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扬中国茶文化,助力中国茶产业

神州茶网——茶闻天下

RSS

湖南:誓引茶香飘两岸

更多 茶叶新闻 内容  |  2016-05-11  |  湖南日报  |   新闻爆料

原标题:誓引茶香飘两岸

神州茶网5月11日 讯:5月初,高山杜鹃静悄悄地开放,那种经历更长时间熬出来的鲜艳,悠然地染红山间;厚厚的草甸,弥漫在山坎,踩上去脚下一片温柔。鸟儿飞过,在低处清澈平静的深塘,留下瞬间的剪影。

山窝里的这份宁静,来自台湾的古胜潭,一个人守了19年。此时,移植自台湾的软枝乌龙茶树,嫩芽儿冒出来,在山坡上泛出新绿。

1997年,46岁的古胜潭投资台湾股市失败后,来到大院农场,希望着一个新的人生。19年后,生命在山野里沉淀,时光迈过壮年,让他成为一个老者。

19年,“开山”不止,他被当地人称作台湾“愚公”。1500亩高山茶园开垦出来,以茶传情,两岸民间交流也在清茶飘荡的幽香中,传播开来。

1 炎陵深山,迎来股市“失意者”

记者在龟龙窝茶园见到古胜潭。眼前的老者,身材瘦小,背有些驼曲,牙齿掉了一大半,几缕稀疏的白发零星地盖在后脑勺上,说话轻柔,语速缓慢。

1997年之前,古胜潭一直生活在台湾台中县,父亲是当地的农民。他接手了父亲留下的产业,发展出80亩果园和年产量达20万只鸡的养殖场。

经营果园和养殖场让他获利颇丰,并成为当地最早富起来的农民之一。这也让他在当地收获了很多荣誉,当时被称为台湾最成功的农民。

1986年,他进入台湾股市,1990年台湾股市崩盘,古胜潭损失惨重,用他自己的话来说,一辈子心血一下子赔光了。

此时,台湾开放外贸政策,美国等国的大批农产品涌入台湾,当地农产品陷入低谷,古胜潭连农民也做不下去了。

但在大陆,招商的热潮高涨,很多台湾商人开始转战大陆市场。1997年11月,在好友引荐下,古胜潭与合伙人凑了400万元人民币来到大陆,来到炎陵县。

“人纯朴、环境好、气候舒适,好像命中注定,一眼便爱上了这片土地。”回忆当初与炎陵的相识,古胜潭说。

那一年,46岁的古胜潭相中大院农场龟龙窝。接连失意的抑郁,在这片纯情的土地上,创业的豪情又被点燃。

龟龙窝海拔1600多米,四周低矮的山岭有3000亩可供开发,但山上无人居住,杂草灌木丛生,雨雪无常,大风肆虐,年平均气温低。

古胜潭和同伴没想那么多,他们看中的是这里无污染的环境,适合种植高山农作物。

2 “成功农民”, 遭遇“水土不服”

在与当地政府签订了30年的土地承包合同后,古胜潭和他的伙伴决定在这片山地上种植从台湾引种的新世纪梨。当时,这种水果是台湾最畅销的高山水果之一。

跟土地打了半辈子交道,又是台湾“成功农民”,对于种植水果,古胜潭信心很足。1998年,他们就开出了1000亩山地,种下了树苗。

梨树种下后,第一年长势喜人,按计划第三年可开花挂果。可第二年冬天,一场冰冻将梨树冻坏;第四年,梨树刚结果还没有来得及套袋,一场冰雹又将幼果全部打落。经历了两次“水土不服”后,古胜潭将希望寄托在第五年。

