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扬中国茶文化,助力中国茶产业

神州茶网——茶闻天下

RSS

大佛龙井:小茶叶开启“新昌模式”

更多 产业要闻 内容  |  2014-04-22  |  新昌大佛龙井 -市场导报  |   新闻爆料

    神州茶网 讯: 在新昌人眼里,大佛龙井不仅是一种产品,更是一张名片,能传达出一个地方的经济特色及风土人情。大佛龙井不但创造了农民致富神话,更是演绎了一个品牌裂变式发展的传奇,形成千年茶乡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改形创牌促优——绝地重生扬帆起航

    浙江绍兴新昌县,以其所产的圆形绿茶——珠茶为名。这种茶曾被誉为软黄金,在西班牙第23届世界优质食品评选会上荣获金奖,是历史上负有盛名的外贸产品。上世纪80年代中期,茶叶统购统销取消,曾被誉为绿色珍珠的珠茶黯然失色,种茶效益下降使新昌数万茶农纷纷砍树弃茶。痛定思痛,新昌人开始解读起茶叶市场,根据市场谋出路。在当地政府的引导下,茶农开始发展名优茶,推出了圆改扁的名茶战略,将圆形的珠茶改为扁形的龙井茶。相继研制出大佛玉龙、十九峰芽、天姥仙等20余种名茶,这些名茶令新昌茶产业起死回生,销量也逐日倍增。

    随着生产的不断扩大,千家万户各自经营弊端开始显现:包装样式繁多,品质良莠不齐,没有统一响亮的品牌,毫无市场竞争力可言。1994年,在新昌县政府的支持下,新昌县名茶协会成立了。它对茶叶的种植和加工进行统一管理,并且通过运营区域品牌对全县的茶产业进行规范。因茶道与佛教有着天然的因缘,随之便推出了具有文化内涵的“大佛龙井”作为产品名称。

    为了保持、稳定和提高大佛龙井的质量,新昌县在之后几年里对全县名茶生产、加工和销售实行全程监控。很快,品牌战略换来了消费者的普遍赞誉。为防止掺杂掺假、以次充好等假冒伪劣现象的发生,新昌县政府还成立了大佛龙井品牌管理委员会,及时组建新昌县名茶经销合作社,整合各商家的力量,与现有注册商标的公司和经销户一起,设立大佛龙井通用包装开发部,合理地解决了大佛龙井大小经销户的茶叶包装问题,取得了较为理想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效地遏制了假冒伪劣大佛龙井现象,保护了大佛龙井的品牌声誉。

    名茶产业的发展带动茶机、保鲜剂、包装、商贸服务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产业链总产值已超16亿元,从业人员18万人,占新昌县人口的42%。新昌创名牌、拓市场、做大做强茶产业的发展模式得到了业界的充分肯定,被誉为“新昌模式”。茶农们在实践中尝到了甜头,山山岭岭全都种了茶。全县茶园总面积12万亩,其中无性系良种茶园7.97万亩,无性系良种率达66.4%。大佛龙井茶等名优茶产量4055吨,产值6.73亿元,占全县茶叶产量、产值的90.3%和99.3%。名茶产业的发展带动茶机、保鲜剂等相关产业的发展,诚茂实业、中国茶市相继成为省级农业龙头企业,产业链总产值已达18亿元,从业人员18万人,占新昌县人口的42%。

    从此,大佛龙井翻开了崭新的一页,闯出了一条依靠打造名牌、做大产业的茶业经济繁荣、品牌发展之路。

    市场营销扬名——亮出招牌闯世界

    提起龙井,除了鼎鼎有名的西湖龙井外,如今越来越多的人都知道了新昌的大佛龙井。通过建市场、拓销路、创品牌等方式,大佛龙井已名声在外。但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全国各地茶叶众多,品牌竞争激烈,大佛龙井也倍感压力。为此,新昌县继续不断创新方式,以展示浓厚的茶文化为载体,让大佛龙井一次次走出去,一次次地多亮相,确保其在众多茶叶品牌中突出重围,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新昌的名茶产业从一元发展走向了多元裂变,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金名片,新昌不光有大佛龙井,还有珠茶、眉茶、望海云茶、绿岛春韵,经过几年的开发,也成功研发了名优红茶,实施“绿+红”战略,大佛红茶系列的西山红、雪里红及青茶类的大佛龙青正在生产研制中。

    新昌茶产业链不断拉长,总产值达16亿元,全县有18万人从事茶叶及其相关产业,带动了茶机生产、茶叶包装、茶保鲜剂等名茶配套服务厂家200多家。为适应茶叶产品结构调整及品牌建设需要建设的中国茶市如今已成为全国最大的龙井茶(绿茶)交易市场。

    中国茶市作为茶叶、茶产品专业市场已经具备了相当的规模和知名度,连接全国30多个省市的50多个重点销区茶叶市场。2013年,市场推出了可追溯电子结算系统,卖家和买家实行实名制,茶叶质量问题直接可追溯至茶农,这是新昌的茶叶向最高端经营转变。

