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扬中国茶文化,助力中国茶产业

神州茶网——茶闻天下

RSS

7成患者因抑郁症请假

更多 职场经验 内容  |  2014-08-26  |  上海金融报  |   新闻爆料

  神州茶网8月26日 讯:近日,美国喜剧明星罗宾·威廉姆斯因严重的抑郁症在家中窒息身亡。据保守估计,全世界共有3.5亿抑郁症患者,2/3的患者曾有过自杀念头,中国每年有20万人因抑郁而自杀。

  中国心理协会最新公布的中国职场抑郁症调查数据显示,工作场所中的抑郁症患病率高达2.2%-4.8%。也就是说,在50个人的团队中就有一到两名抑郁症患者,但超过八成的调查者担心丢工作而选择不把病情告诉领导。

  7成患者因抑郁症请假

  “调查发现,70%的抑郁症患者因为抑郁症而请假中断工作,超过一半的抑郁症患者认为注意力集中困难而使工作效率低于平常水平导致休病假;53%的管理者呼吁政府要更好地立法和制定政策保护抑郁患者”,在日前召开的第七届心理卫生学术大会上,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王刚教授公布了“中国首次工作场所中的抑郁症”数据调查报告。

  据悉,该调查是迄今为止中国首次针对雇员和企业管理者两类人群同时开展的抑郁症调查。抑郁症是现代社会多发疾病,目前中国已达9000万抑郁症患者。

  本次调查还显示,工作场所中的抑郁症是造成工作效率低下的第一诱因。但对造成工作效率不高原因的排序中,受访者却将抑郁症排在脑血管、心脏疾病之后的第三位,这是公众对抑郁症警惕性不高的表现。

  除警惕性较低外,公众对抑郁症认知普遍停留在情绪症状层面。数据显示,80%的受访者认为情绪低落、悲伤等症状与抑郁症有关联。但在发病期间,参与调查的抑郁症患者中,55%出现注意力集中困难、37%出现健忘、36%出现犹豫不决这些症状时,很少人认为与抑郁症有关。

  抑郁的机理尚不明确,学界一度将抑郁发作概括为情感低落、思维迟缓、意志活动减退的“三低”症状,但目前仅将它们归为重度抑郁发作才具备的典型症状。当下学界认为抑郁的核心症状包括情绪低落、兴趣缺乏和快感缺失,可能伴有躯体症状、自杀观念和行为等。心理专家介绍,一般情况下,这种病多集中于高学历脑力劳动者,如政府部门的某些领导、媒体从业者、医生、老师等。

  数据同时显示,超过八成的调查者选择不把病情告诉领导,因为他们担心会丢了工作。但在欧洲,因为怕丢饭碗而隐瞒病情的人只有30%,还有50%的欧洲患者认为病情属于隐私,没有必要告诉别人。

  正确认识抑郁症

  从上述调查可知,对于公众而言,这一新型疾病虽然并不陌生,但社会层面仍缺乏正确的认识。心理专家指出,抑郁症有时更被认为是一种“矫情病”,或是简单的心理问题。事实上,这些认识都存在局限性。

  据悉,抑郁症又叫重症心境障碍(Major Mood Disorders),约有5%的抑郁症人群会发展成为重症抑郁症。在美国,每年超过3万人因此自杀。研究发现,在重症抑郁症患者的眼中,世界了无生趣。他们对任何活动都不感兴趣,食欲不振,或者食欲异常增加;辗转难眠,或者嗜睡;常常感到极度疲倦,意识运动迟缓。对周围的一切,他们都觉得没有价值,有时会莫名地责怪自己,产生罪恶感;思考成为一件奢侈的事情,他们甚至无法集中注意力。还有25%的重症抑郁患者同时患有狂躁症,躁狂状态与抑郁交替发作。

  一个比较普遍的问题是,常有人问,某人看起来开朗乐观,怎么可能是抑郁症?专家表示,抑郁症并非伤春悲秋者的专利,它是每个人都可能得的心理疾病,不分男女老幼,无论地位高低。

  目前,关于抑郁症的成因并无定论。哈佛医学院的一篇文章认为,抑郁症可能的成因有很多,包括大脑对于心境的错误调节、基因易损性、生活中的压力事件、药物和药物使用问题。“通常我们认为,在这些因素中的部分或者全部作用下,导致了抑郁症。”

  据北京回龙观医院副院长庞宇体介绍,抑郁症不是单纯的心理问题,是有一定生物学基础的器质性疾病,因大脑中缺乏一种或多种神经递质所导致。

  所以,抑郁症并非神秘的“不治之症”,但也不是“挺一挺”就能过去。有研究发现,抑郁症患者大脑中五羟色胺神经递质减少,导致神经元间信息传递失灵,快乐感消失,因此必须寻求专业帮助。记者了解到,五羟色胺又称血清素,是一种重要的神经递质,它与人类的一系列行为问题有关,同时也与性格和情感障碍有关。

  但是,我国抑郁症患者并没有得到专业的诊断和治疗。据悉,国内抑郁症识别率仅为30%,识别出来就医的患者也只有30%。这就意味着,只有10%左右的抑郁症患者接受了专业治疗。抑郁症专家指出,在治疗疾病之前,首先需要先到专业正规的医院接受全面系统诊断,确定自己是不是真的患上了抑郁症,而不是仅凭个人感觉和一些简单测试就认定自己是患上了抑郁症,导致误诊误治的现象出现。如果确定是患了抑郁症,就应该在经验丰富的专家的指导下进行全面治疗。

 

本站资讯如无特殊说明,均采编于合作媒体或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刊载此文仅为提供更多信息来宣扬中国茶文化,并不代表本站同意文中的说法或描述,也不构成任何建议。如对本文有任何异议,请联系我们删除。—神州茶网官方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相关规定>0评论

相关阅读:

职场
广告服务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茶网大全  |  关注我们
- 神州茶网(ST26.com | tea26.com) 版权所有 -  闽ICP备09028097-1号  闽ICP备09028097-3号   - 闽公网安备 35058302350668号 - QQ:1378577119  
Copyright   ©2006-2028 w.z.g_stuo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