梨树要挂果,开花季节最重要,需要充足的日照。梨树种下后的第五年春天,正是梨树开花的季节,果园里连续下了20多天大雨,将花苞打落,这一年仍颗粒无收。

更重要的是,那些历经“苦难”的梨树,一些果子虽然挂上了,却似乎难以长大成熟。在台湾的山地里,能种出的水果,到这里,因为海拔更高,却“水土不服”了。

五年光阴,投了大把的钱,耗费无数心血,收获的却是失败。一同前来投资的其他3位台商,果断撤资了。

送走同伴,古胜潭一个人留了下来。

3 跟寂寞战斗,失败后重拾信心

同伴走了,一个人留在大院农场龟龙窝,古胜潭陷入了人生的最低谷。

除了投资失败带来的压力,难以排遣的寂寞,吞噬着古胜潭的身心。

站在龟龙窝最高的山头上,放眼四周,都是寂静的山岭。龟龙窝离最近的村民居住地,也足有8公里山路。

古胜潭在龟龙窝一片稍稍平坦的地方,搭建了一个木房子,做起了孤独的“守山人”。一个月徒步下山一次,到大院农场场部购买生活必需品,平时就一个人呆在山上“闭门思过”,每天陪伴他的是鸟叫和“呜呜”的风声。

“短暂的寂寞可以克服,长久的寂寞会让人发疯。”古胜潭说,从1997年踏入龟龙窝开始,他必须跟寂寞战斗。

雨天,呆在房子里看雨、看书。几本有关炎帝神农氏的书,已经被他翻烂了;他原是不抽烟的,慢慢地,习惯夹一根香烟,在悠悠的烟雾中,呆呆地打发着时光。

每天出去散步,他从一个山头走到另一个山头。龟龙窝3000亩山地,由众多小山形成,此前,没有人统计过这里到底有多少个山头。古胜潭制作了一把木桩,每走一个山头,就插上一根。一个月下来,他总共插上了108根木桩。在走了多遍以后,他发现这一个个山头,好像一片片花瓣,将龟龙窝聚成了一朵美丽的莲花。

他越发喜欢上了这片宁静的山地。

古胜潭爱喝乌龙茶和红茶,而炎陵县却没有买,每次有熟悉的台商回台湾,古胜潭都会要对方帮忙带一点。一次,炎陵县当地的一位朋友开玩笑说:“你喜欢喝茶,又守着一片高山,为何不种点茶呢?”

一语点醒梦中人。

“台湾人喜欢喝高山茶,龟龙窝不正好是种植高山茶的最佳地方吗?况且,当地同海拔的地方,已有种茶成功的经验。”古胜潭深受启发,2003年,他从台湾引进软枝乌龙茶树,在原来种植梨树的地方开辟出40亩茶园进行试种。

第二年,40亩茶树全部活了过来,这让古胜潭信心大增,2005年,他再次增加投入,开辟出了800亩茶园。

“不少台湾人在大陆投资失败后,回到台湾时便找‘水土不服’、政策不好等理由为自己开脱。”古胜潭说,就自己的投资而言,他认为,大陆的政策已经足够好了,种植新世纪梨失败,想来想去,还是自己的原因,在不适宜的地方,种了不应该种的东西。

他相信,一定有机会东山再起。

4 以茶传情,期盼两岸早日统一

在龟龙窝这片无人居住的地方,干什么都不是件容易的事。

在海拔低的地方,茶树3年时间就可采摘,但在海拔1600米的龟龙窝,茶树的生长周期要延长一倍。

2008年冬天,一场雪灾将原本第二年春天就可采摘的茶树全部冻坏。

直到2010年,龟龙窝才首次结出了“金果果”——收获了800公斤干茶。

坚守了14个年头后,捧着第一批茶叶,闻着第一缕清香,古胜潭热泪盈眶。品尝之后,心花怒放,茶叶的品质比台湾顶尖的高山乌龙茶还要好。

但困惑随之而来。古胜潭将这批茶叶带回台湾,请邻居和亲朋好友免费品尝,却无人赏脸。

一位好友直言不讳地告诉他,以前大家喝过大陆的茶,感觉农残物多,品质差,茶里混合着一股浓重的“土”味。

闻听此言,古胜潭很生气,他下决心要改变这些台湾人的观念。于是,他带着龟龙窝茶园的茶叶到台湾农业药物检验中心,进行茶叶农药残留物检验,结果全部合格。

光有检验结果还不行,还得想办法让大家喝起来。每年春节期间,古胜潭都会回台湾住上一个月左右,这期间他会邀请很多亲朋好友来家里喝茶,一开始他并不说明茶的来源地,等客人喝下几口后,他再告诉对方,茶叶来自大陆一个叫炎陵的高山上。

