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扬中国茶文化,助力中国茶产业

神州茶网——茶闻天下

RSS

品茶文学选萃

更多 茶诗茶文 内容  |  2010-02-11  |  神州茶网  |   新闻爆料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其先太原(今属山西)人,后迁居下(今陕西渭南东北),唐代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他酷爱茶叶,曾自称是个“别茶人”。 

  唐宪宗元和十二年(公元817年),白居易在江州(今江西九江)做司马,那年清明节刚过不久,白居易的好友、忠州(今四川忠县)刺史李宣给他寄来了新茶,正在病中的白居易品尝新茶,感受到高谊隆情,欣喜莫名。他的《谢李六郎中寄新蜀茶》诗,记述的就是这件事,诗云:

   故情周匝向交亲,新茗分张及病身。
  红纸一封书后信,绿芽十片火前春。
  汤添勺水煎鱼眼,末下刀圭搅曲尘。
  不寄他人先寄我,应缘我是别茶人。

   《琵琶行》
  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
  门前冷落车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
  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香炉峰下新置草堂,即事咏怀题于石上》诗云:
  
  香炉峰北面,遗爱寺西偏。   白石何凿凿,清流亦潺潺。
  有松数十株,竹倚青琅。  其下无人居,惜哉多岁年!


  有时聚猿鸟,终日空风烟。   时有沉冥子,姓白字乐天。
  平生无所好,见此心依然。   如获终老地,忽地不知还。


  欧阳修(1007~1072年),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吉州永丰(今属江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吾年向老世味薄,所好未衰惟饮茶。”欧阳修仕宦四十年,上下往返,窜斥流离。晚年他作诗自述,欲借咏茶感叹世路之崎岖,却也透露了他仍不失早年革新政治之志。当然,这里更直接的是述说了他一生饮茶的癖好,至老亦未有衰减。欧阳修爱茶,为我们留下了许多茶事诗文,除了多首咏茶诗作外,还为蔡襄《茶录》写了后序;在那开了宋代笔记文创作先声的二卷《归田录》里,也有数则谈到茶事的;并有专门论说煎茶用水的《大明水记》,都殊为难得。

  《双井茶》
  西江水清江石老,石上生茶如凤爪。
  穷腊不寒春气早,双井芽生先百草。
  白毛囊以红碧纱,十斤茶养一两芽。
  长安富贵五侯家,一啜犹须三日夸。
  宝云日铸非不精,争新弃旧世人情。
  岂知君子有常德,至宝不随明变易。
  君不见建溪龙凤,不改旧时香味色。

  欧阳修还有《和原父扬州六题──明会堂二首》,咏赞的是扬州茶,诗云:

  积雪犹封蒙顶树,惊雷未发建溪春。
  中州地暖萌芽早,入贡宜先百物新。
  忆昔尝修守臣职,先春自探两旗开。
  谁知白首来辞禁,得与金銮赐一杯。

  鲁迅(1881~1936年),原姓周,幼名樟寿,字豫山,后改为豫才。1898年起,改名树人。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开始使用的笔名,浙江绍兴人。

   “有好茶喝,会喝好茶,是一种‘清福’。不过要享这‘清福’,首先必须有工夫,其次是练出来的特别的感觉。”鲁迅在《喝茶》(收入《准风月谈》)这篇杂文中说的这段话,明白地道出了他的喝茶观。鲁迅在文章中还说了这样一件事:一次,他买了二两好茶叶,开首泡了一壶,怕它冷得快,用棉袄包起来,却不料郑重其事地来喝的时候,味道竟与他一向喝着的粗茶差不多,颜色也很重浊。他发觉自己的冲泡方法不对。喝好茶,是要用盖碗的,于是用盖碗。果然,泡了之后,色清而味甘,微香而小苦,确是好茶叶。但是,当他正写着《吃教》的中途,拿来一喝,那好味道竟又不知不觉地滑过去,像喝着粗茶一样了。于是他知道,喝好茶须在静坐无为的时候,而且品茶这种细腻税敏的感觉得慢慢练习。

  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乳名文豹,号尚武,笔名除郭沫若外,还有郭鼎堂、石沱、麦克昂、杜衍等,四川省乐山县沙湾镇人。

  有《缙云山纪游》诗一首赠赵清阁,诗云:

   豪气千盅酒,锦心一弹花。
  缙云存古寺,曾与共甘茶。

  诗中的“弹花”是指赵清阁当时主编的《弹花》文艺月刊。“甘茶”指缙云山上的一种甜味山茶。
  四种邛崃所产的茶叶,叶张厚,味浓醇,内质好。据史料记载,卓文君与司马相如曾在县城开设过茶馆,成为流传千古的佳话。1957年,

[1] [2] 郭沫若作《题文君井》诗:

   文君当垆时,相如涤器处,
  反抗封建是前驱,佳话传千古。
  会当一凭吊,酌取井中水,
  用以烹茶涤尘思,清逸凉无比。

  后来邛崃茶厂便以“文君”作茶名,创制了“文君绿茶”和“文君花茶”。

  他到福建武夷山和安徽黄山,在欣赏了两山的名茶和名胜后也有诗:

  武夷黄山一片碧,采茶农妇如蝴蝶。
  岂惜辛勤慰远人,冬日

[1] [2] st26.com 索拓茶网
 

本站资讯如无特殊说明,均采编于合作媒体或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刊载此文仅为提供更多信息来宣扬中国茶文化,并不代表本站同意文中的说法或描述,也不构成任何建议。如对本文有任何异议,请联系我们删除。—神州茶网官方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相关规定>0评论

相关阅读:

广告服务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茶网大全  |  关注我们
- 神州茶网(ST26.com | tea26.com) 版权所有 -  闽ICP备09028097-1号  闽ICP备09028097-3号   - 闽公网安备 35058302350668号 - QQ:1378577119  
Copyright   ©2006-2028 w.z.g_stuo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