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扬中国茶文化,助力中国茶产业

神州茶网——茶闻天下

RSS

山东“南茶北引”六十周年 且说日照与“南茶北引”

更多 产业要闻 内容  |  2016-09-06  |  齐鲁晚报  |   新闻爆料

原标题:山东“南茶北引”六十周年 且说日照与“南茶北引”

1973年,在日照召开了六省区南茶北引西迁经验交流会。

1973年,在日照召开了六省区南茶北引西迁经验交流会。

今年,是山东“南茶北引”六十周年。

日照,作为当年山东“南茶北引”实验地,开始时间比较早,成绩比较大,影响面比较广,是“南茶北引”的佼佼者,为全省“南茶北引”起到了极大的带动作用。

在日照,“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中这排名第七位的茶,成为人们须臾难离的事儿。记得上世纪五十年代,我刚分配到住址在涛雒的日照师范当教师时,看到在滴水成冰的冬日之晨,人们就早早地起来,一手端着茶壶,一手提着一个大冲壶,到街上茶炉冲茶,感到很新奇惊异。以后到岚山去,又发现一个奇特现象,无论到谁家,遇到主人正在喝茶,即使刚刚泡上,也不顺手从壶里为你倒茶,他会用另一只壶再为你泡一壶,和你对饮。这不只是出于礼貌,更重要的是,他每次只有喝完这壶茶,才能过足茶瘾。若为别人从壶里倒出一杯或几杯,他就会觉得不能满足自己的需求,用他们的话说,“这茶白喝了”。

在日照,喝茶最为突出的是渔民。由于天天漂泊在海上打鱼,风吹日晒,收网拉鱼劳动强度大,流汗多,船上淡水又少,因而,出海之前与归来之后,喝茶成了他们的头等大事。每次出海之前,什么不干也得先喝足茶。开茶炉的人也熟知每个汛期,每天出海的时辰。在出海之前,即使晚上两三点,也点炉生火,提前将水烧得开开的,等待着渔民们前来打水。渔民们打来水冲上茶,回家一碗一碗,直喝到嗓子眼冒水泡了,才打着嗝儿上船。打鱼归来,回家第一件事也是喝茶。直到喝得浑身上下,连骨头缝都滋润透了,才舒舒坦坦地该干什么干什么。

当时几乎各个村镇都设有茶炉。就连经济困难时期的1962年,被戏谑为“一条大街十个灯,一个喇叭全城听”的小小的日照城,还有茶炉17座。这也从另一方面反映出日照人对于茶叶的情有独钟。 

1954年,谭启龙曾任中共浙江省委第一书记,浙江省人民政府主席。来山东任省长之前,毛主席和他在杭州谈话时就说过,“山东人口多,又爱喝茶,你到山东去工作,应该把南方的茶引到山东去”,并建议他“在山后多种些茶”。在两人的谈话中,毛主席同时还讲到要把“丝”“竹”等南方的一些主要产物也引到山东。

“毛泽东与谭启龙的家乡都出茶,他们也都是知茶、好茶、爱茶之人。谭启龙的家乡在江西永新县,是云雾茶的主产地。山东素有浓厚的饮茶习俗,是我国茶叶消费大省,即使国家每年从南方调拨4万多担茶叶,仍不能满足消费需求,当时茶叶是国家统配物资,是出口换汇的重要商品,增加调拨数量十分困难,山东自产茶叶非常迫切。谭启龙的到来,为山东从南方引种茶带来了机遇,他因此也被人们誉为‘南茶北引’第一人”。

谭启龙到山东不久,山东省委、省政府就达成共识:山东的茶叶供应不能光依靠国家,要想办法自力更生,于是就形成了“南茶北引”的最初想法。

谭启龙决定在山东试种茶叶,在他的直接安排下,从安徽购进了大批茶苗、茶种,分发到各个地区试种。

当时,山东“南茶北引”范围最初确定在青岛、日照、临沂三地。“1959年,莒县中楼公社大陈军子苗圃(社办),用50公斤种子育苗,试种二亩。当年苗全苗旺,因越冬管理欠妥,次年剩苗不足三分之一。两年后,更少。后毁掉。”(据1999年10月版《莒县县志》)

