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扬中国茶文化,助力中国茶产业

神州茶网——茶闻天下

RSS

太行山首采龙井茶 南茶北移突破北纬38℃死亡线

更多 产业要闻 内容  |  2014-05-04  |  邢周报  |   新闻爆料

 原题《茶园夫妻:南茶北移梦想成真》

    神州茶网 讯: 欲问龙井何处寻,山童遥指桐花村。

    桐花村,临城县西部山区一个美丽的小村,沿小村的路蜿蜒而上,山坡上便呈现出一片绿油油的茶园——东篱茶园。

    太行山区曾被茶界人士视为种茶的“死亡线”。3年前,一对开茶馆的夫妻来到这里,男的叫曲保民,女的叫杨素珍。他们勇闯“禁区”,在农民祖祖辈辈播种玉米、小麦的山坡上栽下了24万株龙井茶苗。

    3年过去了,这些生长在南方的嘉木还好吗?谷雨时节,恰逢这里举办首届开茶节,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研究员白堃元,被誉为“燕赵茶坛三剑客”的著名茶文化专家舒曼、谢美生、尹纪周,河北省太行茶叶研究中心主任张占义等200多名省内外的茶界、文化界人士聚首茶园。记者与他们一起采茶、品茶、论茶,尝到了邢台自家产的龙井的别样滋味。

    扎根 吐绿 太行深山冒出一片龙井

    山青,天蓝,映着山坡上碧绿的30亩茶园。春风徐徐吹来阵阵茶的清香。

    吸着旱烟,桐花村年逾古稀的李大爷打量着这片茶园,种了一辈子地的他很难相信,这里还能种茶,且长得这么好。3年前看着这对夫妻在山坡地上种茶,他的头摇得像波浪鼓。

    尽管有些人投来异样的目光,但她俩种茶的初衷未改,在太行山上种出一片属于自己的茶园,让更多的人喝到保真的,无污染的绿色茶,是夫妻俩的梦想。

    杨素珍开茶馆近10年,最让她揪心的是问题茶,不少茶商上门推销茶叶,被她慧眼识破,农药超标茶、染色茶、低劣茶,假冒茶都被她拒之门外。

   “走自己种茶的路,让假冒者无路可走。”经过实地考察,省农科院茶叶种植专家论证,她决定在阳光充足,土地疏松肥沃,昼夜温差大的三峰山下试种龙井43号。

    大山的夜幕降临了,三峰山下的小屋里亮起灯光,三年前的初冬,天儿格外冷,那时三峰山下还未通电,住在小屋里的杨素珍和丈夫,又点亮了快成为古董的油灯,伴他俩度过一个又一个夜晚,迎来了一个又一个黎明。

    夏天到了,由于干旱不少茶苗都蔫了,再不浇水20万元买的茶苗就打了水漂,万分焦急的曲保民从两公里外的石堆里挖出山泉,他买来水桶,扁担,穿过崎岖的山路,每天从天亮到天黑不间断的挑水。两个多月,挑水来回走了1500公里山路,硬是靠着一副肩膀,两条腿挑水抗旱,把24万棵茶苗浇得绿葱葱的。

    去年春节前夕,引水喷灌需要一批资金,雇用的80个农民工需付工钱,两项加起来需20多万,引种茶苗等先期投入已花了200多万,家中已没有积蓄, 这次夫妇俩犯了难,最后痛下决心把仅有的一套房子卖了,夫妻俩坚信,有茶园,就有家,有美好的明天。

    3年过去了,习惯生长在西子湖边的茶苗一点点长高。望着一棵棵茁壮的茶树在春风里抽出了嫩芽,夫妻俩高兴地象喜得贵子“我们成功了。”夫妻俩笑着,跳着,忘情地对着大山喊,大山里响起一片回声。

    望着这一片茶园,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河北省茶文化学会常务副会长舒曼侃侃而谈:“早在50多年前,中国农科院‘南茶北移’课题组把茶树移到山东的青岛、日照时,便感叹中国茶叶无法突破北纬38℃,并锁定这里是茶叶种植的死亡线。”他连连赞叹:“这是继灵寿种茶成功后又一了不起的创举。”

