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扬中国茶文化,助力中国茶产业

神州茶网——茶闻天下

RSS

茶马古道上的大雒马山古邮亭

更多 产业要闻 内容  |  2011-11-14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新闻爆料

  滇西云龙县,古多盐井,有“八井”之说,因而驿道交通开设较早。大雒马山邮亭遗址,位于宝丰乡石城,距县城8公里。该邮亭始建于清康熙三十七年(公元1698年),距今已有300多年历史。

  云南大理云龙从西汉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设比苏县,境内南部置巂唐县,属益州郡。宋称“云龙赕”,云龙一名自此始称。云龙得名于澜沧江,“江上夜覆云雾,晨则渐以升起如龙”。元置“云龙甸军民府”,明改为“云龙州”,治所在旧州,明崇祯二年(公元1629年)迁至雒马井(今宝丰)。

  雒马之名,古书载“峭壁仙踪,州署东,石壁形如旋螺,中有张果老(八仙之一,倒骑白驴,日行数万里)驴蹄八迹,莓藓不侵,雒马之得名以此。”故此,古代宝丰俗称雒马井。明代郡丞范言(浙江人)有《雒马道上》诗描写古道状貌:“微行通一线,绝磴上千寻。雒马犹难渡,啼猿况独临。泥深春后雨,路障晚来淋。世道险如此,真伤远客心。”古道崖壁上还有9处石刻遗迹。雒马井有大小雒马两山,“大雒马山,在州治北五里,悬崖陡绝,曲磴参差。知州顾芳宗伐石甃道,建邮亭于其上。”清雍正三年(公元1725年),知州陈希芳捐俸修治大路,易险为平,建石坊,额曰:“雒马仙踪”。

  邮亭的设立,在顾芳宗撰的《大雒马山邮亭碑记》中这样记载:“云龙虽僻在西南鄙,然而南连永缅,北通丽水,西亘潞江,东扼楚豫滇黔之冲,故夫英君哲相,与四方贤人君子,皆欲考政而问俗焉。而鸟道迂回,悬车束马,难以飞渡,一当春夏霪潦之交,洪波汩没,裹足不前,蛟螭窝其中,而猿狖号其上……余自戊寅夏,叱驭至此,拔木甃石,次第兴举,又募五丁手,伐崖蟠石,建邮亭十数椽于大雒马山之巅。”邮亭设立后,大大改善了当地交通状况。清康熙年间宝丰举人李俭有一首《邮亭》诗记其事:“山山环绕烟岚翠,树树参差松韵清。纱殿陆离鼍鼓壮,石栏曲折马蹄轻。”

  康熙四十四年(公元1705年),云龙知州顾芳宗将邮亭更名为“憩亭”,又名“茶亭寺”,为安全起见,于亭的南北设置两道大门,昼启夜闭,以防不轨之人过境,并在大门上分别题有“榆西岩郡”和“饮相如处”的横匾;中悬“憩亭”。邮亭上边建有观音殿、财神殿,下侧有管理房。为了加强盐政管理,发展地方经济,充实课税,沟通与大理府的联系,再次拓宽雒马古道,从绝壁上凿出一条比原来更宽的大道供人马通行,使州署与各盐井交往畅通,食盐运销活跃,课税充盈。栈道凿宽后,又在驿道制高处建邮亭,并专设一处负责传递文书信札,兼卖茶水,供往来商旅在此小憩,欣赏山川壮丽风光,历代民众、官吏赞赏不绝。此道的拓宽,为云龙“八井”的驮盐马帮北上运往西藏以至印度的噶伦堡,南下运往腾越以及缅甸,铺筑了既安全又快捷的通道。

  滇西的邮史应从唐南诏、大理国开始。明代“改土归流”后,邮运更为活跃。清初护送课饷、递送公文的业务大量增多。到辛亥革命后,县一级又开始设立邮政分局(代办所等级)。

  大雒马山邮亭是滇西最早与邮政相关的建筑物和茶马古道上的重要驿站,是研究古代云南邮史不可多得的物证。

 

本站资讯如无特殊说明,均采编于合作媒体或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刊载此文仅为提供更多信息来宣扬中国茶文化,并不代表本站同意文中的说法或描述,也不构成任何建议。如对本文有任何异议,请联系我们删除。—神州茶网官方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相关规定>0评论

相关阅读:

茶马古道
广告服务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茶网大全  |  关注我们
- 神州茶网(ST26.com | tea26.com) 版权所有 -  闽ICP备09028097-1号  闽ICP备09028097-3号   - 闽公网安备 35058302350668号 - QQ:1378577119  
Copyright   ©2006-2028 w.z.g_stuo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