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扬中国茶文化,助力中国茶产业

神州茶网——茶闻天下

RSS

苏州:碧螺春技艺传承期待更多关注和扶持

更多 产业要闻 内容  |  2015-03-18  |  神州茶网  |   新闻爆料

神州茶网3月19日 讯:这几日,随着气温逐渐升高,翠绿的嫩芽冒出了茶树枝条,地产碧螺春即将大量上市。作为苏州碧螺春主产区之一的金庭镇,当地的西山茶业协会并未像往年一样组织炒茶大师的斗茶比赛,而是筹划起一场百名年轻人学习炒茶的拜师活动,镇上几十位德高望重的炒茶大师打破行业壁垒、联手为碧螺春炒制工艺的传承而努力。

在3月15日举办的洞庭山碧螺春新闻发布会上,一则讯息令人震惊又惋惜:虽然入春以来茶叶产区风调雨顺,产量将比去年增加20%,但由于缺乏足够的采茶工和炒茶师,大量顶级茶叶只能被留在树枝上。洞庭山碧螺春茶业协会的统计显示,目前东、西山共有茶农17458户,平均年龄超过40岁,其中年轻的本地炒茶工寥寥无几。青黄不接的手工炒茶绝活面临困境,茶农们心急如焚:再过20年,谁来炒出顶级碧螺春?

现状:炒茶大师自费制作传承手艺的“课本”

灶前炒茶,灶后烧火,苏州洞庭山碧螺春独特的炒制工艺早在2011年就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本地炒茶大师的技艺在多次国家级比赛中捧回分量极重的奖项。东山御封茶厂的严介龙对去年参加“都匀毛尖杯”全国手工制茶大赛的场景至今记忆犹新:

“我比其他选手晚20分钟下锅,却比他们提早20分钟出锅。杀青的高度比别人高很多,评委最后全部围过来了。”谈起去年全国大赛上“出风头”的事情,严介龙语气中充满自豪:苏州出去的炒茶大师,本来就该这么牛!面对来自四川、贵州、云南等各地的手工卷曲型绿茶炒制大师,严介龙告诉记者,他拔得头筹靠的是36年炒茶人生中积累的对于时间和火候的精准把握。

然而捧着奖杯回到东山,他却没有想象中的欣喜,而是做了一个出人意料的决定——自费几十万元将炒制碧螺春工艺制成微电影。记者在电脑上看到了这部还在后期制作阶段的影片:融合了太湖、东山、老宅、太极等江南元素,用极富诗情画意的手法将采茶、挑叶、炒茶、泡茶的全过程完全展示,记者特别注意到,在炒制中一些技术性极强的关键环节,镜头非但没有遮挡掩饰,反而大方地刻意用慢镜头详细展示。“就是希望能为炒制碧螺春留下点资料,感兴趣的人能来学。”严介龙告诉记者,推动他做出这样的决定来源于炒茶大赛上部分外地选手带来的冲击:各地选手在一“起交流,我发现许多外地品种都在参照碧螺春的炒法,而这恰恰是碧螺春品质的关键。”看到外地炒茶人忙于偷师、纷纷异军突起,而本土碧螺春炒制却后继乏人,严介龙希望以这套“课本”为引子让更多当地年轻人关注。

同样的忧虑也呈现在西山茶业协会会长周永明的脸上。接受采访时,他正在统计全镇愿意参加百人拜师活动炒茶大师名单:“如今会炒茶的年轻人实在太少,没人传承,以手工制作为特色的碧螺春以后还怎么维持品质?”周永明告诉记者,将在本月底举办的拜师活动将面向全市18—35岁之间的所有年轻人,大师会手把手传授制茶过程:一天的教学不可能让生手真的“学会炒茶,但至少,让更多年轻人开始关注这件事。”

 

本文导航

  • (1) 在3月15日举办的洞庭山碧螺春新闻发布会上,一则讯息令人震惊又惋惜:虽然入春以来茶叶产区风调雨顺,产量将比去年增加20%,但由于缺乏足够的采茶工和炒茶师,大量顶级茶叶只能被留在树枝上。

本站资讯如无特殊说明,均采编于合作媒体或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刊载此文仅为提供更多信息来宣扬中国茶文化,并不代表本站同意文中的说法或描述,也不构成任何建议。如对本文有任何异议,请联系我们删除。—神州茶网官方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相关规定>0评论

相关阅读:

碧螺春炒茶苏州
广告服务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茶网大全  |  关注我们
- 神州茶网(ST26.com | tea26.com) 版权所有 -  闽ICP备09028097-1号  闽ICP备09028097-3号   - 闽公网安备 35058302350668号 - QQ:1378577119  
Copyright   ©2006-2028 w.z.g_stuo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