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扬中国茶文化,助力中国茶产业

神州茶网——茶闻天下

RSS

梁河:古茶树记录德昂茶文化信息

更多 产业要闻 内容  |  2014-05-21  |  春城晚报  |   新闻爆料

回龙寨机械制茶

回龙寨机械制茶

小寨子村民杨荣早说,这些古茶树他爷爷的爷爷时就已存在。

小寨子村民杨荣早说,这些古茶树他爷爷的爷爷时就已存在。

探秘小寨子古茶树群芳容

神州茶网讯:永历帝是否真是爱回龙茶爱到不行已经较难考证,但可以确定的是,除人工台地茶外,梁河县境内的确分布着大量古茶树。

2004年至今,云南省有关专家到梁河县考察,发现了数珠干基部在2.83米~4.11米的古茶树,初步推断树龄逾千年。目前梁河现存的古茶树约3万余亩,其中芒东镇小寨子村是较为集中的一个片区,达到8000余亩,专家考察后定位为野生型向人工栽培型过渡的古茶树。

从回龙寨子沿柏油路继续前行,之后我来了芒东镇,此时距离小寨子村委会还有约20公里,沿途多为弹石路和土路,在穿越桤木、陡坡、黑坡等几个寨子之后,终于达到了小寨子村。

车行至此再无车路可走,必须步行上山才能一睹古茶树群芳容。小寨子村海拔2000米,经济收入主要是甘蔗、草果,小部分来源于茶叶及水稻。

仍未立夏,树上的知了叫个不停,仿佛来到了一片热带丛林,路边散落着草果树,叶子宛如扇子迎风摇曳,草果的清香无处不在。步行约30分钟后,来到一个三岔口,已经能够看到零星的古茶树,但还不是茶树群的真正所在。

混杂在各类林木间的一棵古茶树起先并不起眼,但无意中发现树干上寄生着一种似曾相识的植物,没错,这的确是野生石斛。石斛是兰科的一种,一些品种自古就是滋阴大药,石斛对生长环境非常挑剔,这也说明这个区域的生态较为优良。已经错过了美艳夺目的石斛花期,那棵寄生在古茶树上的石斛已经长成,犹如藤条形状,自然下垂。

三岔口的“指路碑”也很有意思,上面刻有八卦图案,以及东南西北所通达的地理位置,随行的梁河民族文化学者周德时说,这是当地人的习俗,若是谁人命中带箭(一种命相),便要在路口树一块指路碑,为路人提供方便。通过这种行善的方式,抵御煞气,消灾转运。

从小寨子村到古茶树群大约步行了50分钟,眼前的这些古茶树普通得令人有些失望,没有枝繁叶茂的气势,枝干也并不高大粗壮,若非专人指点,这些相貌平实的古茶树根本入不了人的法眼。

小寨子村村民杨荣早指着坡下一棵古茶树说:“这颗古茶树我爷爷的爷爷那个年代就在着啦,高约8.5米,少说也有300多年。”事实上,古茶树生长缓慢,不可凭外表看“麻衣相”,例如同样树龄的榕树,少说已经长成了拥有几十条气根的独树成林。

在古茶树群落穿梭,有时也会被地面上冒出的茶树嫩尖吸引,它们就像一些普通的植被,但颜色青翠欲滴,这些都是一旁古茶树上掉落的种子,之后自然生长起来的。千百年来,这些古茶树就这样自然生息。

由于古树茶口感偏苦涩,喝多了还会拉肚子,当地村民们大多任由其生长,不闻不问。殊不知,时至今日,这些古树茶已经成为供不应求的茶中宝贝。2004年的时候,当地曾发现过一棵树龄超过千年的古茶树王,径围就达到了4.4米,要两人才能合围。但人们看不清它的价值所在,居然还嫌它碍眼,干脆将它砍去,当柴烧了。这种荒唐且令人惋惜的做法起码可以总结出,古茶树的保护必须与村民的利益捆绑,除了意识上的灌输,更要让他们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

由于大小不一,实难统计出小寨子古茶树的具体数字,但可以确定的是小寨子的古茶树分布范围达到8000余亩。它们分布得极为科学,阳光太强或太过潮湿的地方根本见不到茶树踪影,而只要走出小寨子村的地界,例如与之比邻的清平村就鲜有茶树踪影。这些古茶树就像“茶神”抛洒的一把种子,究竟是谁驯化了它们至今众说纷纭。

居住在小寨子村的汉族并非这里最早的居民,其祖辈大多来自南京应天府,据说当初他们的祖辈迁徙到这里时,这些茶树就已经存在。60岁的小寨子村村民杨荣早说,他们这一支是明朝时候,从南京应天府迁徙过来的,掐指算算最少也有400多年,听长辈们说,这些古茶树早在他爷爷的爷爷的时代就已经存在。

在小寨子村除了古茶树也种植了台地茶,当地人平时并不采摘古树上的茶,盖因古树茶与台地茶相比,山野之气强烈,更为苦涩,缺少台地茶的清冽回甘。但杨荣早却很喜欢这种重口味,他每年都要采集一些,将他做成烤茶。

烤茶是当地人一种传统茶饮,不但少数民族爱喝,汉族也不例外。其中一种叫雷响茶,其做法是将陶罐预热,之后将干茶叶放入陶罐,炒香,放入开水,随着轰隆一声,蒸汽毕现,雷响茶大功告成。梁兴维说:“这种烤茶相当香,烤制过程中,茶的香味得到完全释放。现在生活习惯也在改变,有的就直接用开水冲泡了。以前生活条件不好,我们都在火塘边用雷响茶招待客人,边喝边烤,边说话,这是少数民族的一种火塘文化,品茶之外更是情感的传递。”

除了烤茶,居住在大厂乡周边的德昂族也制作酸茶,史书称为“谷(沽)茶”,他们把菜摘来的新鲜茶叶,放入大竹筒内压紧密封,使之糖化后食用。食用时茶不必煎煮,从筒内取出即可放入口中咀嚼,茶味微酸苦,略带甜味。这种茶能解暑清热,在气候炎热的地区,人们都喜好嚼酸茶。

另一种“烘笼茶”的味道也很妙,这种茶要用木炭火进行烘烤,并且用当地一种传统设备来做(一个竹编的大蒸笼),把茶叶放在里面烤,茶和竹子的味道就能相互融合。制作蒸笼一定要用新鲜的竹子,而且只能蒸煮两三回,味道丧失就要换新的。烘笼茶不但不会丧失茶的本味,还有竹子的清香。

 

本站资讯如无特殊说明,均采编于合作媒体或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刊载此文仅为提供更多信息来宣扬中国茶文化,并不代表本站同意文中的说法或描述,也不构成任何建议。如对本文有任何异议,请联系我们删除。—神州茶网官方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相关规定>0评论
广告服务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茶网大全  |  关注我们
- 神州茶网(ST26.com | tea26.com) 版权所有 -  闽ICP备09028097-1号  闽ICP备09028097-3号   - 闽公网安备 35058302350668号 - QQ:1378577119  
Copyright   ©2006-2028 w.z.g_stuo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