但仍然有很多人不相信茶叶真的产自大陆,于是古胜潭就向这些人发出邀请,请他们来大陆的茶园做客,到现场见证。

台湾实践大学的项教授,此前坚持不喝大陆茶。2014年,他专门来到茶园,马上就被茶园独特的环境所吸引,利用假期在茶园住了一个多月,回去后成了茶园的忠实“粉丝”。

台湾茶叶改良茶研究所的姜博士第一次喝到古胜潭带回去的茶叶后,主动提出到茶叶产地看看。现在姜博士不仅自己喝,也成了龟龙窝茶园在台湾的推广大使。像项教授和姜博士这样的台湾客人,茶园每年都要接待很多批。

除了在台湾推广大陆的高山茶,古胜潭还把台湾的制茶工艺带到了炎陵。

“我希望两岸早日和平统一。”古胜潭说,到时就可将大陆的茶叶销到台湾去。

5 在大山里扎根,也将在大山里终老

按照投资逻辑,现在的古胜潭进入了收获期。

从2010年采下第一批茶叶后,茶园开始进入良性循环。去年茶园产干茶6000公斤,今年预计可产1万公斤,制作成乌龙茶和红茶后,市场价每公斤可卖到1000元到4000元左右。已经65岁的古胜潭如果守住现有的茶园,好好经营几年,再将茶园卖掉,不仅可以收回当初的投资成本,还可获得丰厚的回报,再回到台湾,完全可以安享一个幸福的晚年。

但古胜潭不想这么做。他将每年的利润又全部投入到了茶园的开发及品质提升中。在古胜潭的规划中,他要在有生之年将龟龙窝的3000亩山地全部开辟出来,种上软枝乌龙茶树,造福当地村民。

“我不能辜负这些纯朴的乡亲。”古胜潭说。

“在种植新世纪梨失败的时候,这里的乡亲仍然没有抛弃我。”古胜潭说,19年来,自己需要人手时,只要一个电话,居住在农场附近的乡亲就会来到龟龙窝,不问报酬,先做事。逢年过节或有时令蔬菜上市的时候,乡亲们都会自发地送一些当地特产或时令瓜果给古胜潭品尝。

这种纯朴的乡情,让古胜潭完全融入到当地村民中。

“我已在大院农场扎根,也将在这里终老。”古胜潭说,为了打消台湾家人的担心,他曾两次将妻子和儿女接到茶园来居住,现在家人都很支持他。

采访之中,正跟记者聊天的古胜潭,手机响起了微信提示音,打开微信,“大院农场群”里跳出了一条求助信息:大院村民张金兰突发心脏病住院,请大家伸出援助的双手。

看完信息,古胜潭点击了群里张金兰女儿的头像,发出了200元微信红包。这种互相帮助的善举,19年来,古胜潭已记不清有多少个。

古胜潭的到来,也给大院农场带来了变化。

“自打古胜潭在龟龙窝种下茶树后,一部分村民在他的茶园里也能赚到钱了。” 大院农场村民龚松林告诉记者,不管是种茶初期,还是现在,古胜潭都不会亏待来做事的村民们。翻开古胜潭的账本,记者看到,去年茶园仅付给当地村民工资一项,就支出了30万元。

如今,炎陵县大院农场的一些村民在古胜潭的影响下,都在自家的地里种上了软枝乌龙茶树,古胜潭不仅是村民们的种茶师傅,也正成为村民的致富带路人。

 

本站资讯如无特殊说明,均采编于合作媒体或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刊载此文仅为提供更多信息来宣扬中国茶文化,并不代表本站同意文中的说法或描述,也不构成任何建议。如对本文有任何异议,请联系我们删除。—神州茶网官方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相关规定>0评论

相关阅读:

两岸
广告服务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茶网大全  |  关注我们
- 神州茶网(ST26.com | tea26.com) 版权所有 -  闽ICP备09028097-1号  闽ICP备09028097-3号   - 闽公网安备 35058302350668号 - QQ:1378577119  
Copyright   ©2006-2028 w.z.g_stuo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