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扬中国茶文化,助力中国茶产业

神州茶网——茶闻天下

RSS

茶旅一体化让湄潭小县城走上茶产业发展之路

更多 产业要闻 内容  |  2014-04-18  |  中国民族报  |   新闻爆料

   原题《茶旅一体化:小县城走上茶产业发展之路》

    神州茶网 讯: 春满茶山,采得新芽香万众;茶销海外,赢来蜚誉耀四方。

  踏进有“中国茶城”、“中国名茶之乡”美誉的贵州省湄潭县,不仅能感受到茶香、茶韵,更能感受到茶业经济的活跃。

  5.5亩茶叶带出致富大产业

  湄潭县城东南的核桃坝村离县城10公里,是一个具有黔北特色的村落,村中两三层高的小楼错落有致。这里邻里和睦,群众安居乐业,曾先后两次被贵州省委、省政府评为“小康村”。2010年,被中央文明委评为“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村”。

  当年,核桃坝村是全县出了名的穷山村。改革开放初,在时任村党支部书记何殿伦的带领下,核桃坝村开始了种植茶树的历史。何殿伦率先种了3.5亩茶树,又动员另外3名大队干部试种了2亩。在党员干部的示范带动下,村民们也纷纷种起了茶树。

  随着茶园面积的扩大和茶产量的增加,何殿伦带上干粮、背着茶叶,一路走到遵义、贵阳、重庆等地,四处推销、宣传核桃坝的茶叶。不懈的努力终于使核桃坝茶叶声名远播。

  几十年光阴逝去,当年的5.5亩茶叶,带出了贵州农民致富的第一大产业——茶产业,带出了屡次荣获金奖的“湄潭翠芽”……

  1996年,陈廷明从老支书手中接过“接力棒”。当时,核桃坝已拥有茶园1350亩,村民人均0.6亩,人均收入2200元。在陈廷明的带领下,村里重新制订了茶产业发展规划,并与村民约定:“只要适合种茶的土地就全部种茶,使核桃坝茶产业一年一步上新台阶。”

  如今,核桃坝村人均拥有茶园3亩,纯收入达到1.14万元,成为贵州省茶叶无性繁殖良种基地,被誉为“中国西部生态茶叶第一村”。

  茶产业带火全县旅游业

  核桃坝村的历史只是湄潭县茶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作为贵州茶叶第一县,湄潭连续4年成为“全国重点产茶县”。目前,全县茶园面积达40.3万亩,茶业总产量2.54万吨,茶叶总产值达16.55亿元,茶业综合收入达25亿元以上。“湄潭翠芽”48次获得国家级金奖,荣获“中国驰名商标”称号。“遵义红”红茶也名扬天下。

  2013年12月,湄潭被国家质检总局评定为“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茶叶)质量安全示范区”,这是湄潭县继荣获“全国无公害茶叶生产示范基地县”、“中国三绿工程茶业示范县”、“中国茶叶产业发展政府贡献奖”、“中国名茶之乡”、“全国十大特色产业县”、“全国十大茶叶生产发展示范县”之后,又一高含金量的国家级茶叶名片。   

  为推动茶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湄潭县委、县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茶企业扶持政策。芸香茶业公司更是依靠好政策,打造了集“茶叶加工厂+销售中心+茶庄+乡村宾馆”于一体的“茶旅一体化、发展乡村旅游”产业链条。2013年11月,芸香宾馆和芸香茶庄建成开业,标志着茶旅一体化的现代茶叶企业开始了新的征程。

  如今,依靠茶产叶,湄潭的农村又搞起了旅游业,开始向城里人“出卖茶园风景和清新的空气”。以观茶、采茶、制茶、品茶和茶艺表演为主的茶文化发展模式逐步形成,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第三产业迅猛发展。2013年“十一”黄金周期间,全县共接待游客9.74万人次,旅游业综合收入达到6869万元,达到历史新高。

  “在湄潭,人们最羡慕的事情是去当农民。在农村有几亩茶园、一栋漂亮的房子,在天然的氧吧里,有电脑、书屋,现代和传统结合,日子过得真是幸福。”湄潭县旅游局副局长张洪湄说。

 

本站资讯如无特殊说明,均采编于合作媒体或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刊载此文仅为提供更多信息来宣扬中国茶文化,并不代表本站同意文中的说法或描述,也不构成任何建议。如对本文有任何异议,请联系我们删除。—神州茶网官方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相关规定>0评论

相关阅读:

茶产业
广告服务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茶网大全  |  关注我们
- 神州茶网(ST26.com | tea26.com) 版权所有 -  闽ICP备09028097-1号  闽ICP备09028097-3号   - 闽公网安备 35058302350668号 - QQ:1378577119  
Copyright   ©2006-2028 w.z.g_stuo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