    鸡叫 鸟鸣 采茶小曲伴着溪流淙淙

   “采茶姑娘上茶山,一层白云一层天……”循着采茶歌望去,十几个姑娘斜挎茶篓正忙着采茶。

    清明前,南方的龙井开始采摘,这里稍微晚了一些,谷雨前才到采摘的旺季,这30亩种植成功的茶园,吸引了众多村民来看稀罕,采茶也成了农民们从未见过的一种劳动。

    记者也要学学采茶,杨素珍当起教练:“采茶时要采一茶一叶,不要掐,要揪,这样才能保证茶的品质,也有利于保护茶树。”采了20多分钟,记者已累得腰酸背痛。一位采茶姑娘说:“采4万个芽头,才做一斤特级茶哩。”

    采茶间,不时传来各种鸟儿的叫声,还夹杂着公鸡的打鸣声,旁边,一群鸡正在茶园里吃虫,“为防病虫害,我们养的40多只鸡成了茶园灭虫的好手,山里的麻雀、喜鹊也来帮忙。”杨素珍说。

    为了保证茶叶的品质,她俩不怕脏,不怕臭,掏了桐花村30户家中的茅厕和牛棚,为茶园积攒农家肥。有位好心的大娘劝她俩:“别受这份罪了,买来化肥茶树照样长得壮。”可她说:“上化肥省时省力,可茶的品质就低了,这万万使不得。”

    在茶园里记者看到,10多个当地的农民工正忙着锄草。曲保民告诉记者:“由于粪大水勤,茶苗和草都长得茂盛,两年来光锄草工钱就达15万余元。我们宁可多花钱,也不用除草剂,为的就是产出绿色的无污染的太行龙井。”

    一股清泉水伴着采茶歌淙淙流淌,滋润着青青的茶园,水是从山上引来,溪水中鱼儿游动,有时偶见小螃蟹钻进石缝,喝这样清澈甘甜的泉水长大,茶树才抽出如此嫩绿、清纯的芽。

    曲保民给记者一份国家农业部茶叶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报告。报告单显示,这里采的茶经化验10项指标均达标,农药残留为零。由于光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高氨基酸,低咖啡碱,使其更具有较好的保健作用。

    嫩芽 清泉 天然茶香别样浓

    一口炒茶的大锅支在茶园边,茶姐、茶妹、市民和村民围得里三层外三层。一位60多岁的炒茶师在高温180多度的锅里炒茶,抓着、抖着、按着,表演着炒茶的技艺,让人惊奇。

    曲保民介绍:“这是专门从杭州请来的水师傅,他炒茶已40多年了,他的一双妙手炒出了多少好茶来。”

    出锅了,炒好的新茶诱着每个人的味觉,身穿汉服的茶妹用一壶壶煮开的山泉水,倒进茶杯,清澈的水便渐渐变绿、变浓,甘醇、鲜爽、浓郁的香便弥漫开来。

    叠翠的远山,飘来几朵白云,春风一尘不染,送来阵阵花的芬芳和草的清香,忽儿有薄雾飘绕,却没有四面“霾伏”,静静地端起一杯茶,轻轻呷一口,慢慢细品,味道真美。

    一位老茶人喝出了茶中的别样滋味,连连感叹:“终于喝上了咱邢台自家产的龙井了。”一位诗人喝着茶诗情大发,赋诗一首:龙井当惊叹,雪芽生太行。春风拥翠绿,晨露吻鵝黄。汗润园独秀,泉沏茶更香。欲邀陆羽饮,不必下钱塘。

    茶香诗韵里杨素珍一脸的喜气,她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经河北省茶文化学会牵线,应重走茶叶之路系列活动组委会之邀,我们精心采制的茶叶将沿万里茶道,经莫斯科直奔法国巴黎,在庆祝中法建交50周年的茶文化活动之际,世界各国的友人将品尝到太行龙井的芳香。

 

本站资讯如无特殊说明,均采编于合作媒体或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刊载此文仅为提供更多信息来宣扬中国茶文化,并不代表本站同意文中的说法或描述,也不构成任何建议。如对本文有任何异议,请联系我们删除。—神州茶网官方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相关规定>0评论

相关阅读:

龙井茶太行山
广告服务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茶网大全  |  关注我们
- 神州茶网(ST26.com | tea26.com) 版权所有 -  闽ICP备09028097-1号  闽ICP备09028097-3号   - 闽公网安备 35058302350668号 - QQ:1378577119  
Copyright   ©2006-2028 w.z.g_stuo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