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扬中国茶文化,助力中国茶产业

神州茶网——茶闻天下

RSS

醉心的龙井问茶

更多 茶诗茶文 内容  |  2010-02-11  |  网络  |   新闻爆料
杭州龙井问茶,直觉雅致和意蕴无穷,无法说清其所以然,心存疑问姑且访之。 一路曲径通幽,杂花生树,来到狮峰山下碧水环绕的龙井村。一条小街,街边全是白墙青瓦、檐角高挑的具有浓郁江南风情的小楼,每户的门前茶农们都忙着翻炒着刚采来的翠绿的新鲜茶叶,街上弥漫着花香、樟树香、更浓的是茶的馨香。 沿路来到了龙井村61号小院,吸引我的是一对老夫妻在炒茶,老先生79岁,老太太76岁每人一口锅,神情泰然的在80度高温的锅内上下翻飞着片片茶叶。见我来了,他的女儿为我开始沏茶。龙井以色翠、味醇、香浓、形美著称于世,而狮峰龙井茶又以外形精短肥壮,光滑扁削,叶身微有芽毛,色泽嫩绿,滋味柔和甘芳,清香持久,回味隽永,品质最佳。在飞花溅玉中沏好的的狮峰龙井,顿觉幽香四溢,只见杯中银绿隐翠、嫩芽徐舒,翩然有韵,宛若敦煌飞天,亦如洛神惊鸿掠影来。少顷,便汤色碧绿,清澈明亮。饮之,味甘隽永,舌底生津、香气清高,齿颊留香。 坐在竹椅上啜一口龙井口齿噙香,远眺狮峰群山叠翠,古木参天,山风轻拂,此刻才能真正顿悟东坡先生的从来佳茗似佳人的意境。 老先生告诉忘我他和老伴已经炒了60年的茶了,说苦啊,看着他们手上烫起的水泡,我黯然。老先生说只有用手感知温度凭经验炒出的龙井最香,机器是无法炒出这种香气的,我确信。或许多少年后,传统的龙井茶炒制工艺真的会成为历史或只停留在商业表演用了。茶香但炒茶的过程是极苦的,现在的孩子已经不愿吃这个苦或者开始远离手炒的传统工艺了。 我问老先生,龙井的醇香是何种香啊,老先生说是清香。确实是清香,我无法再去问,我感觉到这是一种醇厚的豆花香,用心品来似又不似,这或许就是香气的魅力和龙井的神韵,是啊,在山色俱佳的西湖之畔,隐隐的狮峰山下生长的片片茶园,溪涧径流遍布,茶树长年处于“不雨山长涧,无云水自阴”的水气生态环境中,每天沐浴在氤氲空蒙的山气、水气、花香、樟香、草香的龙井怎会只有一种香气呢?一叶凝聚千般香,这或许就是茶的思想。茶树间盛开的火红的山茶花、五色的杜鹃花、粉红的桃花、含苞的樱花、遮荫蔽日的樟树回答了我。买了一斤明前龙井,告辞了老先生,沿淙淙的溪流拾级而上,问多个茶农后终于来到了掩映在苍松翠竹间的18棵御茶前。传说乾隆下江南曾游龙井,并在狮峰山下亲自采摘过龙井茶,这采摘过的十八棵茶树被封作“十八棵御茶”。沿途拜碣了辩才法师的墓地,北宋高僧辩才法师归隐龙井并开始种茶,与苏东坡、秦观、米芾等文豪在寿圣寺品茗吟诗参禅而使龙井昭然天下,苏东坡留有“白云峰下两旗新,腻绿长鲜谷雨春”的诗句,并在此手书“老龙井”等匾额。茶人虞伯生《游龙井》饮茶诗曰:“徘徊龙井上,云气起晴画。澄公爱客至,取水挹幽窦。坐我詹卜中,余香不闻嗅。但见 瓢中清,翠影落碧岫。烹煎黄金芽,不取谷雨后,同来二三子,三咽不忍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回来的路上我在思索,当旅游的车流、人流打破了龙井村千年的沉寂,当宽阔的马路替代了幽篁曲径,当竹篱茅舍变成了水泥的建筑, 当机器代替了传统的手工,龙井茶的精神底蕴是否有了改变?是否还会一如千年前的茶烟一缕轻轻扬,搅动兰膏四座香吗? 一路从觅茶、赏茶、品茶、嗅茶、悟茶以及驻足观看采茶、炒茶,每一个过程不都是在问茶吗?

st26.com 索拓茶网
 

本站资讯如无特殊说明,均采编于合作媒体或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刊载此文仅为提供更多信息来宣扬中国茶文化,并不代表本站同意文中的说法或描述,也不构成任何建议。如对本文有任何异议,请联系我们删除。—神州茶网官方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相关规定>0评论

相关阅读:

广告服务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茶网大全  |  关注我们
- 神州茶网(ST26.com | tea26.com) 版权所有 -  闽ICP备09028097-1号  闽ICP备09028097-3号   - 闽公网安备 35058302350668号 - QQ:1378577119  
Copyright   ©2006-2028 w.z.g_stuo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