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扬中国茶文化,助力中国茶产业

神州茶网——茶闻天下

RSS

发现“太华禅茶”

更多 茶诗茶文 内容  |  2010-02-11  |  神州茶网  |   新闻爆料

        在时下越来越受人们关注的云南茶叶当中,似乎很难找到昆明茶叶的一席之地。但其实在历史上,昆明的太华茶、十里香茶和宝洪茶曾经作为三大名茶而闻名天下。

       昆明地处低纬高海拔,具有生产名优茶最优越的条件,是天然的名优茶区,是历史名茶之乡。因此,太华山(西山)太华茶、十里香茶和宜良宝洪茶被誉为昆明历史名茶的“三姊妹”也是顺理成章的事。随着时间的推移,十里香茶和宝洪茶在沉寂后开始复苏,太华茶也在沉寂若干年后,再次被偶然发现,于是,探询西山太华茶就更多了几分神秘的韵味。

       太华禅茶再现人间

       正是5月艳阳天的时节,本刊记者在前往西山踏青时,偶然听到僧客们对华亭寺寺内的禅茶大加赞扬,引起了记者极大的关注。经再三打听,记者被引领着来到了华亭寺寺内。

       华亭寺当家兼知客的源鉴师傅向记者讲起了太华禅茶的来历。原来太华禅茶已经有近百年的历史——1920年,唐继尧请禅门宗师虚云大师到此,主持超度靖国诸役阵亡将士灵魂的大法会。如今华亭寺内大雄宝殿正中高悬一匾,上书“瑞云栖止”,瑞云是指祥瑞的彩云,栖止是栖息停留的意思。此匾是唐继尧为“超度”靖国诸役阵亡将士亡魂而立。后虚云大师重修华亭寺时,在寺庙四周种下了多株大叶种茶树。这些茶树长大后,繁殖很快,不几年,碧鸡山华亭峰上就到处都是茶树了。

        由于这些茶树是高纬度地区的茶叶,加上西山上的独特气候及植被,因此以口感佳、香气浓而成为昆明的三大名茶之一并流传下来。

       到了现代,由于这些茶树没有专人管理而逐渐减少,但作为昆明的三大名茶之一,尽管只是衍生于西山的丛林之中,还是每年都被蜂拥而来的附近村民采摘一空。只有华亭寺附近的被僧人采摘加工后,制成禅茶,供僧客们品饮。由于数量不多,所以不是每个人都能有这样的口福。源鉴师傅告诉记者,只有招待寺里的贵宾时,他们才会拿出被他们称为“佛茶”的茶叶来招待客人。

        出得华亭寺来,沿山路一直到山脚,果然有不少高大的茶树散布在林间,最高的高达四五米,矮的也有一两米,叶子郁郁葱葱,星罗棋布地一路撒满了附近山野。但是由于太华禅茶一直没有作为商品走入市场,所以大多数人并不知晓。即使在过去,也是达官显贵才可以享用的上等茶叶。然而正所谓物以稀为贵,越是这样才越显得太华禅茶的弥足珍贵。

        听讲故事 结缘佛茶

        发现这一切后,记者万分惊喜,因为说不准这就是让昆明三大名茶重出江湖的开始。

        在寺内僧人的引领下,记者又回到了寺内,寺内工作人员拿出刚采摘的太华禅茶来招待记者。鞠一壶清泉,泡几片禅茶,在袅袅香气之中,关于茶叶的种种典故娓娓道来,让记者更进一步揭开了太华禅茶身上几分神秘的面纱。

        中国茶树是全世界茶树的老祖宗。因此,世界各国对茶叶的称呼,不是叫做tea,就是呼为Cha。相传:“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还有一个神话,讲茶叶是达摩祖师的眼皮变成的。达摩面壁参禅,困倦不堪的时候,就毅然割下自己的眼皮,抛于地上,结果地面就长出一株茶树来了。

        而为何将太华禅茶又称作“佛茶”,其与虚云大师的关系传说就更有几分神秘。

        说当年虚云重建华亭寺后,感觉这里峰峦起伏

[1] [2] ,林木苍翠,依山临水,环境清幽,于是就种了许多茶树,没想后来竟成了昆明的三大名茶之一。也许正是虚云的这种先知先觉,据说,后来该寺中的一株梅树居然开出了莲花。

        就在华亭寺清幽的环境中,在充满神秘的传说当中,品着香茶,鸟瞰滇池,一种心静地自偏的感觉涌上心头,偶尔出家人的几句谶语更让人心无旁骛,飘飘然的感觉油然而生。

 

[1] [2] st26.com 索拓茶网
 

本站资讯如无特殊说明,均采编于合作媒体或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刊载此文仅为提供更多信息来宣扬中国茶文化,并不代表本站同意文中的说法或描述,也不构成任何建议。如对本文有任何异议,请联系我们删除。—神州茶网官方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相关规定>0评论

相关阅读:

广告服务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茶网大全  |  关注我们
- 神州茶网(ST26.com | tea26.com) 版权所有 -  闽ICP备09028097-1号  闽ICP备09028097-3号   - 闽公网安备 35058302350668号 - QQ:1378577119  
Copyright   ©2006-2028 w.z.g_stuo All Rights Reserved