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扬中国茶文化,助力中国茶产业

神州茶网——茶闻天下

RSS

黔南发展都匀毛尖茶产业 让"绿色银行"进万家

更多 产业要闻 内容  |  2014-04-16  |  西南商报  |   新闻爆料

   原题《“绿色银行”进万家——贵州都匀毛尖茶产业发展见闻》

    神州茶网 讯: 贵州都匀市团山村坐落在苗岭山脉一个满眼苍翠的河谷之中,层峦叠嶂之间掩不住春意盎然,成片的茶园葱茏而生。当年村民们寄给毛主席的都匀毛尖茶就出自这里。

    4月2日,都匀市团山友爱茶叶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王业荣带着记者参观茶园,顺道给采茶的家人送去午饭。走进茶园,田间的小路上长满青草,清澈的泉水叮咚流淌,不远处的田野里开着油菜花,一旁的马儿悠闲地低头吃草。

   “习总书记专门关心都匀毛尖发展,还称赞贵州是出好茶的地方,这给了我们莫大的鼓舞和信心。我们一定牢记总书记的嘱托,加倍努力,把茶园经营好,把产业发展好。”王业荣说,今年茶叶可以为他家带来超过十万元的收入。

    种植:生态富民的“绿色银行”

    王业荣告诉记者,清明前后的每一天都很宝贵。“这段时间采的茶是一年中最好的,营养最丰富。茶青采下之后,必须当晚加工炒制成干茶,才能得到品质最好的茶叶。”所以这段时间是茶农最忙碌的时候,清早六七点出门,带上午饭,天黑回家,晚上炒茶,有时通宵达旦。

    如今,3000多人口的团山村家家种茶,人人采茶,很多人都是远近闻名的制茶高手。全村茶园面积5000多亩,种茶户每亩茶青年收入在6000元左右,加工户收入可达到2到10万元。茶叶成为这个美丽山村快速致富的绿色银行。

    团山村只是黔南州茶叶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

    2013年,黔南州茶园面积达94.1万亩,投产茶园面积38.53万亩,茶叶产量1万吨,产值14.82亿元。

    事实上,种茶带来的效益远远不止茶农看得见的经济收入。茶树具有固土能力强、耐旱、耐瘠薄、耐低温的生态功能,通过退耕还茶、荒山造茶、低效经济林改种茶,实现了保护生态环境与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最佳结合,是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最好抓手。因此,茶叶兼具了产业发展须具备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发展茶产业成为黔南“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发展思路的最佳选择。

    2013年11月1日,黔南州委、州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茶产业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提出,到2016年,全州茶叶种植面积在2012年75万亩的基础上发展到200万亩,新建茶园一律按照有机茶标准建设。以都匀、贵定、惠水为主体,瓮安、平塘为两翼,科学规划,连片开发,打造5个20万亩以上的茶产业重点县。

    市场:外地茶客慕名而来

    在团山村采访,除了美景醉人,最大的好处是能随时喝到上好的毛尖茶。热情的茶农往往会邀请客人到自家的院子里,取一壶山泉,泡上一杯刚炒好的新茶招待,边喝边聊,好不惬意。

    在都匀市百子桥附近的茶市,常常可以碰到慕名而来的外地茶客。

    2008年,都匀毛尖以其纯天然、无污染的绿色品质,冲破欧盟设置的210项农残检测“绿色壁垒”,成功进入欧盟市场。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随着种植面积的扩大和加工能力的提高,都匀毛尖已经从古时的皇家贡品,变成了普通百姓都能消费的商品。

    王业荣已经有20多年制茶的经验,是贵州省优秀制茶师。对于都匀毛尖这种“身价”与市场的变化,王业荣深有体会。

    茶农对市场的需求报以扩大种植的积极性,家家户户建起了一幢幢“茶楼”,农村面貌焕然一新。

    在王业荣看来,现在基本只采春茶,茶叶品质好,但是产量低、浪费大,茶树利用不充分。他计划引进机械采收方法,把原本弃之不用的夏秋茶利用起来,发展大宗茶,进一步延伸出乡村茶叶旅游,提高茶产业的经济效益。“开发更多层次的毛尖茶,把都匀毛尖牌子做大做响,让更多人了解都匀毛尖、喝上都匀毛尖。”