    大佛龙井,凭借着其独具匠心的品牌传播技巧,已经声名远播,享誉海内外。从乡村到县城,从县内到县外,从中国到世界,大佛龙井在短短十几年时间内不断跨越式发展,成为中国茶界的一匹黑马,声誉日隆。每当人们为其创意拍案叫绝,认为无以复加的时候,新昌又往往会有更加精巧的奇思妙想,推动大佛龙井跳跃着前行。

    文化经营添彩——产业链条纵深发展

    大佛龙井这一区域公用品牌,不仅成为了该县地方经济发展的金名片,更是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引擎。

    追根溯源,新昌的茶与茶文化从来就是紧密相连在一起的。东晋永和初年(345年),高僧昙光来到新昌在石城山创隐岳寺 (今新昌大佛寺之始),苦心修持之余,并将茶作为佛事的重要内容。修真养性,寄往生于茶道,托性情于山水,使新昌成为佛茶滥觞、茶道之源。隋唐时期,新昌优美的自然风光和淡雅的茶香更是吸引了大批文人墨客到此寻访探奇。魏徵、李白、孟浩然、杜甫、白居易、元稹、刘禹锡等文人墨客流连忘返,无比神往的新昌山水,给了他们神奇的灵感。佳人般的佛茶点燃了他们滂沱飞扬的激情,留下了不少不朽的诗篇。他们品佛茶吟诗词,唱和不绝,将茶文化推向了高峰。

    大佛龙井,说起来茶禅一体,喝起来清香满口,包含的是佛茶文化的悠长渊源。这不仅仅是一个致富产业,更是一个文化产业。新昌县以茶为媒,不断挖掘茶文化内涵,有力地弘扬了茶文化。

    此外,新昌县还借助一系列丰富多彩的茶事文化活动,进一步加强了与茶商的合作交流,挖掘茶叶产业的文化内涵。2011年4月,在中国茶市举行以“茶,品味健康生活”为主题的上海国际茶文化旅游节,来自宜兴、都江堰、武夷山等全国十大茶乡联盟抱团开展茶旅活动。通过上海国际茶文化旅游节这个平台,极大地提升该县旅游竞争力,又凭借该县的旅游号召力为该县茶叶增强影响力,树立大佛龙井品牌,更好地促进茶叶流通,提升茶叶品质,推动新昌茶文化、茶旅游、茶经济更好更快发展,打开更为广阔的市场,使大佛龙井这张金名片越来越亮丽、越来越响亮。

    政府推手助力——四两舞出大品牌

    回顾新昌名茶产业发展,从最初背水一战统一品牌,到如今建设品牌开拓市场,大佛龙井发展的每一步,都与新昌政府在茶产业发展中的积极作为密不可分。

    2003年,新昌县出台《关于加快茶叶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建立起每年250万元的茶叶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扶持内容从原来单一的良种茶园发展到良种繁育、绿色农产品认证、双十佳贩销大户评选等多个层面。此外还出台了一系列旨在促进大佛龙井品牌建设的方针政策,组织农业、工商、质监、宣传、旅游、财政等部门为大佛龙井品牌建设服务。

    这一系列措施使得大佛龙井品牌拥有一系列著名的子品牌,从而加强了母品牌的建设和声誉,并通过示范基地、品牌战略、大型展销、地方标准、市场网络等一系列工业化的做法,使新昌县茶农加入了产业链,应对千变万化的市场,把茶业引上了以名茶为主、效益为先、规模经营的产业化道路。

    大佛龙井品牌的创立和发展,不禁让人深感创品牌之不易、打品牌之艰难、保护品牌之重要。从1994年呱呱坠地,到2004年取得正式户口,再到今天异军突起,名震大江南北,大佛龙井在短短十几年时间内不断跨越式发展,成为浙江绿茶中的翘楚,让新昌茶产业走上了腾飞之路。

    展望未来,大佛龙井还将继续品牌运作战略。新昌县积极制订了《2011-2015年新昌茶叶产业发展规划》,使茶业力争通过五年发展。同时,政府还将大力实施国际化、品牌化、标准化、企业化、现代化战略,把大佛龙井的先发优势转变为可持续发展优势,引入农业庄园式经营模式,推广与茶文化旅游相结合的体验经济,挖掘新昌茶文化人文历史资源,结合唐诗之路,茶道之源,摸索从产品经营到品牌经营,最终走向文化经营的路子来。

    穿行于茶园山路间,听着茶农的笑声,让人感受到村民们盼望致富的不懈追求和热情。新昌,正凭借大佛龙井茶的独特魅力,引领着新昌人在实现跨越发展富民强县的征程中阔步前行。


 

本站资讯如无特殊说明,均采编于合作媒体或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刊载此文仅为提供更多信息来宣扬中国茶文化,并不代表本站同意文中的说法或描述,也不构成任何建议。如对本文有任何异议,请联系我们删除。—神州茶网官方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相关规定>0评论

相关阅读:

茶叶龙井
广告服务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茶网大全  |  关注我们
- 神州茶网(ST26.com | tea26.com) 版权所有 -  闽ICP备09028097-1号  闽ICP备09028097-3号   - 闽公网安备 35058302350668号 - QQ:1378577119  
Copyright   ©2006-2028 w.z.g_stuo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