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扬中国茶文化,助力中国茶产业

神州茶网——茶闻天下

RSS

喝茶讲究方法 过烫反伤身

更多 饮茶提醒 内容  |  2014-04-19  |  东方早报  |   新闻爆料

   原题《喝茶过烫反伤身》

    神州茶网 讯: 中国人喝茶养生是流传了几千年的传统,不过近年来,关于茶叶的健康研究似乎越来越多:抗癌、保护心血管、抗衰老、预防老年痴呆……对此,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营养科副主任高键指出,茶作为一种饮品可以起到预防疾病的日常保健作用,但如果想依靠茶来治病还是有些言过其实。

    喝茶也要讲究方法,养生不成反倒伤身。如喝茶过烫会增加口腔癌和食道癌的风险,久泡的茶叶也容易变质并导致细菌污染。

    喝茶远离慢性病

    茶叶对健康非常有帮助,而绿茶更是茶叶中最有保健功能的种类。研究证实茶叶中的有效营养成分多种多样,包括茶多酚、茶多糖、茶碱、茶氨酸、维生素等,这也就是茶叶具有预防多种疾病的原因所在。

    茶多酚只在茶叶中存在,是一种多酚类物质的总称,茶叶之所以有颜色还有香味,都是茶多酚来决定的。据高键介绍,茶多酚便是茶叶保健功效的主要组成成分,它是一种强抗氧化剂。无论内源性或外源性的自由基都有致癌作用,但茶多酚作为一种天然抗氧化剂具有非常强的清除有害自由基的功能,可以阻断脂质过氧化过程,提高人体内酶的活性,从而抗突变,并能有效阻断致癌物的形成。

    研究表明,茶多酚还能降低血脂、调节血压,保护血管内壁细胞以达到预防心血管疾病的作用。而绿茶中的绿茶多酚含量是其他茶叶的五倍,高键解释,主要因为绿茶未经发酵,其中的茶多酚被更好地保留下来。如果每天坚持喝绿茶,可以有效降血糖,预防糖尿病,而已经患有糖尿病的病人每天喝绿茶,也可以更有效地控制血糖的升高,从而减缓病情的发展,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茶叶中必需氨基酸的种类也十分齐全,茶氨酸也是茶叶特有的,具有强心利尿、扩张血管、松弛支气管和平滑肌的功能。因而喝绿茶还能预防一些精神退行性疾病,如帕金森症以及老年痴呆症。而由于绿茶有抑制和杀灭细菌的作用,高键表示,喝绿茶还能有效杀灭口腔细菌从而预防牙周炎。

   “喝茶势必会喝下大量的水,这便起到很好的利尿作用,因此喝茶还能减少泌尿系统结石的发生。”高键表示,如果能够坚持每天喝绿茶,那会远离很多的慢性疾病。

    茶、咖啡、可可为世界三大饮料,而茶对人体的有益程度远远领先后两者。高键坦言,含糖饮料和碳酸饮料深深地占据了很多儿童的心,家长应该从小培养儿童喝茶的习惯,茶作为一种日常保健饮料,无论是口感还是营养,远比其他饮料出色很多。

    春茶营养更丰富

    沐浴着春日阳光,人们纷纷开始喝上早春第一杯茶。高键称,中国人历来最为追捧明前茶还是很有道理的。就营养成分来看,明前茶的营养物质的确较为丰富,“茶树经历了一个冬天的休养,所有的能量都集聚在第一批冒出的小嫩芽上,同时早春的温度较低,病虫害少了,农药污染自然也少。而绿茶加工工艺最简单,营养成分保存得也更完好一些。”

    不过,近年来茶树种植多次被报道存在重金属以及农药污染,不少人不敢再喝茶,但在高键看来,通常人们将茶叶泡水后饮用,而通过这种途径,重金属和农药的溶出量很小,一般达不到对人体有害的量。不过高键还是建议,“喝茶要多样化,应该尝试不同产地和类别的茶,这样就能减少受污染的风险。”在高键的办公桌上,便放着5款不同的茶,他就这么每天一种换着喝。

    适温适时适量

   “人们喝茶本为保健,但喝烫茶对消化道、口腔黏膜危害很大,往往烫伤的部位反复增生后容易癌变,这样便会增加食道癌、口腔癌的发病率,反而得不偿失。”高键称,饮茶最佳的温度应该是60℃以下,不要超过70℃,而他自己则更喜欢将茶凉到常温后再饮用。

    随着天气逐渐转热,高键也特别提醒,茶叶不宜久泡,很多人起床后泡一杯茶可以一直喝到晚上,这样的做法并不可取。首先茶叶容易氧化,泡的时间过长的茶以及隔夜茶通常都已被氧化,营养大量损失了。其次,进入夏季后温度偏高,茶叶在杯子中容易被细菌污染,若是喝了变质的茶叶,便很容易导致腹泻,“茶还是上午一杯,下午一杯更安全。”

    绿茶虽好,也并非适合所有人。高键表示存在胃肠道疾病的患者切忌浓茶,因为浓茶有强刺激性,消化功能不好的人喝了后会稀释胃酸,便会加重消化道负担。此外佝偻病人、缺铁性贫血、骨质疏松者喝茶也需谨慎,因为茶中的鞣酸会影响铁和钙的吸收。

    其实,如何让茶发挥最大功效,也是一门学问。高键表示,作为日常保健应以淡茶为主,一天3-5克便足够了,有些老茶客一杯里半杯是茶叶,一天动辄20多克茶叶,这样的量就太大了。普通人一日饮茶分三四次冲泡是适宜的,而吃油腻食物较多、烟酒量大的人可适当增加茶叶用量。孕妇和儿童、神经衰弱者、心动过速者,饮茶量应适当减少。


 

本站资讯如无特殊说明,均采编于合作媒体或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刊载此文仅为提供更多信息来宣扬中国茶文化,并不代表本站同意文中的说法或描述,也不构成任何建议。如对本文有任何异议,请联系我们删除。—神州茶网官方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相关规定>0评论

相关阅读:

方法喝茶
广告服务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茶网大全  |  关注我们
- 神州茶网(ST26.com | tea26.com) 版权所有 -  闽ICP备09028097-1号  闽ICP备09028097-3号   - 闽公网安备 35058302350668号 - QQ:1378577119  
Copyright   ©2006-2028 w.z.g_stuo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