    品牌:打造名副其实的“中国十大名茶”

    这些年,熟悉都匀毛尖的人难免感慨其没有充分用好“中国十大名茶”金字招牌。在2013年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中,都匀毛尖品牌价值仅12.93亿元。虽在贵州众多茶叶品牌价值中名列第一,却与排名第一的西湖龙井相差41.63亿元。贵为“中国十大名茶”的都匀毛尖品牌,市场地位不容乐观。

    谈及都匀毛尖的品牌瓶颈,众多业内人士直言,茶园规模化、标准化程度较低,加工企业规模小、技术弱,产品附加值低,品牌杂乱等是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

    黔南州委、州政府审时度势,《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茶产业发展的意见》提出在扩大茶园种植面积的同时,举全州之力打造都匀毛尖品牌。

    明确州级财政和重点县市每年安排1000万元以上,其它县市每年安排500万元以上的茶产业专项资金,州级每年整合发改、财政、农业、扶贫、林业等项目资金2亿元以上用于茶产业发展。各县市要围绕都匀毛尖品牌建设基地、开展生产、加工和销售。今后凡符合条件的州内茶叶企业,必须统一使用“都匀毛尖”品牌。

    品牌打造关键在企业,尤其是龙头企业。《意见》进一步提出,到2016年力争培育产值上亿元的省级以上龙头企业5家、上市企业1家。据黔南州茶叶产业化发展管理办公室提供的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黔南州注册茶叶企业、专业合作社达261家,茶叶企业固定资产总额达到20亿元;茶叶产品结构调整明显,各地大宗茶产量增长迅猛,实现大宗茶占总产量的70%以上;全州各级财政投入茶产业资金2.68亿元,引进规模茶叶企业21家,引进投资3.4亿元。

    今年2月21日,黔南州十三届人大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黔南州促进茶产业发展条例》。这是贵州省首部、全国第二部专门为茶产业发展制定的地方性法规,标志着黔南茶产业发展步入法制化轨道。《条例》对制定茶产业发展规划、实行茶叶质量可追溯制度、都匀毛尖品牌保护和建设、地方品种保护与繁育、茶园基地建设、茶文化建设、促进茶产业发展的鼓励和扶持措施等作出了明文规定。

    回忆习近平总书记参加贵州代表团讨论的情景,黔南的全国人大代表们依然印象深刻。习近平总书记笑着称赞:“贵州的毛尖茶很好喝。”总书记说,毛尖茶品种好,现在沿海地区也喜欢喝,说明贵州茶的市场还很大,希望贵州抓住机遇大力发展茶产业。一番话语,让黔南州委书记龙长春、州长向红琼对黔南茶产业发展更加充满了信心。

    龙长春分析说,茶产业作为黔南州重要的传统产业、优势产业、富民产业、绿色产业,集生态、经济、休闲、旅游、文化传承功能为一体,是黔南用工业理念谋划农业、用经营手段发展农业、用现代科技提升农业的重点产业。加快推进茶产业是黔南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必然选择,是富民增收同步小康的重要举措,是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有力抓手。

 

本站资讯如无特殊说明,均采编于合作媒体或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刊载此文仅为提供更多信息来宣扬中国茶文化,并不代表本站同意文中的说法或描述,也不构成任何建议。如对本文有任何异议,请联系我们删除。—神州茶网官方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相关规定>0评论
广告服务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茶网大全  |  关注我们
- 神州茶网(ST26.com | tea26.com) 版权所有 -  闽ICP备09028097-1号  闽ICP备09028097-3号   - 闽公网安备 35058302350668号 - QQ:1378577119  
Copyright   ©2006-2028 w.z.g_stuo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