1961年初,日照县林业局从福建、浙江引进茶籽,相继在大沙洼林场、马庄公挪庄生产队、国营刘家湾苗圃试种,因遇冻旱,没采取有效措施以致全部死亡,此次试验以失败告终。

是年,谭启龙在青岛考察时,发现当年当做冬青种植的几棵茶树活了。他高兴地采下一些芽头,揉搓了一下,闻了闻说,“这茶炒出来,肯定比我那个家乡的茶还好”。然后,他就肯定了山东不是不能种茶,是不得法。

1966年春,山东省委、省政府正式做出“南茶北引”在日照试点的决定。日照县委决定选用小面积试种,然后逐步推开。

为了迈出“南茶北引”第一步,县委、县政府不惜人力和物力,几次派专人去南方考察与学习,又分别从黄山、杭州等地带回来茶种。1966年秋天,与省里来的有关同志协商,先后选择了丝山公社的双庙与安岚公社安东卫北山两个村进行试种,种下了具有历史意义的第一批茶树,共八亩七分地。安东卫北山五亩地的茶苗大部分活了下来。后来,经过移栽,成活的茶苗占地四亩四分二,成活率80%以上。

由此,人们心中燃起希望!后来,县里组织薄家口、后黄埠、赵家庄子等十几个村的干部来参观学习。他们由此受到启发,也试种起茶叶。第三年,全县扩展到23个村,成活率都在90%以上。至1979年安岚公社全社共发展茶园385.6亩,绿茶总产13153斤。其间,村里又选出王永华等四名技术员出去学习种茶技术。这些技术员不但指导本村种茶,还应邀到临沂、苍山、禹城等地指导种茶。

据介绍,当时全省有一百多个“南茶北引”试种点,大都成活率极低,不少地方全军覆没,同时试种的双庙成活率也不到50%。安东卫北山村成活率最高,因而这里格外引人注目,成为“南茶北引”的样板,来参观学习的人川流不息。

这一成绩引起中央重视,1973年10月,农业部联合中科院茶叶研究所,在日照召开了山东、西藏、新疆、陕西、河北、辽宁六个省区参加的“南茶北引西迁”经验交流会。

会上,牟步善代表日照县委作了《坚持以粮为纲,积极发展茶叶生产》的经验,详细介绍了日照种植茶叶的历程和取得的成就及经验教训。代表们还对日照各地茶园进行了参观考察。看着满山遍岭青翠葱绿的茶叶树,一致认为山东的“南茶北引”取得成功,而这个成功也证明,过去一些地理、地质、农业、茶叶、林业方面专家所认为“北纬35度甚至30度以北不能种茶”的推断是错误的。这是一个革命性的成功范例,是具有历史意义的宣告,由此极大地刺激了日照乃至山东农民种茶的积极性。1974年,又在这里召开了山东全省“南茶北引”现场会。进一步推动了“南茶北引”工作的开展。1978年,山东省茶园面积达到了7300公顷,日照茶园面积达到7759.2亩,产量达到139029公斤。

日照东临黄海,属暖温带湿润季风气候,境内山地丘陵土壤呈微酸性,属黄棕壤土,含有丰富的有机质和微量元素。由于地处高纬度,冬期比南方长1-2个月,昼夜温差大利于内含物的积累。如此的地理环境,使日照绿茶具备了南方茶所没有的特点。如今日照市已建起了淮河以北规模最大的绿茶生产基地和科研基地,成为“中国茶叶北方示范区”。日照,与日本静冈、韩国宝城并列为世界三大海岸绿茶城市。截至2015年,日照全市种茶面积和产量分别占全省的60%与75%以上,日照绿茶已成为鲁茶的代表。

 

本站资讯如无特殊说明,均采编于合作媒体或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刊载此文仅为提供更多信息来宣扬中国茶文化,并不代表本站同意文中的说法或描述,也不构成任何建议。如对本文有任何异议,请联系我们删除。—神州茶网官方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相关规定>0评论

相关阅读:

广告服务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茶网大全  |  关注我们
- 神州茶网(ST26.com | tea26.com) 版权所有 -  闽ICP备09028097-1号  闽ICP备09028097-3号   - 闽公网安备 35058302350668号 - QQ:1378577119  
Copyright   ©2006-2028 w.z.g_stuo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