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扬中国茶文化,助力中国茶产业

神州茶网——茶闻天下

RSS

泉州:安溪从源头捧出 “放心茶”

更多 产业要闻 内容  |  2018-03-15  |  泉州晚报  |   新闻爆料

神州茶网3月15日 讯:春光里,细雨中,茶山造绿“戴帽”热潮再次兴起。

安溪县金谷镇华芸村生态茶园内,茶树已经被剪得只有30至40厘米高。走近细瞧,嫩绿的新茶已经开始冒头。茶农们在山顶种植防护林带,在茶园地块种植间隔林带,行道间每亩种植10株左右凤凰木。

这里是安溪县首个生态茶园基地,茶业经济收入占村民收入的80%以上。目前金谷镇有生态茶园5000亩、生态茶园示范基地园800亩。

华芸村的生态茶园基地建设是安溪县实现绿色发展的一个缩影。地处戴云山脉东南坡的安溪县,是中国乌龙茶之乡,盛产名茶铁观音。全县茶园面积有60万亩,涉茶人口80多万,农民人均纯收入中有56%来自于茶业。也就是说,小小一片茶叶,是当地百姓生计之所赖。

如何在茶产业持续发展和生态保护之间求得共赢?安溪给出了解题之道——“有机”和“生态”是他们近年来呵护的方式。

“生态”种植实现源头保障

茶树上挂着蜘蛛网,一只灰色的蜘蛛从绿叶上爬过,透过蜘蛛网半米远,依稀可见茶树行间长着几簇杂草。这是笔者近日在松香苑生态茶园看到的场景。这样的茶园能种出茶叶吗?茶叶品质能好吗?

答案是“一定行!”

其实,蜘蛛是为了给吃茶叶的害虫制造天敌,杂草则是为蜘蛛等害虫天敌提供生存环境。

“这种茶园能够形成完整的生物链,很多害虫会被克星吃掉,农药使用少。”安溪县农业与茶果局局长陈志明介绍说,眼前只是这个复杂小生态的一个缩影。不仅如此,生态茶园还能防止水土流失、固氮,降低生产成本,提高茶业品质。根据测算,采用立体茶园种植出来的茶业质量更好,茶业价格平均提高20—30元,茶园生产成本明显降低,节约化肥成本30%,降低用药成本40%。

陈志明说,生态茶园的建设遵循生态农业和立体茶园的要求,通过实施茶—林—绿肥立体复合栽培、种植或保护梯壁绿草、合理配置水利设施和道路建设,形成“头戴帽、腰围裙、脚穿鞋”,四周有水源,梯层整齐的茶园结构,既能防止水土流失、固氮,还能吸引七星瓢虫等益虫,减少茶树病虫害,降低生产成本,提高茶叶品质。

一杯好茶,从生长开始就有严苛的要求。从2005年起,安溪县全面实施生态茶园建设规划,在长期实践中,安溪农业部门总结出了“树、草、肥、水、路”加上“无公害茶园管理”的“5+1”生态茶园建设模式。目前,全县已建成高标准生态茶园35万亩,其中有机茶园基地3.9万亩。建设资金主要来自中央、省、市、县各种现代茶业、水土保持项目的拨款,让茶农减轻负担。今后,安溪每年还将改造百座茶山,最终把所有茶园都改造成生态茶园。

“远看树林,近看茶园”。类似于华芸村和松香苑生态茶园这样的立体茶园在安溪还有不少,甚至已经成为一种“流行”趋势。安溪还特别注重立体生态茶园建设。安溪县农业科技人员经常以开展技术培训、发放技术资料和深入田间帮扶等方式,指导茶农、茶企科学种茶、科学产茶,帮助解决茶叶生产技术难题,让科研成果进村惠农。

以退为进退出一片天

在西坪镇盖竹村,满山茶园青翠欲滴,不少茶山的顶部种上了山杜英、香樟等树种,形成丰富的植被群落。

“以前下雨担心茶园被冲塌,自从实施了退茶还林政策,不仅保护了水土,也促进了农业转型。”茶叶种植户王庆章把笔者领到羊角尖山上的自家茶园。他说,这片茶园原来有7亩,退茶还林后,集中打造4.5亩生态茶园,既治理了水土流失,又提高了茶叶品质,茶叶价格也上去了。

