茶地就出现了这样的一个喷灌设备。记者了解到,从本周一开始,喷灌设备已经启动,“早上5点到9点之前喷一次,下午4点半之后到7点再喷一次。”

   除了建喷灌设备,景区的各个西湖龙井产茶村建起了60多个蓄水池,总共可蓄3000多吨水。另外,西湖街道还为茶农准备了水泵、水管、水带等应急物资。据林晨估计,哪怕龙井茶产区出现大面积红叶现象,茶农也可以在9月后通过修剪、施肥等农事操作进行补救。

●延伸

传统种植方式已经没有优势 或可尝试互联网+农业

   林晨介绍,高温下根系过浅的茶树容易出现红叶现象还有一个原因,“虽然种植龙井茶的茶农很有经验,但事实上,很多茶农的种植方式并不科学。”林晨说,拿茶树施肥来说,很少有茶农做到深埋施肥,“有些新苗根系本来就不深,一旦肥料施得太浅,茶树的根就会往上长。”

   记者了解到,西湖景区的茶农,大部分和戚邦友、应正华一样,世代种茶,用他们的话说,还在娘胎里时,就跟着母亲上山种茶,而且种了一辈子茶。能种出闻名遐迩的龙井茶,全凭世代传授以及几十年的摸索经验。

   但在不少从事农业科研的专家眼中,传统经验型农业在现代农业面前并没有优势。眼下,互联网+农业已经在全国兴盛起来,比如在萧山的某部队农场,哪怕连日高温,农场负责人也只需要在办公室的电脑前点击鼠标就能完成浇水、施肥、收放遮阴网的工作。“它被称为植物-环境信息快速感知与物联网实时监控技术及装备。”浙江大学何勇教授介绍说,在传统农业中,作物的灌溉、施肥、喷药都依靠农民经验操作,但数据表明,中国农业用水利用率仅为51%。

   以双峰村出现红叶现象的茶地为例,茶农猜测该区域土层薄、茶树根系浅,但事实上,在互联网时代,浙江已经有了让农作物以及土壤自己“说话”的技术。在何勇教授的科研成果中,一项名为16通道植物冠层快速测量仪的设备就能跟我们日常体检一样,设计出茶树生产的最佳模型。“只需要把设备检测到的植物光谱图和电脑中最佳模型作对比,植物缺什么一目了然。”

   另外,能够全方位立体检测土壤肥力、盐度、pH值的肥力检测技术也已经面世。简单来说,这套被称为基于物联网的作物生长精准管控技术,就像是现实版的农场游戏,运用这种技术,龙井茶农今后也能够在电脑前,通过感应器采集的植物及环境信息,点击鼠标,便能根据作物生长需求的实时设备种植茶叶。

 

本站资讯如无特殊说明,均采编于合作媒体或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刊载此文仅为提供更多信息来宣扬中国茶文化,并不代表本站同意文中的说法或描述,也不构成任何建议。如对本文有任何异议,请联系我们删除。—神州茶网官方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相关规定>0评论

相关阅读:

茶树龙井
广告服务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茶网大全  |  关注我们
- 神州茶网(ST26.com | tea26.com) 版权所有 -  闽ICP备09028097-1号  闽ICP备09028097-3号   - 闽公网安备 35058302350668号 - QQ:1378577119  
Copyright   ©2006-2028 w.z.g_stuo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