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扬中国茶文化,助力中国茶产业

神州茶网——茶闻天下

RSS

“茶叶之乡”中国峨眉山之腊梅紫笋茶

更多 茶叶新闻 内容  |  2016-06-21  |  重庆晚报  |   新闻爆料

原标题:“茶叶之乡”中国峨眉山之腊梅紫笋茶

神州茶网6月21日 讯:产自四川峨眉·黑苞山——海拔1200米的野生茶园,其紫色油亮的鲜叶,富含花青素。

腊梅紫笋是峨眉紫笋与腊梅花采用特殊工艺窨制而成,除了峨眉紫笋的本色之外融入了腊梅花香。

历史渊源

历史地位

据唐代陆羽《茶经》中记载:“阳崖阴林,紫者上、绿者次;笋者上、芽者次。”在唐朝时,紫笋茶被茶圣陆羽推崇为天下第一茶。

神话传说

品质特征

通体呈古铜色,光滑润泽,条索紧系修长,茶毫细微,茶骨紧结壮实,外形均整,色泽乌润。花瓣完整清晰,有浓浓的腊梅花香。

香气:香气鲜灵持久,十泡仍有余香。有浓浓的腊梅香。

汤色:汤色金蜜透红,清澈艳丽。

滋味:滋味醇厚,饮后口齿留香,回味无穷。

叶底:叶底舒展鲜活,茶体修长,柔嫩匀整。

功效作用

富含花青素,对人体具有预防动脉粥样硬化、降血脂、消炎抑菌、防辐射、抗癌、抗氧化、延迟衰老有显著功效。红茶可以帮助胃肠消化、促进食欲,可利尿、消除水肿,并强壮心脏功能。红茶中“富含的黄酮类化合物能消除自由基,具有抗酸化作用,降低心肌梗塞的发病率。腊梅花,具有解暑生津、开胃散郁、解毒生肌、顺气止咳、治疗暑热烦渴、头晕、胸闷、呕吐、小儿麻痹、百日咳、降低血糖、兴奋子宫及肠管、治热病烦渴、胸闷、咳嗽、烫烧伤等病证的功效。此外,常喝腊梅花茶还具有改善青春痘,粉刺,黑斑的功效。

采制工艺

峨眉紫笋红茶要求鲜叶老嫩均匀一致。要求一芽二三叶作为原料,若老嫩不匀,制成毛茶,不便于初精制加工,会带来很大困难。而腊梅花则要采摘刚刚开放的花朵为原料。

制作方法

1、萎凋

2、揉捻

3、发酵

4、干燥

5、筛分

6、风选

7、窨制

8、风选

9、拣剔

10、复火

11、拼装

冲泡方法

1、烧水备具

将纯净水烧开,准备好泡茶的器皿,包括烧水壶、盖碗、茶漏、公道杯、品茗杯和茶道六君子。建议使用瓷器或者玻璃杯。

2、烫杯具

将烧开的水沿盖碗边缘缓缓倒入,然后把水通过滤网倒入公道杯。把公道杯里的水平分到品茗杯里。然后将品茗杯的水倒掉。

3、投茶摇香

将3-6g峨眉紫笋投入盖碗中,盖上盖碗,然后上下摇晃,让峨眉紫笋在盖碗中均匀的吸收杯壁的热量。

4、闻香

打开盖碗杯盖,品闻茶香

5、注水

由杯沿至杯心螺旋注入85-90摄氏度左右的温开水,将茶叶浸没。

6、出汤

将杯盖盖上3秒后倒入放在公道杯上的茶漏里面。

7、分杯

将公道杯里的茶平分到品茗杯里。

8、品茶

品茗鉴赏

香气:香气鲜灵持久,十泡仍有余香。

汤色:汤色金蜜透红,清澈艳丽。

滋味:滋味醇厚,饮后口齿留香,回味无穷。

叶底:叶底舒展鲜活,茶体修长,柔嫩匀整。

品质鉴别

香气:香气鲜灵持久,十泡仍有余香。

汤色:汤色金蜜透红,清澈艳丽。

滋味:滋味醇厚,饮后口齿留香,回味无穷。

叶底:叶底舒展鲜活,茶体修长,柔嫩匀整。

值得收藏

峨眉紫笋茶树品种极为珍贵,原料稀有,产量极少,全球总储量不过1万斤,年产量也仅仅只有6千斤,价值并非寻常茶品可比。可谓上苍所赐,国之瑰宝,独具魅力。?

投资升值空间大

紫笋茶生长于“茶叶之乡”四川峨眉山,峨眉山云雾多,日照少,雨量充沛,海拔较高而坡度较大,气候带垂直分布明显,有利于形成适合紫色芽种生长的小气候环境。现阶段主推的“腊梅紫笋”,以峨眉山特产茶茶芽为原料,以红茶制作工艺为基础,于小寒时节选取纯野生腊梅花沁制。由于历史原因,紫笋茶的制作工艺一度失传。后通过现代技术手段,峨眉紫笋才得以再度面世。因而广受追捧,具备极高的投资价值。

 

本站资讯如无特殊说明,均采编于合作媒体或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刊载此文仅为提供更多信息来宣扬中国茶文化,并不代表本站同意文中的说法或描述,也不构成任何建议。如对本文有任何异议,请联系我们删除。—神州茶网官方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相关规定>0评论

相关阅读:

峨眉山中国茶叶
广告服务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茶网大全  |  关注我们
- 神州茶网(ST26.com | tea26.com) 版权所有 -  闽ICP备09028097-1号  闽ICP备09028097-3号   - 闽公网安备 35058302350668号 - QQ:1378577119  
Copyright   ©2006-2028 w.z.g_stuo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