而在金谷、官桥、龙门、虎邱等乡镇,低产低质茶园正在发生巨大变化,茶园变花园、变菜园、变农田……退茶还林还耕,茶乡正在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业增产增收。

近日,在虎邱镇竹园村茶山上,笔者见到数十名村民挖坑、放苗、施肥、填土,一棵棵沉香苗种满山头。

老茶农周金溪介绍,之前县林业局引进台湾一家沉香种植与研发企业,从竹园村200多户茶农手中,按每亩每年100元的租金,流转了3000亩荒废的茶园,种植沉香。

周金溪共流转了3亩多的茶园,他算了一笔账:之前,茶园荒废,产生不了任何经济效益;现在,流转给企业,不仅可以拿到租金,平时还能来干点农活,增加收入。

“退茶还林”是对生态茶园的进一步提升,即按照“头戴帽、腰系带、脚穿鞋”的规划植树造林。从2009年开始,安溪县财政每年拨出专项资金,乡镇同步配套,在全县范围内实施每年100座茶山退茶还林计划。目前,该县已退茶3万多亩。

如今,在实施“退茶还林”的茶山上,到处绿色盎然,桂花树和花榈木等名贵树种随处可见,黄花菜、爬地兰等生长旺盛。“茶园里种上爬地兰,虫害少发生,茶叶的品质得到提高。”采访中,不少茶农高兴之情溢于言表,“退茶还林”效益已然显现。

大小生态守护绿色家园

驱车行驶在莆永高速安溪感德段,四周是葱葱郁郁的茶山,一眼望去,心旷神怡。此时,你一定不会想到,数年前,这一片都是“秃头山”。

“以前整座山都是光秃秃的,可以看到裸露出来的黄土,不见绿色。整治后,大家的直接感受是树木多了,鸟儿来了,空气变好了,生态环境焕然一新。”在高速服务区工作的戴艺能对莆永高速感德段两侧茶山的变化感触最深。

生态的改善促进了茶叶质量的提升。感德镇镇长王焘宗说,2017年的感德秋茶质量明显好于往年,价格也稳步提升。这一切都得益于“山长制”的推行。

要维持茶园里的小生态,还必须保护好茶园外的大生态,建立生态支撑体系。如果全县的生态环境不行,茶园里的小生态也会受影响。

近年来,安溪县坚持“生态立县、环保优先”的生态环境保护战略。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等情况,将全县划分为都市生活区、工业集中区、茶叶主产区、生态涵养区四个主体功能区,宜居则居、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茶则茶、宜林则林。

此外,安溪县从县域大生态—茶山绿化—茶园小气候—绿色生产技术推广四个层面立体推进生态建设,实现石材行业整体退出,水泥落后产能全部淘汰。同时,保护产地环境。每年持续开展生态茶园建设,大力推行高坡度、生态脆弱区茶园退茶还林以及低海拔、大田茶园退茶还耕等措施,推进茶山生态修复。严打违法开垦茶园,曾在3年里查处违法开垦林地种茶案件605起。

得益于“山、水、茶、城”协调发展的生态环境,安溪茶业质量安全得到了保障,品质也在不断提升。去年,安溪县被农业部确认为第二批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试点单位、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单位、国家级果菜茶有机肥替代化肥示范县,并作为全省唯一一个县级单位参加全国“双安双创”成果展和现场会。“安溪铁观音”入选中国十大茶叶区域公用品牌,入选2018年第一批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产品。安溪出口茶叶连续12年全部通过输入国官方检测。

目前,安溪县正在申请创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茶叶)标准化生产基地。安溪人坚信,只要坚持做到从茶园里的小生态和小循环,到安溪县的大生态和大循环,实现绿色食品原料基地不会太遥远。 (庄诗莹)

 

本站资讯如无特殊说明,均采编于合作媒体或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刊载此文仅为提供更多信息来宣扬中国茶文化,并不代表本站同意文中的说法或描述,也不构成任何建议。如对本文有任何异议,请联系我们删除。—神州茶网官方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相关规定>0评论

相关阅读:

安溪泉州
广告服务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茶网大全  |  关注我们
- 神州茶网(ST26.com | tea26.com) 版权所有 -  闽ICP备09028097-1号  闽ICP备09028097-3号   - 闽公网安备 35058302350668号 - QQ:1378577119  
Copyright   ©2006-2028 w.z.g_stuo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