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扬中国茶文化,助力中国茶产业

神州茶网——茶闻天下

RSS

【问答贵州茶】贵州冲泡“冲”出了什么?

更多 茶道 内容  |  2020-06-18  |  多彩贵州网  |   新闻爆料

神州茶网6月18日 讯:一杯好喝的贵州茶体现了当地的山水环境,茶园管理,加工工艺,冲泡技术……但最终消费者面对的重要问题是,自己如何冲泡好一杯贵州茶。快节奏生活的今天,许多年轻人要求冲泡技术“提速”,要求随时随地能获得一杯好茶。2014年,贵州根据贵州茶的特点提出了新的冲泡方式——“贵州冲泡”。

从最初进入茶席的“应者寥寥”到融入茶客的千杯万盏,“贵州冲泡”已经前行六年。

“高水温、多投茶、快出汤、不洗茶、茶水分离”,风格鲜明的贵州冲泡用这16个字挑战了一些泡茶旧观念,10秒就能获得一杯好茶。

“冲出”贵州茶特点

此前多年,贵州茶遇到一个很大的问题:作为高山绿茶,内质丰富,按传统方式泡茶,滋味浓而苦涩。参加全国评茶,评语里也常见“苦涩”二字。于是贵州茶人参赛,无奈只能采取“减茶量多加水”的办法“应试”,日积月累,外界对贵州茶的固有印象变成了:“贵州淡”“贵州茶不香”“贵州茶不经泡”。

从种茶到制茶,贵州人对茶的“追求”,连冲泡都放在心上。

时间走到2014年,“贵州绿茶”着手申报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产品。标准需要定下来,冲泡方式创新的呼声在业内越来越高。

贵州绿茶的特点是翡翠绿,嫩栗香,浓爽味。根据国家权威机构的检测,贵州绿茶的水浸出物含量高达40%以上,高出国家标准6个百分点。

要怎么冲泡才能更好凸显贵州茶的特点,泡出贵州茶的质地?

贵州省茶办对贵州冲泡启动了规模实验。

今年出版的书籍《黔茶十年》回忆了实验过程:“使用盖碗,用以往习惯3克单芽150毫升水冲泡,得到最多的评价是贵州茶很好,味道淡,不香。通过反复实践,加大投茶量至4克、5克和6克,用沸水冲泡激发香气,改单芽为持嫩性好的一芽一、二、三叶,解决味道淡和不香的问题,因此得出‘高水温、多投茶’。由于水温高、投茶量较多,若冲泡时间长了慢了,茶汤会苦涩不好喝,为了缩短等待时间,因此得出‘快出汤’。一杯茶一直泡着会由于茶多酚含量远大于氨基酸含量而苦涩不好喝,因此得出‘茶水分离’。”

“冲出”贵州好生态

旗帜鲜明地提出不洗茶,冲击了传统的“茶必须要洗”的观念,缘于贵州茶的干净。干净,才不需要洗。

2008年贵州规划未来要种植的400多万亩茶园的时候用GPS定位,检测土壤的pH值、还有重金属元素,确保土壤重金属安全且适宜种茶的区域,才规划为茶区。贵州现在种植的几百万亩茶园,都是在这种精确检测、确保重金属安全的背景下种植出来的。

从茶园安全入手,率先在全国提出全面禁用催芽素、草甘膦和水溶性农药吡虫啉啶虫脒等农药,茶园农药的禁用在国标16种的基础上提高到63种。2018年贵州省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抽检茶样660个,农药残留及重金属合格率100%。

从区域管理上,湄潭、凤冈、正安、松桃、雷山、思南、普安、余庆、瓮安等9个县成功创建“国家级出口茶叶质量安全示范区”,占全国示范区总数的1/4;60家企业上线的省茶叶质量安全云服务平台运行正常,121家企业录入贵州省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

贵州绿茶冲泡大赛,通过“高水温、多投茶、快出汤、茶水分离、不洗茶”的冲泡方式,评选冲泡“高手”。

“冲出”贵州“茶粉”

2015年,贵阳“妹子”刘蕊在英国制作华伦天奴春夏季广告片,摄影棚里响着快节奏的音乐,拍摄却陷入瓶颈,“咖啡和甜点都耗尽了,我想起背包里有一盒从贵州带到英国的绿茶。”刘蕊说。她至今记得,那壶茶“真香”,香味“惊动”了摄影棚里的同事。大家围过来问她泡的是什么。刘蕊说,泡的是家乡的绿茶。她从手机上点开贵州的介绍,大家都震惊于贵州的美。有人将音乐换成了悠悠的东方旋律。在愉快轻松的氛围下,拍摄很快完成。

刘蕊寻茶贵州山间,体验贵州冲泡。

于是“新茶客”刘蕊,回到家乡贵州,用42天,寻访了21个茶园,她带上500斤黔茶,飞回西方时尚圈。前提是,刘蕊“hold住”了泡茶程序,“我学会了贵州冲泡,适合快节奏的时尚圈,而且喝茶很健康。”

在贵州冲泡的比赛中,小孩子和非专业成人选手常常获得名次。这种去掉“表演痕迹”,率性泡一杯好茶的方式也吸引了很多年轻人。

《贵州茶叶冲泡品饮指南》地方标准主要起草人之一、国家一级茶艺技师龚雪,走进小学生兴趣课堂,推广“贵州冲泡”。

高水温--分子破碎,茶香四溢;

多投茶--滋味醇厚,香高馥郁;

快出汤--味道鲜爽,嫩绿明亮;

不洗茶--自然干净,自然放心;

茶水分离--味道均衡,完好如初。

中国茶叶学会常务副秘书长、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培训中心主任周智修研究员盛赞“贵州冲泡冲出了贵州的精气神,冲出了贵州自信,冲出了阳刚气。”

10秒,好茶到口。从最初进入茶席的“应者寥寥”到融入茶客的千杯万盏,“贵州冲泡”已前行六年。

 

本站资讯如无特殊说明,均采编于合作媒体或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刊载此文仅为提供更多信息来宣扬中国茶文化,并不代表本站同意文中的说法或描述,也不构成任何建议。如对本文有任何异议,请联系我们删除。—神州茶网官方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相关规定>0评论

相关阅读:

问答贵州茶
广告服务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茶网大全  |  关注我们
- 神州茶网(ST26.com | tea26.com) 版权所有 -  闽ICP备09028097-1号  闽ICP备09028097-3号   - 闽公网安备 35058302350668号 - QQ:1378577119  
Copyright   ©2006-2028 w.z.g_stuo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